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剑指金陵:乱世权谋 > 第四十一章  寒风中的思索:战局与人心的双重挑战

第四十一章  寒风中的思索:战局与人心的双重挑战

    韦昂从金陵回来了,脸上带着疲惫,却没带回什么有用的消息。他瘫坐在椅子上,目光涣散地望着远处。

    卫忠眉头紧锁。溃退到九龙桥后,刘刚重整旗鼓,又杀回城西。在那里修建了坚固的营寨,摆出一副要死磕到底的架势。

    “慕容震被他这股子韧劲儿给气坏了。”韦昂放下茶杯,“派兵一次次强攻,结果除了白白折损人马,一点便宜都没占到。敌军虽然被揍得龟缩不出,却像钉子一样钉在城西,纹丝不动。”

    这段日子,卫忠一直在忙活两件事:整肃军队并筹措军需。

    他的案桌上摊开着一份人员名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支部队的情况。手下的兵力已经远超一幢编制,光是管理就让人头疼。

    “都尉,新兵的编制问题......”张远捧着一叠竹简走进来。

    卫忠抬手示意他坐下:“说说看。”

    “孩童少年那边,现在刚好是三队编制,死伤不算太多。”张远翻开竹简,“此外还有将近七百人,来路各异。老夫建议分类安置。”

    卫忠点点头,目光落在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上。那些被征发来的豪门僮仆和部曲,他暂时不打算放他们走。但等战事一缓,也不会强留。

    “一来是得罪人的事不好做,”他轻声说道,“二来这些人都有家眷,勉强的事情不会有好结果,搞不好会开小差。”

    “那些自愿从军的呢?”

    “编为十队,装备要给最好的。”卫忠的语气坚定,“将获赐的财物大多分给了手下将士,其他四队只发一点。亲疏有别,本就如此。”

    十二月初的一天,天色阴沉,寒风刺骨。卫忠带着人马出城搜罗粮草。

    除了老人外,还带上了几个新提拔的队主:林古、陈远、孙宁等人。前番大战死了钱勇、薛虎阳两个队主,现在又扩编部队,提拔的机会多了。

    “林古,你带人去东边。”卫忠指着远处的村落,“记住,不许滥杀无辜。”

    林古点头应下。这个前屠夫身材魁梧,脸上总带着几分豪迈。据说他还有个退婚的风流韵事,但无人敢在他面前提起。

    “陈远,你负责警戒。”

    这个自称是金陵人的关西流民默默领命。卫忠怀疑他是羌人,但也懒得追究。在这乱世,谁还在意出身?

    孙宁站在一旁,手中握着长剑。这个商人之子有个“靖难”的表字,说是庶出,被赶出家门,只能从军搏个前程。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嘈杂声,还夹杂着哭喊声。

    “什么人?”卫忠快步走过去。

    什长孙守信和队主赵刚正指挥手下绑人,地上躺着几具尸体。

    “临水县征来的丁男。”赵刚答道,声音冷漠。

    卫忠仔细打量着这些衣着杂乱、器械不统一的人。这些应该是慕容震在开战前征发的司州世兵和农夫。

    “收了器械,放他们走吧。”他挥手说道,目光落在街上排成一列的马车上,“弄到多少粮食?”

    “大概两百多石。”赵刚不太确定地说,“军粮越发不好筹措了,还有人抢。”

    整个金陵都在缺粮,争抢在所难免。最近一个月,由于形势略有缓解,城内给他们送来一千石粟麦,还有些箭矢、弓弦之类的物资。

    但张远私下打听到,城内也很缺粮,这一千石之后就得靠自己了。

    卫忠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断了外地运往京城的补给之后,金陵的存粮正在快速消耗,不得不开始节省。

    从入驻明德堂开始,他就很重视搜集粮草。那时几乎没有竞争对手,逃走的高门巨室、富商豪强带不走的粮食都成了他们的补给来源。

    可战事持续这么长时间,消耗太大。城外驻军怕是连基本给养都没法保证,只能自己另寻出路。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

    “军中存粮还够几天?”他问道,声音有些沙哑。

    赵刚摇头表示不知。

    “都尉,昨天张远说存粮不足三月,建议宰掉一批挽马。”孙守信笑道,“今天又弄到这些,勉强能维持九十天左右。”

    “三个月而已。”卫忠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处灰蒙蒙的天空,“这场战事何时能结束还真说不准。”

    他很不解,长安门之战后,敌军新败、孟谋失能、群龙无首,为什么不趁这大好时机,集中主力决战?若能恢复外界联络,物资匮乏的问题就能缓解。

    但现在过去快两个月了,敌军已经调整过来,任命韩武为主帅。他们构筑了深沟高墙,步步为营,切断了所有水陆要道,死死包围金陵城。

    “都尉,依我看,何必替朝廷卖命?”孙守信突然压低声音说,“不如带着弟兄们趁夜出走,去司州、徐州随便占个县城。那时候想喝点小酒就去喝,想吃肉吃肉,就是你心仪的那位官家闺秀,也任你挑选。”

    “闭嘴!”卫忠推了他一把,余光瞥见赵刚听到这话时只是低头不语。

    赵刚是金陵中军出身,对朝廷可能还有几分忠心,态度难以揣测。现在他能指挥赵刚作战,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有些人的三观已经定型,实在难以扭转局面。赵刚如此,士兵们呢?这些兵马到底不是自己的嫡系,虽然卫忠一直在想办法加深影响力,让更多人变成死忠。

    天色渐暗,寒风呼啸。卫忠裹紧了身上的棉袍,望着远处模糊的城墙轮廓,心中五味杂陈。

    “走吧,先回营。”他最终说道。

    回营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局势。这仗只宜速战,不宜久持。难道慕容震看不明白?还是说他没有把握,想以拖待变,指望敌军后院起火?

    信息太少,不好判断。但缺粮这事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时间一长,士气必然下跌,到时想打胜仗就难了。

    马蹄声在寒风中回荡,一队人马缓缓向明德堂方向移动。夜幕即将降临,金陵城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