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四月十五日,山城七四九局。
雷大庆正在办公室里,焦急地来回走动。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电报部门这边终于收到了无线电信号,很快被电报译员给翻译出来了。
“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抓到了么?”
邱启诚也跟着站了起来,目光盯着电报译员。
“主任,您请看,他们已经抓到了.”
嗡!
结果是正面的,非常好!
接过电报的雷大庆,认真地看了好几遍,这才将电报递给旁边的邱启诚。
只见雷大庆欣喜地大笑:
“好啊,真是太好了,敌人终于被抓到了上面说了,明天会有领导到我们这里视察,到时候你们都要注意一下.”
领导来七四九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他们颁发奖励,以资鼓励。
这一次的‘彩虹密码’,确实非同小可。
虽然并不是七四九局破解的,但七四九局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上面又不是眼瞎,当然能够看得出来。
邱启诚也已经看完了电报内容,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主任,这一次之所以能够破解密码,全靠王教授的帮忙,如果不是他的话,恐怕我们这一次会损失惨重,你说我们要不要”
听到邱启诚的话,雷大庆沉吟片刻,却是摇头拒绝了。
“你就不要管这件事了,我会亲自处理,而且到时候领导恐怕也会帮忙,所以不需要我们操心那么多”
两人讨论的王多鱼,此时却是出现在京城。
七机部办公大院办公室,王多鱼跟着李瑞走进来,坐下来之后就一直保持沉默。
等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方礼和就出现了。
“老李,你可算是把我们的大功臣给带过来了.”
方礼和十分热情,态度温和地握住王多鱼的手,亲切地以拉家常的方式寒暄着。
闲扯几句家常过后,方礼和这才看向李瑞说道:
“老李,你可不知道,昨天我才从领导那边得知,原来我们的多鱼同志,一声不吭就干了这样的大事儿,根据七四九局和其他几个单位的说法,如果不是多鱼同志帮忙,这一次我们最少两亿美金.”
“所以啊,等下领导会亲自过来见一见多鱼同志.”
“对了,老李,现在多鱼他是不是还没有配备警卫员?”
李瑞闻言,张了张嘴巴,最后还是摇头。
王多鱼是哈工大的副教授,配什么警卫员啊?
平日里他都是待在学校居多,安全方面不需要过多担心。
“不是我说你,老李啊,你这安全意识就不太行啊,多鱼同志现在可是非常重要的.”
不等方礼和说完,王多鱼忍不住想要开口说话,前者当然看到了,所以停下来,让王多鱼发表意见。
“领导,其实我不需要警卫员,或者暂时来说,还不需要,而且我帮助七四九局的事情,我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护我.”
他不得不开口打断方礼和的施法,因为如果真的给他配什么警卫员,这事儿就大了去。
再过一两个月,他就要出发前往美国作报告了。
这件事已经定了下来,还是三月份的时候,陈省身那边跟上面说了,然后由上面将通知拿给哈工大这边,再通知到王多鱼的。
因此,现阶段来说,他只不过是一个数学理论研究还算过得去的顶级数学家,仅此而已。
如果他介入到密码破译的任务当中,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信息安全这件事可不是什么小事,现在很多国家依然还有密码破译机构,所以一旦被美国佬知道他跟七四九局有这样的合作关系,只怕他去美国真的就危险了。
“多鱼同志你放心,关于你的档案,保密级别很高,你不需要担心这一点,除了应该知道你跟七四九局合作的人,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方礼和闻言,便笑着打包票说道。
王多鱼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就是好事一桩。
不过警卫员什么的,他肯定不能要,就算是配车什么的,他也不会接受。
实际上,不管他在京城还是冰城,都可以‘借’到汽车,所以不需要配车,因为不需要这样的名义上配车,只要他能够用到汽车,那就可以了。
见王多鱼这么说,方礼和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且这个时候,上面领导已经快到了。
领导来了,少不了一番套。
由于领导时间匆忙,前后就待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不过领导给王多鱼带来了奖励,不止是口头上的鼓励,还有物质和荣誉奖励,一枚二等功勋章、五百块钱现金奖励和五支钢笔。
这三支钢笔都是英雄100金笔,之前王多鱼已经领过这款钢笔。
上海英雄金笔厂生产的经典金笔,被多次评选为优质产品,在许多重要场合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
也不知道是领导听谁说的,王多鱼之前那一支英雄100金笔已经坏掉,修补过后都没办法继续使用了。
只因为王多鱼频繁使用,完全把它当普通的笔来使用,就算它质量再好,也扛不住那么高强度的使用频率啊。
就说上一次,王多鱼在刘德本办公室破译那个‘彩虹密码’时,就这么一天时间,他就用坏了五支普通钢笔。
由此可见,他用笔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
如果不是英雄100金笔过于昂贵,且比较难生产,否则的话,领导或许直接奖励王多鱼十支,甚至是五十支这款钢笔了。
拿了奖励之后,王多鱼在方主任的办公室又待了半个多小时,然后被请去七机部食堂吃饭。
七机部食堂的饭菜确实很好吃,厨师肯定是御厨级别的吧?
