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签到三国:霸王人屠,龙骑踏皇土 > 第56章 诸葛亮的用武之地!
    当初,西凉军刚刚道洛阳还不太久,他便敢独自面对一十八路诸侯盟军。

    更不用说是现在了。

    他的势力更强,兵卒更多。

    他有信心,也有实力说出这样的话。

    贾诩对此也没有反驳,或者多说什么。

    跟随董天多年,他对董天已经足够了解。

    他略微顿了顿,然后道:“话虽如此,但正所谓狮子搏兔,尚尽全力。”

    “袁术倒还好说,刘备和孙坚之子孙策可不是什么兔子。”

    “他们早晚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早些了解、熟悉敌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刘备……孙策……”

    董天喃喃自语。

    别的不说,这刘备和孙策在历史上可都是极为了不得的人物。

    刘备是天下三分蜀汉的奠基者。

    孙策是天下三分东吴的奠基者。

    可是在这一世,一个屡战屡败,另一个则难以脱离袁术的掌控。

    根本没有他们二人的立足之地才对。

    可是贾诩却单独将这两个人拎了出来。

    还直言这两人不可小觑。

    难不成…….

    “文和,听你的意思,你以为刘备和孙策可能会脱离袁术的掌控,另起炉灶?”

    董天看着贾诩,问道。

    “不是可能,是一定!”

    贾诩十分确定地道。

    “哦?”

    董天眼神一闪,虽说贾诩的说法更加符合历史的发展,可是他还是更想知道,贾诩凭什么,竟然能如此确定!.

    贾诩淡淡地道:“孙策、刘备皆非常人也,有识人之明。”

    “袁术此人志大才疏,骄奢淫逸,自以为聪明绝顶,实则愚蠢头顶。”

    “这些,孙策、刘备不可能看不出。”

    “况且,这两人胸有大志,不甘在人之下,别说是袁术这样的庸主了,就算是真正的明主他们也绝对不会诚心跟随。”

    董天微微颔首。

    对于贾诩说的这一点,他也十分赞成。

    贾诩继续道:“另外,袁术此人极为看重门户之间,虽然接纳了刘备,但是存在与内心的偏见却是很难改变的。”

    “他依然看不上刘备,这就是刘备与袁术之间的矛盾所在。”

    “至于孙策,其父江东猛虎孙坚虽名为袁术的部将,其实双方更多的是合作的关系。”

    “一个出兵征讨,一个负责钱粮。”

    “但是孙坚死后,孙策年纪还太小,不得已依附于袁术。”

    “袁术也因此掌控了原本属于孙坚的兵力和部下。”

    “但是现在,随着孙策长大,已经彰显出了极为不凡的能力。”

    “他这样的人能不想着收拢当初父亲的旧部,从而摆脱袁术的控制?”

    董天再次颔首。

    这两点下来,几乎可以肯定,刘备和孙策一定是想脱离袁术的控制。

    这个不难想象。

    “可是……如今的扬州毕竟还是在袁术的掌控之中,刘备和孙策即便再怎么不凡,手里无兵无权,想要脱离袁术的掌控,另立山头,也不那么容易吧。”

    董天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嗯。”

    对于这点,贾诩也十分肯定,“不过……”

    话锋一转,他又道:“不过,我肯定刘备和孙策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一定?”

    “一定!”

    有趣!

    听到贾诩这么说,董天的心里也多了几分兴趣。

    在历史上,孙策是利用其父孙坚得到的传国玉玺,才换来了自由之身。

    可是,这一世,孙坚还未进入洛阳,便已经被他所斩杀。

    靠玉玺去换是不可能了。

    那他还有什么办法?

    要知道,袁术这个人虽然有些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可是他手下还是有几个厉害人物的。

    想瞒过他们可没有那么容易。

    还有刘备。

    原本刘备应该进入荆州,三顾茅庐寻得诸葛亮的辅佐,从而势力一日千里,最终成为三分天下之一的蜀汉国主。

    但是现在,刘备连荆州都没有进去,更别说是三顾茅庐了。

    还寻得见诸葛亮?

