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 第150章 ,清华算个屁啊,道歉信!(求订阅
    京城计算所,高速阵列处理机项目部办公室。

    伴随着机器的启动,细微的轰鸣声在大家耳边炸响,因为办公室太安静了。

    楚玉恒、单云博、沈忠明等人都目光担忧地看着,生怕这台机器出现意外。

    还好,截至目前,一切都很正常。

    “开始测试,准备输入数据”

    夏培肃大喜不已,然后指挥着沈忠明、唐喜成、单云博等人进行测试。

    王多鱼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幕,并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站在他身后,曾茂朝、倪光南等人都前来旁观,因为这一次的高速阵列处理机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如果能够成功,意义非凡。

    所以其他研究室的领导都跑来旁观了。

    计算所有好几个研究室,比如曾茂朝就是第六研究室主任,夏培肃则是第一研究室主任。

    “多少了?”

    “教授,现在已经来到了每秒一千三百二十八万次了,还在提升”

    听到夏培肃他们的对话,王多鱼眉头紧锁,这不对啊,怎么才一千三百多万?

    于是王多鱼上前一步,对楚玉恒道:

    “你到一旁站着,等我来。”

    他看不下去了,才一千三百多万的速度,看似非常成功,实际上很一般。

    美国对我们国内有禁运的部分计算机产品,其中就有每秒运算速度达到一千万次这个级别的产品。

    原时空历史上,夏培肃他们都能够拿出每秒一千四百万次运算速度的处理机,没道理现在达不到的呀。

    之前王多鱼跟夏培肃通信的时候,上个月他们就完成了每秒一千一百万次的运算速度。

    现在居然只是增加了两百万次,也太辣鸡了一些。

    王多鱼对自己设计的程序非常有信心,毕竟他可是拿出了函数式编程。

    利用函数式编程,竟然还比不上原时空夏培肃他们研发的那款处理机,简直没道理。

    所以王多鱼要亲自动手。

    楚玉恒眼巴巴地看着,他不敢多嘴,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在整个项目部,除了夏培肃之外,没人敢说自己一定比王多鱼强。

    于是,在王多鱼替代了楚玉恒的位置之后,接下来的测试终于不一样了。

    而且这个时候,王多鱼才知道楚玉恒这小子的手速是有多慢。

    真是坑货!

    “一千五百四十万次,教授,我们成功了!”

    轰!

    随着单云博报出来的具体数据,整个项目部办公室瞬间沸腾了起来。

    曾茂朝、倪光南等人都忍不住开心地鼓掌。

    这也意味着我们国内在处理机这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虽然不知道美国那边到底有没有隐藏更强的处理机,但就现在来看,我们国家也追上来了。

    就处理机这一块,不需要进口,也能够满足目前的科研需求。

    当初五十万人民币的项目资金,现在赚到的钱肯定不止这些,而且还省了很多外汇呢。

    毕竟之前还是有人提出要从美国那边进口,也就是美国那边将这类产品列入禁运名单当中了,否则的话,当初早就花那些外汇了。

    而且五百万左右运算速度的处理机,这玩意儿的进口价格就不便宜。

    夏培肃激动地落泪,这个项目是她完成得最快的一次了。

    以前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别说千万次运算速度的处理机,便是仿造一台计算机都千难万难呢。

    所以那个时候的项目,最少持续一年以上。

    高速阵列处理机项目仅仅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速度真不是一般的快。

    阎沛霖从外面回来了,才回来没多久,便听到了这边的动静,于是便走过来瞧一瞧。

    于是便看到了夏培肃领导的处理机项目顺利结束了。

    “夏主任,恭喜你,这一次的速度很快嘛.”

    在阎沛霖找夏培肃说话的时候,王多鱼已经被曾茂朝拉到了一旁。

    后者正主动邀请王多鱼参加他的项目。

    曾茂朝早就想把王多鱼挖到自己项目来了,而王多鱼神出鬼没,经常都不待在京城,现如今有机会了,当然要逮着这个机会了。

    “曾主任,感谢你这么看重我,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我最近真的很忙,怎么说呢,我明天就得回冰城了”

    王多鱼直接拒绝了对方,并没有委婉地说其他推脱的话。

    拒绝就是拒绝,人生嘛,得有所取舍才行。

    其实她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并不算很重,但他是真的不想再继续参加京城这边的项目了。

    如果不是数学所的那个兼职实习研究员,对他没有多少要求,却是每月准时发工资,王多鱼都计划辞掉这份工作了。

    “曾主任,不带这么当我面抢我的人啊!”