反正饭菜的味道非常符合王多鱼的口味,让他情不自禁地多吃了一碗米饭。
李瑞在这边吃饭,都是跟方礼和等领导聊天,哪里像王多鱼啊,埋头干饭,让方礼和等领导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老李啊,你们哈工大最近确实做得非常好,那个雕牌公司如果真的搞起来了,前途不可限量,还有你们之前申请的那四个项目,如果能够再出一点成绩,那可是给我们七机部大大的长脸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方礼和旁边的一位领导吴国忠笑眯眯地说道:
“现在上面都在全力推动经济建设,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政策,你们哈工大这一次的行动,特别是雕牌公司已经被上面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如果年营收突破五千万美金的外汇,那么或许你们哈工大将会得到上面更多的支持”
“说实话,我和老方都非常希望你们哈工大能戒躁戒躁,继续再创辉煌”
等吴国忠说完,李瑞当即肃然认真地表示哈工大一定不会辜负领导的希望,会继续努力的。
王多鱼则是继续吃饭,纯当没听到。
哈工大再牛逼,也仅仅只是一所大学罢了。
从现阶段来看,雕牌公司的成功只是暂时的,而且伴随着今年一千一百多个中大型项目的陆续投建,以及四三方案提及的那些化肥厂陆续建设完成,那么雕牌公司在上面的地位就不会重要了。
除非雕牌公司真的能够做到超过五千万美金的外汇收入,否则的话,最多让上面的领导多停留两眼罢了。
而在王多鱼看来,接下来应该要发展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其他方面。
比如个人电脑、通讯手机、小灵通、固定座机等产品,这些才是赚钱的大头。
然而这些高科技产品想要被研发出来,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很高,对生产的技术工人要求就更高了。
现在还不用急,因为急也没用,根本没人可以用。
吃过饭之后,王多鱼和李瑞两人这才离开七机部。
锡拉胡同六号院,王多鱼回到家里,朱玲就跟他说了一个好消息:她怀孕了。
“你怀上了?多长时间了?”
王多鱼惊讶不已地看着她,没想到这就怀上了。
两人上次同房还是在三月份那一次,如果是上次的话,那就是正常了。
“五周多了。”朱玲的语气十分温柔,性子跟之前改变了很多:
“我也是前两天才知道的,当时我和我母亲去季老教授家做,老教授一眼就看出来我身体有异常,所以给我号脉了,确定怀孕了”
“这是好事儿,你爸妈之前一直念叨着,春节的时候,你们母女俩还吵架了.”
听到王多鱼提及这件事,朱玲面色突然一僵:
“你少在这里卖乖,现在你满意了吧?”
“现在你是孕妇,你最大,我可不敢跟你吵架”
朱玲闻言,没好气地翻白眼道:
“你不说这个还好,你一说这个,我就来气,自从我跟你结婚之后,我在家里的地位就直线下降,我跟我妈妈从来没有像春节那次冷战过,都是因为你.”
事实也确实如此,婚前朱玲在家里就是父母的宝贝,但婚后,朱玲的地位明显远远低于王多鱼。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多鱼本身没有父母,还是因为王多鱼的地位,所以方贞和朱启正两口子对王多鱼那是比亲儿子还要亲。
王多鱼听她这么吐槽,也只能耐心听着,笑着不反驳。
孕期的媳妇,比过年的猪还要难搞,摁是不可能摁得住的,所以只能哄骗她。
具体是不是一孕傻三年,王多鱼也不是很清楚,毕竟朱玲的脑子还是非常够用的。
隔天,王多鱼去了一趟《京城文艺》,周雁如老太太再次催促他写稿。
对此,王多鱼表示尽量抽时间写一些零碎的稿件,但是小说的话,今年恐怕没办法了。
待了半个多小时,王多鱼拿走了将近四个麻袋的读者来信。
“好烦,每次都要拆信!”
回到中关村西大街八十七号院,王多鱼不得不开始动手拆信。
这一次的拆信速度,明显比之前几次都要快。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无所谓。
但到了上午十点左右,他拆着拆着,其中有一封信却是吓了他一跳,因为这是一封红色的信件。
“有血腥味?”