    没有诸葛亮的辅佐,还能成就大业?

    这一切都十分不确定,有些扑朔迷离起来。

    有趣!实在是有趣啊!

    一边想着,董天的内心竟隐隐有些期待起来。

    他十分期待,历史上那些本该发生的事,还会不会发生。

    如果不会发生,又该如何演变。

    他又思忖了片刻,然后开口道:“文和,你给蔡瑁传一封书信。”

    “命他前往南阳寻找一复姓诸葛,人称卧龙的儒生。”

    “若是找到,不必打扰,留下兵卒日夜监视,立即回报消息就是。”

    “诸葛……卧龙?”

    贾诩喃喃自语。

    卧龙。

    听到这个名字,他的内心也有些好奇。

    但是却没有多问。

    他向来都遵循这一点,如果董天要他知道的,就一定会告诉他。

    相反若是不想让他知道的,那他就知道得越少越好。

    所以,虽然心中好奇,他也是什么都不问,对着董天拱了拱手,大步退下了。

    待贾诩走后,董天又下令道:“来人!”

    “在!”

    从门外立刻走进一个兵卒来,双手抱拳,单膝跪地。

    “立即去将张辽将军请来。”

    “喏!”

    兵卒领命,快步退下。

    不过多一会儿,张辽便大步走了进来,对着董天双手抱拳:“末将张辽,拜见大将军!”

    “不知道大将军找末将来,有何吩咐。”

    “我欲组建一支情报机构,名为‘锦衣卫’。”

    “负责洛阳朝堂之上对百官的监察、审理,还有对天下各个州郡情报的探查。”

    董天淡淡地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组建“锦衣卫”,这便是董天找张辽来的原因。

    要当“锦衣卫”的首领,得有鹰隼一般锐利,又有远见的眼睛。

    要沉稳而多智,会隐忍,能随机应变。

    心要够狠,随时都有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自己或者同伴生命的的信念和决心。

    毫无疑问,想要当好“锦衣卫”的首领,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董天手下的众位将领之中,张辽最是足智多谋,做事沉稳。

    但距离董天选择“锦衣卫”首领的标准来看,还是差了许多。

    ..........

    毕竟,张辽是在外征战将军。

    不够阴险,狡诈,不够不择手段,更不够无情。

    这不是张辽不够好,而是个性使然。

    只是,在如今这种情况之下,张辽已经是董天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选择了。

    “锦衣卫?”

    张辽一怔。

    听到董天的一番介绍,他已经大致懂了锦衣卫是个怎样的组织。

    只是……情报组织……

    他也没有类似的经验,心里多少有些发虚。

    可是既然董天已经找到了他的头上。

    总不能说自己不行吧。

    这不是让人小看么?

    所以,就算明知道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也一定要去试试,竭尽全力地去完成。

    “大将军,组建锦衣卫一事事关重大,恐怕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不知道大将军何时要用?大概要多少人?”

    张辽问道。

    “你去办就好,只要五百人。”

    “你可在军中挑选,也可在市井之中寻找。”

    对于这事,董天一点也不操心。

    系统已经说了锦衣卫会在五日之内到达,就一定不会出错。

    他现在要做的不过是让锦衣卫的出现不那么突兀,而是顺理成章地出现而已。

    “喏!”

    张辽欣然领命,快步退下。

    五百人并不算太多。

    而且还没有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说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好这件事

    张辽快步退下之后,立即开始着手准备组建锦衣卫之事。

    这可是董天亲自交给他的任务。

    不管有没有经验也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去办。

    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

    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他便成功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锦衣卫。

    而且这五百人中,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之徒.