    夏培肃顾不上跟阎所长说话,马上护犊子一样,把王多鱼拉到自己这边,生气地说道。

    这下尴尬了。

    被人当场‘抓奸’!

    曾茂朝讪讪地笑了一下,然后马上灰溜溜地离开了。

    瞪了一眼曾茂朝的背影,夏培肃这才看向王多鱼说道:

    “多鱼,你别听曾主任的话,我们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研究分布式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机,以及分布式处阵列处理机和并行计算机系列的研究,总之我们还有很多研究项目呢.”

    然而,王多鱼闻言,却是摇头道:

    “夏教授,我也不想再参与京城这边的项目了,等过段时间,我想亲自研究分布式计算机,到时候我会在哈工大那边亲自招人.”

    此话一出,夏培肃等人顿时都瞪大双眼,满脸不敢置信。

    年轻人还是真心高气傲啊!

    “你要自己来组建新的科研项目?”夏培肃闻言,顿时忍不住皱眉道:

    “你有这么多的时间吗?而且你不是还要完成那些数学理论么?还有我记得你之前好像还想编撰什么教材来着?”

    王多鱼点头附和道:

    “对,是航天专业的部分教材,不过这个并不怎么费时间,所以我不着急,慢慢来.”

    航天方面的科研项目,那确实没办法,急不来。

    夏培肃顿时不吭声了,或许只有等他撞了南墙,才知道亲自领导一个项目,到底有多么困难。

    可她不知道的是,王多鱼从来就没打算自己单枪匹马地搞科研项目。

    以李瑞和刘德本两位大家长对他的重视,呵呵,哈工大每年的科研经费分一点给王多鱼,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是一年前,那么王多鱼肯定不会自己单独来搞项目,但是现在嘛,他已经有这个资格了。

    “你要研究分布式计算机这个方向,对吧?”

    王多鱼点头道:

    “是的,夏教授,你到时候可以启动并行计算机项目,当然,你也可以启动分布式计算机这个项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到时候我们可以比一比,看看谁更快完成任务.”

    这话就更加不自量力了,但夏培肃没吭声,因为他知道王多鱼这个人很有天赋。

    从他提出来的系统结构设计,再到后面的函数式编程,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这个人很强。

    高速阵列处理机这个项目,王多鱼看似没有参与多少时间,但他参与了大部分的项目。

    除了到目前为止,王多鱼并没有参与过整个项目从最开始的一些准备工作之外,其他的项目设计、实验对象、测试数据、编程工作等,他都参与了。

    所以,王多鱼看似不自量力,但实际上,经验还是有的。

    “小王同志,你会不会是把科研项目看的太简单了吧?”

    站在一旁的阎沛霖,忍不住笑眯眯地开口说道。

    “阎所长,我从来不会小看任何一个科研项目,我对分布式计算机了解比较透彻,所以我这才会从这个项目开始.”

    王多鱼不卑不亢地应道。

    他可不会小看任何一个科研项目,他之前一直待在高速阵列处理机这个项目当中,就是为了积攒资历和经验罢了。

    实际上的经验,他上辈子就已经积攒了不少,说实话,这辈子最不缺的就是经验了。

    尽管上辈子的经验,跟这辈子肯定不一样。

    但他都已经参与过双轴陀螺漂移测试台样机和高速阵列处理机这两个项目了,对这个时代的科研项目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当然可以自己单独领导一个项目了。

    此时旁边听着王多鱼跟阎沛霖对话的其他人,一个个都瞪大眼睛,满脸惊叹。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猪的差距都要大。

    楚玉恒、单云博、沈忠明等人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他们还在混日子,等着三年后顺利拿到硕士毕业证书。

    而王多鱼却已经想着能够单独领导一个科研项目了,并且还是直接上手分布式计算机的科研项目。

    果然不能跟天才比较啊。

    当然,倪光南、唐喜成等其他人则是认为王多鱼初生牛犊不怕虎,估计是等碰壁了才会后悔吧?

