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1957,从深山老村开始致富 > 第216章 磨小麦
    “老大,家里面今年怎么分了这么多的小麦呢?”陈秀红看着王安平挑着满满两大麻袋的小麦回来,有些不解的问道。

    “今年小麦没有卖,都按照人头粮给分了。”王安平放下担子说道。

    要是不分的话,一家最多也就是分个三五十斤的小麦了不起了。

    陈秀红‘哦’了一声,“这地里面干得厉害?”

    “您说呢,到现在都没有下雨。”

    “哦!你也不少挑一些,挑这么多干什么呢?别把身体给压坏了。”

    “知道了!我去接一下姜欣苒。”

    说完,王安平走了出去。

    将姜欣苒的两箩筐小麦,给接着挑了回来。

    小麦也都是晒干的。

    所以也就用不着晒了。

    毕竟,大家伙也都不是傻子。

    这不晒干的话,吃亏的那肯定是自己了。

    看着王安平放下箩筐,陈秀红说道:“老大,下午不上工的话,你和你媳妇磨一些面粉出来,到时候煮稀饭里面放一些;天天吃干饭,家里面的米都不多了。”

    “知道的,下午拉倒乡里面去,用机器磨!磨得细,都给磨了。要不然放在家里面生虫,还要被老鼠吃。”

    “多磨了,能吃完吗?到时候去你兴义叔家,让他帮着拉成挂面。多拉一些,这么多的面粉,怎么吃得完呢?”

    “还吃不完?再多也能吃得完。”

    吃过午饭。

    王安平找村子里面,借了几个布袋子,赶着牛车,向乡里面走了过去。

    今儿不去的话。

    过些天,就要是排队了。

    自己用磨子磨的面粉,还是太粗糙了。

    没有机械磨出来的细。

    “好了,到了,你们下吧。”王安平对着弟弟妹妹说道。

    “哥,你去乡里面的供销社,给我买点好吃的啊!”三妹王安慧嬉笑着说道。

    王安平说道:“家里面还有吃的,供销社能有什么?”

    “供销社有那个柿子饼呢。”

    “行行行,我看看,有就给你买。”

    王安慧开心的跳了起来,“哥最好了。”说完,还用挑衅的目光看向坐在王安平一旁的姜欣苒。

    跟着一蹦一跳的向学校走了过去。

    王安平笑了笑,拿着竹棍,对着大水牛的屁股上面抽了一下。

    姜欣苒瞥了一眼王安平,“你也太惯着你三妹了,惯很了,将来对她不好。我也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提醒一下你。”

    “知道的,三妹懂事着呢,就是小孩子脾气,还小。这当姑娘的,能在娘家待多久?在娘家都享不到福气,指望嫁到婆家,还能够享多大的福呢?你说是不是这么一个理。”

    姜欣苒淡淡地‘嗯’了一声。

    将车子赶到了乡里面磨坊这边,把大水牛就栓到一旁的大树上面。

    王安平将所有的小麦都给搬了下来。

    “你一个人在这边行吗?”

    “没事的,一个人怎么不行呢。”

    王安平点点头,“那我就先去大姐夫家一趟。”

    “嗯!我看着大姐夫那摊位,也没有摆出的,上面都是灰了。家里面也都有油了,算了。”

    “我知道的,我过去有点事情,好久都没有过去了。大姐夫这十多天,也没有杀猪了,过去看看。”

    姜欣苒点点头,“那你去吧!”

    “我跑着去,快得很呢。”

    一口气,跑到大姐里面。

    王安平喊了两声。

    过了一会儿。

    院子的门,被打开。

    “大舅子,你怎么现在才过来?吃过午饭了吗?”

    “大弟,吃了吗?”王安心问道,“怎么现在跑过来了呢?上午不过呢?上午过来,来家里面吃饭啊!”

    “吃过了,我就是过来看看!姐夫,最近这些日子都没有杀猪呢?”

    庄屠户摇了摇头,“那有猪呢?周边村子都加起来连十头待宰的猪都没有,都留着农忙的时候杀呢。要是有的话,肯定给家里面送过去了,还用得着你说?老丈母娘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王安心拿起茶几上面的茶杯,倒了一些开水进来,简单的烫了一下茶杯,抓了一点茶叶进去,倒了一杯水,递给王安平。

    “妈,现在好得很,你们也别操心了,反正就是一天到晚都提不起力气。”

    “大弟,这一个月妈要多少药钱?”

    “药钱不贵,主要也是那野山参太贵了!在山里面采了不少,足够妈用好几年的。”

    王安心听了王安平,顿时松了一口气,点点头,“那就好,我都担心死了,这些日子我孕吐有些厉害;这两天才好一些,正想着准备这几天回家看看的。”

    王安心向院子里面看了看,“对了,大弟,你自行车呢?”

    “没有骑呢,赶着牛车去乡里面磨面粉的。”

    “小麦分了吗?”王安心看着王安平点点头,嗔了一眼,“你也不知道等到面粉磨好了,带一些过来。”

    “你家没有分小麦吗?”

    “我们这边连地都没有,去哪里弄小麦?全部都是水田,怎么种?”

    “那等一下让姐夫跟我去一趟乡里面就是,反正也不远。今年我们家分了四百多斤的小麦!我全部都拉过来了。”

    “怎么分这么多的面粉呢?”

    王安平将事情和王安心说了一下。

    “反正今年的情况不太好。大姐,姐夫,你们要偷偷准备一些粮食,放在隐蔽的地方,打死也不能够让任何人知道。”

    王安心点点头,“我们这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靠着大河呢。”

    “反正你这边偷偷准备个几百斤的粮食,就没有错!听我的没有错。”

    他又不是不知道,这边靠着大河。

    这一条河流,本身就是长江的支流。

    一般来说,基本上都不会干的。

    但是等到公社食堂办起来。

    你一个公社,就算是再多的粮食。

    那也能够给你吃完了。

    粮食多,要是敞开肚子去吃的话。

    就他自己,敞开肚子去吃的话,四五碗大米饭,那是一丁点问题也都没有。

    一天本来就一斤多的大米。

    你一顿就干掉两三斤。

    就那么点粮食,那够吃呢?

    别说他了,就算是七八岁的小子,满满两大碗,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不储备一些粮食起来。

    总不能就靠着他支援吧!

    他这边,也是压力山大呀!

    不过,姐夫他们村也好一些。

    地势低,靠近大河。

    多打一些井,也能够差不多满足了灌溉的需求。

    而且水井都用不着多深的。

    四五米深度就可以。

    另外他们村距离几公里的地方。

    就是他们这边最大的湿地公园。

    储备的水资源,更加用不着去说了。

    王家村,包括王安平老家那一带都是处于丘陵的地形。

    但是从他姐夫这边,基本上也都是一马平川。

    就这么短的距离,差距就如此之大。

    当然了,一旦要是下大雨的话,他姐夫这边也彻底的歇逼。

    也就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国家将沿岸的堤坝,给修建好了。

    居住在这边的老百姓,到了雨季,被淹没的风险,才降低了下来。

    要是连续下大暴雨的话。

    地势低,房子虽说都居住在高处,但是农田,百分之一百会遭受淹没。

    雨水太大了,水没有地方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