书信不是用红色笔书写的,而是用血写出来的,即便已经干硬了,但还是能够闻到不太舒服的血腥味。
王多鱼看了一下信件,顿时眼珠子一瞪,好家伙,还有这样的事情?
这是一封求救信,来信是一位知识青年,名字叫石晓峰。
石晓峰参加了七七、七八和七九这三年的高考,但每次都是失败。
而跟他一起参加考试的同一个县城的三位同学,却是分别在这三年被大学录取了。
一开始,石晓峰也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没有考好不能怪别人。
但去年,也就是七九年,他都已经准备了很久,也参加了前面两届的高考,并且自认为考得非常不错。
然而他就是没有被录取。
他非常生气,找到了当地教育局,可惜投诉无门,并且他还被人打残了一条腿。
从去年夏天到现在,他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都被只手遮天的那些人给掐灭了他的一切希望。
这一次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把信寄出来,还是因为那些人疏忽大意了,没有想到他不是直接写给上面,并且也不是在当地县城寄信。
反而让人代他跑去隔壁县城寄信,并且也是找王多鱼这样有名气的作家帮忙。
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开。
在这封信里面,石晓峰说了不少关于当地那些只手遮天的人,权势很大,让王多鱼不要硬碰硬。
王多鱼看完信件之后,差点被气笑了。
居然还有这么荒唐的事情发生?
不过在边陲县城,确实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即王多鱼就将这封信收好,简单收拾了一下房间,然后起身出门去了。
他找到了李瑞,将这件事告知了对方。
李瑞得知此事之后,顿时大吃一惊。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王多鱼则是摇头道:
“或许全国上下还有不少这样的事情呢,李书记,这件事就麻烦你了”
以李瑞的资历,由他来处理这件事,比王多鱼更加合适。
而且李瑞也认识更多领导,所以他亲自跟进的话,肯定能够把石晓峰给解救出来。
但肯定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的话,那些人要是干出一些什么事情来,把事情闹大了,就麻烦了。
在如今这个年代,死一两个人,绝对不会有什么大的动静。
实际上,就算是在后世那个年代,每年意外死亡的人都不少呢,但被真正关注到的案子和破掉的大案要案真不多。
“你放心,我肯定会安排好的。”
辞别李瑞之后,王多鱼再次回到中关村西大街,继续拆信。
等他拆完那些信件之后,目光却是看向其他信件,这些信件都是他之前存放在这里的信件,或许这里面也有人出事了?
然而这些信那么多,仅靠他一人,肯定帮不了忙。
于是王多鱼只能找人来帮忙。
找谁合适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派出所,但派出所自己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处理,谁没事闲得看这些信件呀。
可除了派出所之外,好像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帮得上忙的了。
而且这可是很多个麻袋的信件呢,光是查看这些信件,就能够让人疯掉。
算了还是下次再说吧。
王多鱼十分头疼,只能暗暗祈祷这些来信都是正常的读者来信,而不是来求救的。
他也不是警察,真帮不了那么多的忙。
晚上,王多鱼带着朱玲来到了京城工业学院,跟老朱他们老两口一起吃饭。
这一次在老丈人家吃饭,气氛比春节前那次,融洽了许多。
吃饭过程中,方贞提议,过段时间她就会去锡拉胡同六号院那边跟她女儿一起住。
母女没有隔夜仇,王多鱼倒是没有意见,主要看朱玲的意思。
何况,购买锡拉胡同六号院的钱,其中有一千块钱还是老朱掏的,这笔钱,王多鱼到现在都还没还呢。
其实王多鱼有钱,也可以还,毕竟他昨天还从领导那边领到了五百块钱的现金奖励呢。
只不过老朱说了,这笔钱就当是资助他们小两口的钱,是祝福,不需要还的。
老朱工资高,当然不会很在意这笔钱,他更在意的是王多鱼和朱玲两人感情顺利,没有波折。
朱玲没有拒绝,因为那是她母亲,而且她大着肚子,虽然现在还不显怀,但她也确实有点慌。
毕竟这是人生第一次经历,心里十分奇妙。
隔天,王多鱼没有回冰城,而是继续待在这里。
实际上他来京城就是周末两天,假期并不多,因为他还需要给同学们上课,同时他还需要尽快推进分布式计算机项目。
可朱玲毕竟怀孕了,他不好就这么匆匆来,匆匆离开。
不过第二天,他还是要返回哈工大了,毕竟那边工作还是蛮重要的。
朱玲表示理解,但等王多鱼离开之后,她还是忍不住思念和伤心。
人就是这么奇怪,当他还在跟前的时候,就觉得他挺烦的,有点碍眼。
然而他刚离开,却又思念对方,好贱呐。
时间往回倒半个月前,也就是四月初,一批来自冰城这边的蓄电池漂洋过海,终于顺利地送达加拿大港口。
“亚历山德罗,来自遥远东方大国的蓄电池,真的有那么好么?比米莱公司和盖茨公司要强么?”