    不管后悔与否,从下个月开始,王多鱼就没有办法继续领五十块钱的每月项目补贴了。

    毕竟这个项目到今天为止,就顺利结束了,之后的话就没有这个项目了。

    一个小时之后,王多鱼参加了计算所内部奖励仪式,这其实是为了他而提前操办的一个简单仪式。

    夏培肃拿出了两百块钱来奖励王多鱼,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范伟亮的关系,项目剩余资金肯定还有很多,能够给到王多鱼的奖励就不仅仅只是两百块钱了。

    索性王多鱼对这笔奖金并没有多少渴望,有两百块钱他也非常高兴了。

    拿了奖励之后,隔天王多鱼跟刘德本他们汇合,然后前往机场准备返回哈工大。

    路上,王多鱼笑呵呵地问道:

    “刘校长,怎么样?我们哈工大有机会吗?”

    听到王多鱼的提问,刘德本直接翻了个白眼,没有说话的意思,吴从炘郁闷地说道:

    “多鱼,你是不知道,他们欺人太甚,北大就算了,清华算个屁啊?”

    “他们一个个都认为我们哈工大不行,办不了一场报告会”

    “是,我们现在是很穷,但上面不给我们机会,我们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嘛?”

    提起这个,吴从炘就满肚子怨气,跟个泼妇一样。

    从去年十二月的会议之后,改革开放政策已经确定下来了。

    到现在即将八月份的时间点,全国上上下下已经启动了上千个中大型经济建设相关的项目,很多工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既然是经济决定地位,那么以哈工大的体量和吨位来说,确实不咋地。

    承办报告会当然很难,哈工大‘痴心妄想’,以为单出一张‘王多鱼是庞加莱猜想证明者’的牌,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纯粹就是痴人说梦。

    也难怪段学复、赵访熊等人不将吴从炘放眼里了,哈工大是走了狗屎运,捡到了王多鱼这个宝,除此之外,拿什么跟北大清华这些一流学校比较?

    别说北大清华了,就算是京城钢铁学院、工业学院等,随便拿出一家,都可以轻松吊打哈工大。

    王多鱼当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那天才会在陈省身面前说等明年夏天再举办报告会这样的‘缓兵之计’。

    有了一年时间的缓冲,说不定哈工大真的能够捞到机会呢?

    听完吴从炘的牢骚之后,王多鱼笑着宽慰了一句,接着看向刘德本说道:

    “刘校长,现在是经济建设的时代,上面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哈工大是不是也可以自力更生了?如果我们自己筹办属于哈工大的校企,上面能答应么?”

    后者闻言,眉头紧锁,脑子顿时疯狂运转:

    “多鱼你到底想说什么?”

    一旁的吴从炘,也是投来好奇的目光,连带着开车的保卫科也都竖起了耳朵。

    这可是属于哈工大的机密啊,能听么?

    “刘校长,我刚才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上面会不会同意我们成立属于自己的校企?”

    “就算上面同意,我们哪里来的钱?还有技术呢?而且谁来管理?”

    王多鱼闻言,淡笑道:

    “我们哈工大会缺技术和人才么?商业人才我们没有,难道不会自己培养么?偌大的哈工大,不可能连这样的人才都没有吧?不过,上面现在可能不会同意我们成立校企吧?”

