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1957,从深山老村开始致富 > 第224章 咋就没有怀上呢?
    “草儿,你不睡吗?你不困?”王安平伸手将草儿的腿拿了下去。

    “我不怎么困!这几天柱子在,我也没有好好和你说说话!”

    “柱子不是走了,你随时都可以,非要现在问吗?下午还要干活呢,那么多稻子都给没有打下来。”

    “我就问一个问题,问完了,我们就睡觉。”

    “你问。”

    “平哥,我们睡了这么多次,为什么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孩子呢?”

    王安平顿时哭笑不得了起来。

    “咋了呢?平哥,你咋笑成这样呢?”

    “哎呦喂!丫头哎,你想要笑死我是不是?你妈就从来都没有和你说起过吗?”王安平无语的说道。

    这年代,结婚都早。

    一般来说,乡下七八岁开始,男女就要大防。

    姑娘,十四五岁嫁人。

    那也太正常了。

    也就是最近这两年。

    随着村子里面,不断地宣传。

    所以结婚,才微微推迟了一些。

    不过基本上来说,村子里面男孩子也都是十六七岁,最迟的话也就是十八岁结婚。

    看着眨巴眼睛,用询问眼神看着她的草儿。

    王安平抬起手拍了一下额头。

    “怎么了呢?我就是问问呢,我们隔壁牛旺嫂子呢,她嫁过来没有多久呢,就怀着宝宝了。我们俩都睡了这么次,为啥我没有怀着宝宝呢?”

    王安平看着草儿,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想了想!

    “你现在还太小了,这种事情等冬季出去了,到时候你问我妈就知道了。”

    “不是睡一起就能怀宝宝的吗?”

    “行了!睡觉!再不睡觉我要生气了。”

    草儿‘哦’了一声,像是巴掌鱼一样趴在王安平的身上。

    王安平看着她,低声叹了一口气。

    他也就搞不懂了!

    怎么就搞到这么一步来?

    怎么当初就没有狠下心来?

    否则的话,那有这些事呢?

    果然,这男人思想不能太龌龊了。

    否则的话,机会摆放在你的面前,根本就忍不住。

    一觉睡到了下午两点多钟。

    才从床上爬了起来。

    将打谷机到了中间。

    王安平踩着打谷机,将稻谷打下来。

    草儿一把把将稻杆递给他。

    小草儿拿着耙子,将打下来的稻草,给抓到其他地方。

    不时的,还拿起铁锹,将稻谷铲到一旁。

    一边干,一边说着话,时间过得那也叫做一个飞快。

    只要背后的稻草,堆满了。

    三个人就将稻草,抱到外边铺开来晒干。

    到时候稻草晒干了。

    将它们堆成草堆就行了。

    大概有五亩四分不到的地。

    第二天忙活到天黑,才终于将所有的稻谷,都从稻杆上面打了下来。

    门口都堆满了稻谷。

    王安平估计的话,一亩地收成大概在四百五十斤。

    主要也就是因为杂草太多了。

    拔了四次杂草。

    可是几天,杂草就给长满了。

    要不然的话,田那么肥,肯定要达到五百斤出头。

    当然了,出也出不了多少。

    二千多斤的水稻。

    也让王安平松了一口气。

    草儿两姐妹这边,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是消耗七百斤的大米,也就是一千斤的水稻。

    还剩下一千多斤呢。

    足够他家里面弟弟妹妹吃,还剩下不少呢。

    当然了,这也是正常年月的消耗。

    马上饥荒了,王安平不可能说让她们按照这样吃下去。

    别人过饥荒年,一个个饿不是瘦脱相了,就是全身浮肿。

    就你家一个个面色红晕。

    这其中,要是没‘鬼’的话。

    那真就奇怪了!

    下半年晚稻。

    那完全就足够他家吃的。

    而且,根本就吃不完的。

    刚好,到时候支援点给柱子家,大姐家,还有村子里面的几户人家。

    还有玉米地呢。

    也还是能够抽一些玉米出来的。

    不过,王安平也知道今年的话。

    三爷爷王信,都按照他说得去办了。

    今年,他们村子里面的日子,还能够好过一些。

    就算是下半年颗粒无收。

    那也不至于说,没饭吃。

    当然了,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公社食堂开起来。

    知道这年月的人也都明白。

    公社食堂的开办,对于刚好是进入到饥荒年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刚刚才办起来的时候。

    那叫一个‘浪费’。

    一个成年人,不拿别人来打比方。

    就他王安平,一个人轻轻松松就是三大碗的米饭。

    而且,他这肚子里面还是油水十足的情况下。

    敞开着肚子去吃,还能够加一碗。

    更别说那些肚子里面没有油水的人。

    干它个四五碗的大米饭,那是轻轻松松。

    四五大碗的米饭,都有多重?

    没有两斤的大米,那也差不多了。

    可是人均的口粮,就算是农村里面,一个壮汉,平均下来最多也不会超过一斤半。

    一顿就干了这么多。

    粮食,肯定不够吃的。

    然后,各地都在放卫星。

    粮食产量一亩,几千斤,几万斤。

    好家伙,袁老去世,那也没有能够将粮食的产量,抵得上他们第一次放出来的卫星产量。

    第一次,王安平好像是记得,还是河南。

    亩产小麦,高达两三千斤的重量。

    就这样虚报的价格。

    这年代的人,也都相信。

    你二三千斤,上了报纸。

    我就五六千斤的产量。

    你五六千了,那我还不得亩产上万斤。

    最后亩产,好像干到几万斤吧!

    具体,王安平也不记得了。

    这也就是造成了,前面粮食大肆浪费的根本原因。

    反正其他的地方,一听说。

    那就是往海里面去吃。

    吃完了,就等着国家救济。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

    一场灾难,基本上席卷了大半个国家,造成了粮食严重的减产。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平哥,洗洗吃饭了!这几天累狠了吧!”草儿喊道。

    王安平端起茶杯,两口就杯子里面的茶水给喝完,“我去水坑里面,看看泡着的水稻。”

    “应该没事的。”

    “怎么可能会没事呢?不看看的话,肯定得捂坏掉了。”

    走到小桥的水沟跟前。

    王安平将泡在水坑里面的麻袋,拧了起来,解开上面系的绳子,抓了一把水稻看了看。

    水稻的伢子,全部都长了出来。

    “平哥,咋样呢?”草儿拿着手电筒,照着问道。

    王安平伸手塞到袋子里面,抓了一把起来,“温度还是有些太高了!草儿,你去把箩筐拿过来,我倒下来,给它们喷点冷水。”

    “要不然现在给撒到田里面算了。”

    “那不行!起码也得要一两天的时间,这点芽子,放到水里面一泡,还不都得烂掉?你把箩筐拿过来,倒在箩筐里面泡上两天,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