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 第897章 完美的分层保护!许秋传道天下!
    反正有许秋在,已经习惯不带脑子了。

    而此时,后边一排排评委也是伸长了脖子,翘首以待。

    陆启山的处置方案其实就已经让他们眼前一亮了。

    如今还能听到改良法,他们自然尤为兴奋。

    许秋没有吊着胃口。

    直接就给出了答案:“有两套改良方案。

    “第一种就是延续陆启山的风格,继续使用经典术式了。比如将骨窗范围优化到2.8cm×3.2cm,相比于原有的3cm×3cm正方形骨窗,这类长方形骨窗能够减少小脑牵拉……当然具体的优化比例,需要根据患者的大脑解剖、小脑延髓裂分布位置来决定。

    “又比如,开颅的时候保留颅骨内板最后1mm,先一步用剥离子探查静脉窦位置……虽然多了一个步骤,但也多了一层保险。

    “当然第二套方法,就是利用神经外科的一些常见设备了。

    “例如入路的定位问题,直接用便携式超声扫描枕骨大孔,标记横窦下缘,随后从此入路,无需考虑术者经验。

    “以及,静脉窦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颈部多普勒筛查。”

    众人都听得极为认真。

    原理都不算难。

    甚至于,刚参加工作的神经外科医生应该就可以理解。

    然而,能在紧急的手术这种瞬间联想到这一套套方案,并且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就非常难得了。

    有智慧的人很多,但能养出急智的却没有几个。

    而显然,许秋的急智已经拉满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许秋的段位实在太高,以至于能信手捏来地凌驾于这些手术方案之上……但这个可能性甚至比“富有急智”更离谱。

    许秋继续说道:“脑胶质瘤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区分肿瘤与正常脑干组织。

    “陆启山在没有其他辅助措施的情况下,通过观察血管走行、感受质地触感、以及刺激试验来做出判断,方法有效,但太大胆,不建议学。”

    血管走形算是好判断的了。

    肿瘤区域的血管一般呈现出螺旋状的扭曲。

    只要经验足够丰富,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质地柔韧这方面……就不太好界定了。

    理论上,肿瘤组织比正常脑干更加坚韧。

    然而……

    这地方可是脑干!

    谁敢触碰?

    况且,就算触碰了,又有几个人真能隔着厚厚的手套感觉出脑干和肿瘤组织的细微区别?

    最后一个就是刺激试验了。

    这个法子其实更凶险。

    类似于心外科的心肺运动实验。

    这个实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患者“踩单车”,通过不断加大运动量,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

    可以说极为精准。

    而且快速便捷,直接就能根据心电、血压、血氧等指标判断出病人运动过程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问题,同时还能排查潜在的心脏病等等……

    作用不胜枚举。

    但……这一简单高效的实验,在临床上基本上已经被取缔了。

    为什么?

    因为来测试的已经是病人了,还让人在剧烈运动下测试他的极限……这还是实验检测?压根就是催命。

    陆启山选择的刺激试验,也是一个道理。

    他选择用钝头剥离子轻压可疑区域,这个过程中,只要出现血压波动超过10mmHg,那就可以判断为功能区。

    反之,则是肿瘤。

    哪怕再不济,也应该是无功能脑区,即便是切除些许,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恶劣影响。

    这种做法,的确能判定肿瘤边界!

    然而,风险太高了!

    对一个手术中、深度麻醉的病人进行多次反复刺激,病人可能随机就爆发出一个呼吸中断、呕吐中枢崩溃了……”

    这个缺陷,就没法用别的方法代替了。

    比较常规的方法,其实就是亚甲蓝染色辅助。

    只需要在肿瘤切除前三十分钟静脉注射亚甲蓝,就能标记出呈现出蓝色的肿瘤组织。

    而且这种手段的识别率也非常高,边界精确度可以提升至一毫米以下。

    这可比人为去测定要方便快捷多了。

    “不过,肿瘤的切除是个亮点。”许秋评价道。

    陆启山的方案,唯有肿瘤切除步骤是最完善的。

    其余医生,可以采取分段、分块切除的手段。

    陆启山没有使用太精密的设备,做不到这些。

    然而,他也想到了“分层剥离”的手法。

    这个方案并不需要依赖于特殊器械。

    只要先找到肿瘤的供血动脉——这玩意儿不算难找,一般分布在肿瘤表面、呈现出辐条状,找到这些细小动脉、用8-0线结扎。

    随后,沿着肿瘤长轴切开被膜两毫米,用显微剪钝性分离界面。

    每剥离一毫米,就用脑棉片隔离。

    一旦发现任何脑脊液波动,就立刻停止手术。

    如果说,其余人的手段就像是将肿瘤碎尸万段。

    这需要精密的仪器,以及各类辅助设施。

    那么陆启山的做法,就像是“剥洋葱”。

    一层层剥开肿瘤,每一层都进行隔离保护、防止核团受损,这种法子虽然会慢一些,但胜在简单、安全。

    “这个步骤应该挑不出什么问题了?”戴楠忍不住问道。

    许秋摇摇头:“只是相对完善。

    “事实上,这一剥离过程,全程用的都是钝性分离,很容易造成轴突牵拉伤。

    “而且其实最大的缺陷,在讲解过程中就已经说明了……

    “它要结扎表层的供血动脉。

    “然而面对少数供血动脉深在的肿瘤,就束手无策了;此外深部的穿支血管也没法通过这种手段进行处置……”

    事实上,这些问题本也可以避免。

    比如在部分步骤中,用锐性分离代替钝性分离。

    至于担心锐性分离导致更严重损伤的问题——以“三明治”分层法保护即可。

    操作也很简单。

    先用显微剪沿肿瘤被膜切开两毫米左右的小口子。

    随后,置入零点三毫米的厚脑棉片夹在中间作为隔离。

    最后在棉片的上方进行锐性剪断。

    这样处理之后,只要术者手法没问题,就不可能剪错,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对深层轴突的牵拉。

    而听完许秋的讲解,众人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