    刘德本闻言,突然眼前一亮。

    如果上面不同意哈工大成立校企,那没关系啊,可以去部委那边哭穷嘛。

    毕竟现在是自力更生的时代,哈工大如果能够成立校企,说不准还能够给冰城当地创收呢。

    顺着这样的思路,刘德本突然就开窍了。

    不过,接下来他并没有继续大声跟王多鱼讨论,而是拿出纸和笔,跟后者小声规划了起来。

    但很快这样的讨论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已经到了机场,马上就要起飞了。

    飞机那么大的噪音,不适合聊天了,而用纸和笔进行书面交流,王多鱼不太乐意,因为太麻烦了。

    回到哈工大之后,刘德本依然缠着王多鱼,想要深入交流关于校企的事情。

    书记办公室内,李瑞、刘德本和王多鱼三人坐了大半个小时,终于是聊通了。

    想要让上面同意校企计划,那么就必须出具完整可行的校企方案。

    按照王多鱼的计划,那就是直接成立一个技术项目组,科研经费从学校这边拨款,从学校各院系抽调各方面技术人员,攻克这个技术。

    既然是要搞技术研发,那么民用还是军用就非常关键了。

    民用有点类似撞大运,因为很难确保普通民众能否消费得起。

    军用的话,还得要看情况,不过一般来说,订单肯定是非常稳定的。

    “不是,书记,校长,你们想什么呢?”

    王多鱼一听他们还在纠结这个,直接打断他们两人的施法,道:

    “现在部队已经开始搞裁员了,并且现在部队也自顾不暇,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经费啊?”

    “再说了,我们要搞军用方面的高科技,那也是战斗机、导弹等军工相关的,而不是单兵方面.”

    “反正太难的技术肯定行不通,只能是难度系数低一点的技术,而且也只能是民用方面才行!”

    李瑞和刘德本两人顿时恍然大悟,对啊,现在是经济建设时期,大家都缺钱,这个时候搞军用技术的话,如果不是非常牛逼的技术产品,部队那边咋可能会答应呢?

    可如果是牛逼的技术产品,那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这可不是哈工大能够担负得起的呢。

    “那你说,我们应该研发什么?”李瑞和刘德本两大家长当即异口同声地问道。

    “那当然是电动自行车了!”

    电动自行车?

    一时间,李瑞和刘德本两人顿时陷入了迷茫之中,这个五个字他们都认识,组合在一起之后,却是挑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力。

    用电来驱动的自行车?

    王多鱼当即便跟他们解释了什么叫电动自行车,李瑞和刘德本两人听完之后,还是面面相觑,不太相信这玩意儿真的可行。

    原时空历史上,一九八三年的上海,永久自行车厂诞生了一款永久牌DX130电瓶车。

    这款电瓶车采用的是150W柱式电机和两块12V36毫安轿车上用的普通铅酸蓄电池,并且在八四年投产。

    不过,直到一九九一年,这款电瓶车仅生产四点五万辆,其中八百零五辆出口到海外。

    说实话,但凡有其他好一点的项目,王多鱼都不会碰电动自行车。

    因为很简单,它的售价不高,销量也一般,出口海外更是很难。

    这时代,一台二八大杠售价一百五十元左右,但电动自行车的售价少说也得三百块钱以上才行。

    几乎是翻倍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上就很难有好的销量。

    消费者都不傻,能买得起用脚蹬的自行车就不错了,为什么要买电动自行车呢?

    另外,如果要买电动自行车的话,还不如摩托车呢。

    毕竟摩托车的动力、耐操程度等,远胜电动自行车。

    哈工大能够一下子拿出技术非常成熟的电机和蓄电池么?

    当然做不到!

    所以想要在电动自行车市场上耕耘出好成绩,确实挺难的。

    当然,现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先把校企成立起来再说。

    同时集思广益,总归是有好的办法。

    校企计划确定了,王多鱼也终于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了。

    中断了两天的课程,再次重启,今天是下午的课程,还是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

    一周后,也就是八月三日,在李瑞和刘德本两人的领导下,一个名为雕牌电动自行车项目正式在机械工程系教学楼成立。

    王多鱼也不知道领导们为毛要取这样的名字,索性他只是技术指导,并没有过多参与。

    哈工大的教授老师们,对于这个电动自行车项目非常惊喜。

    因为两大家长的全力支持,所以大家参与热情格外高涨。

    电动自行车需要解决电机、电池和电控和三大技术,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院系的老师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完全不需要王多鱼操心。

    他就是只是一个技术指导,甚至都没说几句话,机械和电子两大院系的老师们就大包大揽地接了下来。

    一款电动自行车,电池还好说,完全可以先用汽车上的普通铅酸电池替代,反倒是电机,这玩意儿就很麻烦了。

    最好的技术是王多鱼提及过的无刷直流电机,主要是由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组成。

    项目成立之后,王多鱼去过一次,之后就回来忙碌自己的事情了。

    几天之后,京城那边传来了消息,他那三篇论文已经成功发表,一时间全国各大学数学系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被震惊到了。