    个顶个全部都要比他原本定下的标准还要高出一截。

    给人的感觉很不可思议。

    就像这五百人天生就是做锦衣卫这行事的。

    调查清楚身世,确定每个人都没有问题之后,张辽便带着这五百人来到了董天的府上,请董天查看。

    他确信,董天一定会非常满意。

    事实也正是如此。

    即便早已经知道了锦衣卫的威名,在看着眼前这支五百人的队伍,董天还是不由暗道一声锦衣卫果真名不虚传!

    整整五百人,整齐地排列成一个方阵。

    人人皆身着黑色锦服,腰陪绣春刀。

    身姿挺拔目光坚韧,带着丝丝寒意和凛冽的杀气。

    根本不用多说,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这是怎样危险的人物。

    绝对没有人会想与这样的对手为敌。

    “好!”

    “我很满意。”

    董天拍了拍张辽的肩膀,赞赏道。

    即便,这五百人是一定会出现的。

    但不管怎么说,功劳没有,苦劳总是有的。

    “末将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张辽朗声道。

    董天颔首,然后道:“这五百人就暂时交给你来统领。”

    “我要其中的一百人前往洛阳,监察百官,搜寻一切欲对我西凉不利的人或势力,并搜集证据。”

    “不必轻举妄动,待我回到洛阳之后,再集中处理。”

    “另派出三百人分散到天下各个州郡,隐藏起来,运用各种手段搜集消息,组建我们自己的情报网络。”

    “一旦有什么重大消息,及时汇报。”

    “至于剩下的一百则隐藏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喏!”

    张辽双手抱拳领命,又略微顿了顿,道:“只是……这五百人不过刚刚组建,就立即派出去执行此等任务,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无妨。”

    董天淡淡地道:“我相信他们,是宁死也要忠心与我,忠心于西凉的。”

    这可是系统给的,能不忠心么?

    “可是……”

    张辽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

    他不知道董天为何就这么肯定。

    可是他知道的是,既然董天下了决定的就一定不会出错。

    至于他心中的疑虑,可能就真的只是多虑了吧。

    “下去准备吧。”

    董天摆了摆手。

    “喏!”

    张辽双手抱拳,快步退下。

    当日,在张辽的调配下,四百锦衣卫分成了数个小队,分别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自此之后,一个日后令全天下人都闻风丧胆的神秘组织雏形诞生了。

    ……

    另一边,荆州蔡瑁在得到董天的命令之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连忙派人去南阳寻人。

    得到消息之后,又立即将消息传回徐州,将密信送到了董天的手上。

    董天坐在主位上,案牍上摆着的是刚刚从荆州传回来的密信。

    南阳却有诸葛卧龙其人。

    临近的村民都说其有其有经天纬地之大才,是个极为了不得的人物。

    只是在十几日之前,忽然离去了。

    没人知道他为何要离去,更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反正待蔡瑁的人找到之时,草庐之中早已经空无一人。

    “十几日之前……”

    董天喃喃自语,敏锐地察觉到了点什么。

    刘备被拒绝进入荆州不正是十几日之前么?

    刘备刚被赶走,诸葛亮就紧跟着也走了。

    若说这两件事没有关系,也未免太巧了。

    “刘备……诸葛孔明……”

    “难道……诸葛孔明主动去找了刘备?”

    董天心里一动,忽然有了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

    而且越想越觉得非常有可能。

    虽然,作为一个穿越者,他不是不知道在历史上,是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遂同意出山相助。

    这件事也被传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但是在董天的心里却一直都认为,就算刘备没有去三顾茅庐,诸葛亮也一定出山。

    而且他选择的人,一定会是刘备。

    首先,诸葛亮此人满腹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

    其自身也自比为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何许人也。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春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乐毅,率领微弱之燕国,连下强齐七十余城!

    诸葛亮以这两位自比,可见其志向,又怎会真的甘心在这乱世之中只顾苟全性命而默默无闻?

