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玄武门继承制,二凤让我当天策上将 > 第426章李二凤发火,你们为百姓着想过吗
    老妇人此时也潸然泪下。

    “常儿,可不能因为老娘阻挡了你的仕途啊!”

    “若是能跟随陛下,为大唐做贡献,你有何必日日夜夜守着我呢?”

    “还是莫要管我罢了,我自己一个人也能照顾自己!”

    李二凤真是蠢笨,王常不愿做官是因为家中有老母。

    那直接让王常带着老母上任不就好了吗?

    虽说王常的能力有些差,做官很是勉强,但此人敦厚老实,做个县令还是没问题的!

    先前那个县令不是被斩了吗?正好让王常走马上任!

    李世民微微点头。

    这确实是个办法。

    “这样,朕允许你把老母带在身侧,即便是例行公事,也可以把老母带在身旁!”

    “你放心吧,若是有官员因为这弹劾你,朕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你的孝心,天地可鉴,百姓也会理解你的。”

    李世民当下道。

    不错,不错。

    孺子可教!

    看来这厮还是懂点道理的。

    王常闻言,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的大恩大德,王常无以为报!”

    “带母行公事,这在历朝历代都未曾有过!!”

    李世民笑道:

    “你做好你的县令,就是报答朕了。”

    “放心吧,日后朕还会多多关照你的!”

    ……

    在长安城附近转了一圈后,李世民便打算回宫了。

    不为别的,就是这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要是再走下去,最少也要耗费个小半年。

    朝中事务繁多,半年的奏折堆积起来,李世民连想都不敢想。

    李泰这小子虽说有几分本事,但到底能不能监好国,李世民心里也没底。

    万一这小子把长安城弄得鸡飞狗跳,那可就麻烦了。

    甘露殿。

    长孙无忌,杜如晦和房玄龄早早在此等候。

    “陛下此次微服私访,心情应该还算是不错。”

    “刚进进宫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呢!”

    “陛下估计是看见大唐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才如此高兴。”

    众人议论之时,李世民也匆匆赶到。

    不难看出,李世民的心情确实很好,整个人走路都带风!

    坐定后,李世民笑道:

    “诸位爱卿,我走这段时间,朝堂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房玄龄拱手道

    “回禀陛下,并未大事发生,也未出什么乱子。”

    “魏王监国有方,一切都井井有条!”

    李世民拍手称赞道:

    “不错,看来朕是时候给魏王一些赏赐了!”

    “辅机,朕前几日给你传信,要你改善大唐的监察机构,这件事你想的怎么样了?”

    长孙无忌出列道:

    “陛下,此事臣还没有想清楚。”

    “臣以为,改善监察机构牵扯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应道群臣聚在一起商量。”

    “只靠臣一人,恐怕很难完成!”

    李世民微微挑眉,转头朝房玄龄问道:

    “玄龄,你以为如何?”

    房玄龄思索片刻道:

    “陛下,臣以为监察制度不得擅自更改!”

    “至少要多商讨两年!”

    “监察制度乃是我大唐官场的根本,一旦更改整个官场都会受到动摇,制度更改后所造成的后果,我们都无法预料。”

    “所以,臣以为此事应当三思而后行!”

    李世民微微皱眉,继续朝杜如晦看去!

    “克明,你也是这样觉得的?”

    杜如晦拱手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房玄龄说的在理。”

    “更改监察制度不是什么小事,光拟定新的制度就要耗费不少精力,所以,臣以为这事急不得。”

    “具体的章程,还得慢慢拟,中间耗费个三五年也是正常的。”

    李世民呵呵一笑!

    一个个的,全都心怀鬼胎!

    李世民心里很清楚,检查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两三年他完全等不起!

    “张口闭口两三年,你们可曾知晓,朕前几日微服私访都看见了什么?”

    “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在地库里藏了有千两银子和不计其数的粮食!”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大唐的监察制度不够完善,才能让这些贪官逃脱罪责!”

    “朕去的还是长安城附近,若是再走远点,只怕情况会更加糟糕!”

    “这监察制度往后拖延一年,百姓就多受一年苦,你们说的倒是轻巧,但百姓,你们有考虑过吗!?”

    李世民怒不可遏!

    三人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这其中的利害,其实他们也明白。

    但这改革的章程,实在是太难拟了。

    这监察制度可不比其他,真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稍微不留神,就可能会留下漏洞。

    说两三年,其实还是快的。

    若统一不了意见,三五年都属正常!

    李世民见三人闭口不言,直接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随后,李世民便开始根据记忆,在纸上编写李恪那日在心声中所说改革事宜。

    ……

    科学院。

    李恪正忙着测试水泥路。

    为了保证水泥路的质量,李恪不断要求士兵推重物压过水泥路。

    经过半日的测试,李恪发现水泥路上竟有一个很小的缝隙!

    这让李恪很是恼火!

    “这水泥路的质量根本就不过关!”

    “仅仅半日,竟然就已经出现了裂痕!”

    李恪呢喃道。

    “殿下,有可能是因为工人的原因,所以才会出现裂缝。”

    “这水泥路已经承受了如此大重量的碾压,只出现一个小小的裂缝,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李恪无奈的摇摇头。

    水泥路关系的事情十分重大,可不是一个缝隙这么简单。

    以后水泥路是要大范围在大唐铺设的,主要用于行军和粮草运输。

    全面铺设,就要花去朝廷不少钱财。

    若铺设完成后,却只能用几年时间,那岂不是在给朝廷浪费钱?

    不仅浪费钱,还浪费人力物力。

    最重要的是,耽误了行军和后勤,这责任他可担不起。

    众人还想继续劝诫,但李恪仍旧言辞犀利。

    “把这一段路全部拆了,重新制作!”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