    到了八月中旬,美国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数学年刊》将会在本月底,以特刊形式发布王多鱼那三篇论文。

    盖因论文太多了,一本特刊根本放不下那么多内容,只能是以三本特刊来发表。

    消息很快传开,全球数学界都被震惊了。

    印度新德里,理工大学校园内,库纳勒失魂落魄地待坐在办公室内,久久都没能回过神来。

    刚才拉哈尔已经将王多鱼的三篇论文即将发表的新闻告知了他,库纳勒受不了这个打击,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庞加莱猜想已经被证明了,而他库纳勒还没从之前论文失利的打击当中走出来,现在又要面临再次更改博士论文研究课题方向的尴尬。

    事实证明,他想要碰瓷王多鱼,纯属自找苦吃。

    从头到尾,人家王多鱼都没有搭理过他,只有他还不自量力地想要搞事儿,结果现在不仅贻笑大方,而且还要面临无法毕业的窘迫。

    惨!

    大不列颠,剑桥大学。

    “安德鲁,我输了,我好惨啊.”

    绿意盎然的校园内,奥古斯丁莱顿找到安德鲁怀尔斯吐槽今天的郁闷心情,因为他看到了报纸上面的新闻报道,中国那个数学天才又写了三篇论文,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论文即将在《数学年刊》发表,很多人已经准备好了钱财去预定这三篇论文,奥古斯德莱顿自然也不例外。

    “我之前就跟你说过,让你抓紧时间换课题方向,你还不愿意,现在惨了吧?”

    安德鲁怀尔斯闻言,不由幸灾乐祸地笑道。

    几个月前,也就是今年四月份,安德鲁怀尔斯两人跟着教授团队一起前往中国京城,参加了在北大举办的那次报告会。

    听完报告会之后,安德鲁怀尔斯当时就建议奥古斯德莱顿更换博士论文课题方向,避开庞加莱猜想,甚至连流形等几个领域也不要去碰。

    因为当时安德鲁已经听说王多鱼正在跟丘成桐、斯梅尔等人进行交流,在攻克三维空间庞加莱猜想。

    然而,奥古斯德莱顿就是头铁,现在输得老惨了。

    毕竟现在庞加莱猜想被证明了,意味着过去这几个月的努力,基本上打水漂了。

    如果他毕业了还好说,问题是奥古斯德还没毕业啊。

    “不不不,我还没彻底输掉,他的论文只是发表了而已,谁也不敢保证,真的被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太难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证明了呢?”

    垂头丧气的奥古斯德莱顿,突然振作精神地说道。

    安德鲁见状,稍微往后退了一步,道:“祝你成功!”

    怎么可能没有被证明呢?

    如果论文有问题,《数学年刊》怎么可能会发表呢?

    不会真的以为《数学年刊》会如此敷衍对待王多鱼的这三篇论文吧?

    当然不可能,《数学年刊》是不会拿自己刊物的名誉来冒险。

    必然是邀请了很多拓扑领域内的大佬人物来审稿,而且是多人交叉审稿。

    再说了,新闻也报道了中国国内那边同样刊发了这三篇论文,总不能说中国那边的数学十分贫瘠吧?

    华罗庚的名字在二十多年前的大不列颠数学界有点名气,但是过去几年,陈景润这三个字在大不列颠数学界还是非常响亮的。

    毕竟哥德巴赫猜想在欧洲数学界赫赫有名。

    奥古斯德莱顿头铁,那就让他自己去头铁好了,作为头脑清醒的人,安德鲁怀尔斯可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叫醒一个永远装睡的人。

    北极熊帝国,国家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

    “他竟然真的做到了?”