    所以,无论有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都一定会出山。

    而且,如今天下间的诸侯虽多,但诸葛亮的选择只有刘备。

    刘表占据荆州,暗弱昏聩,只求保全一地,并无称雄天下之志。

    袁绍、公孙瓒势力庞大,但在性格上却各有缺陷,可为一世之枭雄,却并非明主。

    袁术更是冢中枯骨尔。

    除了那个四世三公的身世之外,根本不值一提。

    曹操虽有雄才大略,又足智多谋,极有主见。

    这样的人,很难做到真正的放手不管,亲之信之。

    而他董天手下能人众多,而且大都已经建立了卓越的功绩。

    诸葛亮在他这里跟本就无法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天下群雄之中,有且只有刘备一人,是诸葛亮的选择。

    刘备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气。

    而且其手下并没有什么真正可堪一用的谋臣。

    诸葛亮在刘备这里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去做管仲,去做乐毅。

    从而成就一番伟业!

    换一句话来说,纵然刘备需要诸葛亮,但诸葛亮又何尝不需要刘备。

    这才是为什么,董天会做出消失不见的诸葛亮去投奔刘备这个猜测的理由。

    如果这个猜测为真的话。

    那么在扬州之地,袁术、孙策、刘备、周瑜、诸葛亮!

    这一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竟然尽数汇聚于此。

    有趣!

    董天的双眸之中隐隐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

    内心也逐渐更加期待起来.

    锦衣卫、诸葛卧龙之事过去之后。

    董天进入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难得的空闲时光。

    在贾诩、陶谦、糜竺、陈登等人的帮助下,兖州、徐州的权力交接正在平稳地过度着。

    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继续发展着。

    就这样,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在徐州逗留许久的董天,在留下李傕、郭汜在此地配合陶谦、糜竺、陈登共同总领大局之后,便带着吕布、张辽等一众大将和大雪龙骑返回洛阳。

    时至初冬,空气中已经带上了一丝寒意。

    大地,周围的树枝也是光秃秃的.

    看不见一丝绿色。

    荒芜,又没有人气。

    董天便领着大雪龙骑走在这样的道路上。

    “叮!月签开启!”

    “叮!签到得到《母猪的产后护理》!”

    这……《母猪的产后护理》……

    听到这样的几个字眼,绕是以董天的心性都不由一怔。

    先前月签得到锦衣卫。

    按照往常的惯例,月签会进入攒人品的阶段。

    也就是说,得到的东西大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只是这母猪……未免有些太离谱了吧。

    也罢,好歹是书,不是一点用没有。

    回去拿给洛阳养猪的农户,说不定还能促进整个时代养殖业的发展呢。

    反正抱怨也没有用,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了。

    “前方是何地界?”

    董天看着周围的一片荒芜,问道。

    在旁边的一名校尉连忙回禀道:“回禀大将军,前方是豫州的沛国境内!”

    “豫州,沛国……”

    董天微微皱了皱眉头,再次环视左右,似乎有些意外。

    从徐州到洛阳。

    要经过豫州的沛国,进入兖州,再横穿兖州,方能到达。

    他们大军出发已过了两日,此时来到豫州是计划之中的事,这也并不是董天感到诧异的缘由。

    真正让董天感到意外的是,这一地的荒芜。

    豫州。

    这可是出了名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是大汉的农业大州。

    四世三公的袁家,颍川荀氏,出了夏侯惇、夏侯渊一众名将的夏侯氏等一众对整个三国时期都有着重大影响的大家族,全部都是出自豫州。

    这样的一个大州就算是已经初冬,也不该是如此荒芜、破败的景象才是。

    近些年的战乱、天灾对民间的影响,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么?

    “豫州境内各方势力交错纵横,犬牙交错。”

    “扬州的袁术占据最为富庶的汝南,曹操则占着颍川等豫州北部,就连陶谦也在这里插了一手。”

    在董天的身旁,贾诩似乎看出了董天眼睛里的意味,开口解释道:“他们三方占领了豫州的绝大部分郡县,也是最为富庶、人口最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