    谢尔盖诺维科夫看完了王多鱼那三篇证明论文,脸上顿时非常震撼。

    王多鱼写的三篇论文是斯梅尔帮忙印刷,然后以寄信的方式,最快速度发过来给到谢尔盖诺维科夫手中。

    拓扑在六十年代之前,在北极熊帝国并不是显学,这个领域的专家凤毛麟角。

    在一九六一年的基辅非线性振动会议上,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谢尔盖诺维科夫已经站在拓扑学研究的最前沿,也就是这一年,他跟斯梅尔、约翰米尔诺、希策布鲁赫等人进行了交流。

    并且跟斯梅尔成为了好朋友。

    谢尔盖诺维科夫是毫无疑问的拓扑专家,其最重要的成果无疑是证明有理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是拓扑不变量。

    示性类是拓扑学中的一大主题,常见的示性类有三种,分别是施蒂费尔惠特尼类、陈(省身)类、庞特里亚金类,它们是空间的上同调群中的某些元素。

    其中陈省身类是复流形的不变量,而施蒂费尔惠特尼类和庞特里亚金类是通常的微分流形的不变量。

    其中庞特里亚金类,吴文俊在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五年间率先研究了它们的拓扑不变性,证明了模3和模4的庞特里亚金类是拓扑不变量。

    后续还有托姆、罗赫林和施瓦茨在1957年证明了有理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在分段线性同胚下保持不变,但约翰米尔诺却是在一九六三年找到例子,说莫整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不是拓扑不变量。

    也因此,在一九六五年,谢尔盖诺维科夫证明有理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的确是拓扑不变量,震惊了整个拓扑界。

    这一结果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难题,它还第一次揭示了拓扑与分段线性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似之处。

    并且受到谢尔盖诺维科夫的启发,柯比等人彻底解决了高维拓扑流形上何时存在分段线性结构的问题。

    谢尔盖诺维科夫也因此获得了一九六六年的菲尔兹奖,只不过他当时因故无法前往领取该奖励罢了。

    但丝毫不影响他在拓扑界的地位。

    斯梅尔之所以把论文寄给谢尔盖诺维科夫,也是因为后者是拓扑界为数不多的顶尖大佬,并且其今年也才四十一岁,正值数学研究的巅峰期。

    如果不是由于谢尔盖诺维科夫是北极熊帝国人,否则的话,《数学年刊》绝对会亲自把王多鱼的论文也交给对方帮忙审核。

    从谢尔盖诺维科夫、约翰米尔诺、托姆、罗赫林等人陆续发表的论文来看,剑桥大学博士生奥古斯德莱顿的冒险行为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毕竟数学这东西,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定律。

    至于说王多鱼是约翰米尔诺还是谢尔盖诺维科夫,那就需要时间来沉淀了。

    而目前,谢尔盖诺维科夫也已经进行过了详细的论证,确认王多鱼这三篇论文是真实有效的,庞加莱猜想确实是被后者证明了。

    于是谢尔盖诺维科夫也将自己的推断结果写信寄给了美国的斯梅尔教授,并且还给中国的王多鱼写了一封信件。

    在收到信件前,此时的王多鱼却是在哈工大机械工程系教学楼,跟一众专家教授交谈着。

    “章教授,这里肯定需要一个用于检测的磁性元件呀”

    王多鱼指着被拆卸开来的电机,大声说道:

    “我之前说的这种电机,它是使用半导体开关器来实现电子换向的,即用电子开关器件代替你们说的那种接触式换向器和电刷”

    换向器这东西是特斯拉在一八八八年发明的,章纪川作为哈工大机械工程系教授,在加入这个项目组负责研发电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接触式换向器。

    当时王多鱼作为技术指导,提出了半导体开关器件来替代。

    被章纪川以成本过高给否定了。

    然而,王多鱼就是搞计算机研发的,并且他准备成立一个分布式计算机项目,所以先行在电动自行车这个项目上面做个小测试,体现一下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却没想到章纪川他们都不支持他的想法,把他气得够呛。

    偏偏王多鱼不可能亲自参与这个项目,而且还必须是让章纪川他们来主导该项目,所以他的话语权并不大,自然就产生了矛盾。

    “电动机线圈与开关用晶体管相连接,由六个晶体管组成变频器”

    “这种电动机的特点,那就是可靠性非常高,而且无换向火花产生,最重要的是机械噪音低等优点。”

    “章教授,你们不要以成本贵就直接无视了这一点,这种电动机制造出来之后,不仅仅可以用在电动自行车上面,在电子仪器等相关领域也是有很广泛的应用,到时候订单自会找上门来.”

    等王多鱼苦口婆心,说得口干舌燥之后,章纪川他们沉默不语。

    而刘德本却是在这个时候开口道:

    “那就试试吧!”

    “这部分资金,谁来出?”

    另外一位号称貔貅的范宝江教授,马上便问道。

    王多鱼顿时气得想打人,不过刘德本则是先一步拉着前者,沉声道:

    “我批准了,章教授,范教授,两天之内能不能拿出新的无刷直流电机用来测试?”

    “可以,这个倒是没有问题!”

    章纪川大爷了下来,范宝江却是还想言语几句,多争取一些时间,不过看到面无表情的王多鱼,暼了自己一眼,他顿时不吭声了。

    此事定了下来,王多鱼这才回到了计算数学系教学楼,然后就看到了前来送信的保卫科职员。

    谢过保卫科职员之后,王多鱼签字拿走了信件。

    这是一封从国外寄过来的信件,他正打算回到自己办公桌再打开来查看呢,没想到迎面碰见了刘桃顺和苏正淮两人。

    “王教授,又有人给你写信呀?”

    没等王多鱼说话,他身后就传来了杨秀华那好奇的声音:“咦,这是老外寄过来的信呀?”

    刘桃顺和苏正淮两人顿时眼睛一亮,纷纷开口询问王多鱼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我都还没拆开来看呢,哪里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呀?”

    王多鱼哑然失笑,不过见他们那么想知道结果,他便当场拆开来了。

    很快,他就知道了这是谢尔盖诺维科夫写给自己的信,他不由想起了几个月前这人刁难自己的那个问题。

    这个小气鬼,居然会夸自己?

    看到信件上面的敬佩语气,王多鱼能够想象对方写信时,应该挺激动的。

    虽然拓扑在全球数学界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但仍然需要将其发扬光大,而证明庞加莱猜想就是非常不错的一条路径。

    谢尔盖诺维科夫还为上次报告会的事情解释了几句,并且直言道歉,是他小看了王多鱼。

    所以此时看到信件的王多鱼,表情才会如此古怪。

    这个莫斯科人,还挺拿得起放得下的呢。

    信件的末尾,谢尔盖诺维科夫询问什么时候召开报告会?以及在哪里召开报告会,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跟王多鱼进行交流了。

    之所以先询问,而不是直接跑过来冰城这边跟王多鱼交流,那是因为谢尔盖诺维科夫也想利益最大化啊。

    参加一次报告会,跟单独来找王多鱼交流,完全就是两码事。

    前者能够跟很多数学界佼佼者交流,后者就不说了。

    谢尔盖诺维科夫还是很想跟斯梅尔、陈省身、丘成桐、王多鱼、吴文俊、希策布鲁、约翰米尔诺等人交流,而报告会才有可能将这么多集合起来。

    放下信件,王多鱼叹了一口气。

    什么时候召开报告会?

    他现在也不知道呢。

    刘桃顺他们见状,迫不及待地打破了沉默,询问王多鱼是什么情况。

    等王多鱼简单说了一下之后,刘桃顺马上道:

    “多鱼,这件事我认为你应该跟吴主任说一下,或许我们哈工大想要举办这一次的报告会,还需要跟这些国际知名数学家联系,并且获得他们的支持.”

    王多鱼闻言,并没有开口打击对方。

    哈工大想要承办这一次的报告会,在王多鱼看来,难如登天。

    这玩意儿可不是因为王多鱼在哈工大,就能够一往无前的。

    召开一次报告会,差不多将全球数学界一小半数学家都给召集过来了,层次和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陈省身为什么那么卖力地为伯克利分校奔走?

    人生在世,不外乎名利二字,陈省身虽然已经名满天下,但他也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更加响亮呀。

    就好像有人赚到了一万块钱,绝对会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后,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赚够两万或者五万。

    当初赚够一万就收手的豪言壮志,在此刻早就丢脑后了。

    就在王多鱼沉默的时候,此时办公室门口,吴从炘的身影出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