加拿大电力公司的一位副总贝恩克鲁兹,拿起其中一块蓄电池,好奇地问道。
作为技术专家的亚历山德罗迪金森,笑道:
“贝恩,你马上就可以看到了,不是吗?”
听到这里,贝恩克鲁兹当即不吱声了。
以前他们公司一直使用米莱公司或者是盖茨公司的蓄电池,但是这一次,亚历山德罗迪金森去了一趟中国之后,却是花了一笔钱,从中国那边采购了一批蓄电池回来。
这批次的蓄电池,在亚历山德罗迪金森看来,不管在价格方面还是在产品质量方面,那都是足以吊打米莱公司和盖茨公司这两家巨头。
米莱公司同等规格的铅酸蓄电池,价格十分离谱,需要一百八十美金,盖茨公司的产品价格,同样相差无几。
而雕牌公司却仅需要八十五美金,二者之间的价格相差了九十五美金,差距太大了。
仅凭价格因素,足以让亚历山德罗迪金森偏向于雕牌公司。
很快,雕牌公司蓄电池就被安装好了,机器开始进行试运行,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半天之后,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测试项目都已经完成了,目前已经完成的所有项目都是百分之百的通过率。
贝恩克鲁兹顿时没有了脾气,他承认他小看了东方大国的技术。
“但我还是不敢相信,他们国家怎么可能研发出这样的技术呢?”
听到贝恩克鲁兹的话,亚历山德罗迪金森当即便说道:
“我也不敢相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更好的产品啊?我们的成本降下来了,这就是利润,只要有钱赚,我们相信或者不相信,也不能改变事实啊。”
“现在这些产品那么好,我得找他们雕牌公司签署新的订单合同,否则的话,一旦竞争对手发现了,我们的优势就没有了”
此话一出,贝恩克鲁兹当即表示一定要包圆了这家雕牌公司的产量,不能让对方的产品流入到其他竞争公司手里。
行业竞争是非常大的,而雕牌公司的蓄电池能够让他们这家电力公司的产品降低很多,这个优势必须得保持才行。
于是,一场内部会议很快启动,然后在会议结束之后,亚历山德罗迪金森带队前往中国冰城。
另一边,东京这座城市,三菱汽车公司总部办公楼,会议室内各大负责人全都大气不敢喘一下。
因为雕牌公司的蓄电池产品已经出现在日产汽车等几大竞争对手公司那边。
尽管三菱汽车公司后知后觉,也跑去雕牌公司那边求购蓄电池,结果很明显,根本拿不到。
雕牌公司这边给出的理由也十分简单:没货!
确实是没货嘛,加拿大、美国、日本、大不列颠等多家汽车等相关行业的企业都跑来订购蓄电池,雕牌公司目前又仅有二期工厂,怎么可能完成供货呢?
既然没货,那么三菱汽车公司就只能干瞪眼了。
“八嘎,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我们产品滞销,你们都要为此负责!”
官大一级压死人!
作为三菱汽车公司的老大,他既然这么说了,那么其他下属也就只能够点头应答下来。
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冰城,哈工大隔壁的雕牌公司,二期工厂。
四月初新招聘了一批工人,经过大半个月时间的培训,现在启动三班倒的上班时间,人可以休息,但机器不休息。
新工人技术不娴熟,所以一开始就是以老带新。
并且在厂房另一边,新一批次的工人培训也已经开始了。
章纪川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厂长会这么忙碌。
从国外传回来的好消息,持续不断。
现在雕牌公司欠那些老外的蓄电池订单已经超过了十万台,如果再不继续扩大生产线,那么今年内是没办法完成这些订单了。
所以四期工厂没有开建,而是直接找附近暂时用不上的厂房,临时改建,然后将机器运过来,调式完成之后就开始生产了。
五期工厂厂房也开始建设了,直接在冰城郊外,投资两千万人民币,建设一个大型工厂。
不然的话,根本不够用。
今年开年就好消息不断,厂房建设也必须抓紧安排上,等到十一月的时候,到时候又没办法建设厂房了。
两千万建设一座厂房,确实非常夸张,但这就是事实。
蓄电池产品已经畅销海外,电动自行车已经快要完成最后的上路测试了,到时候需要建设更多的生产线。
冰城已经引进了几家工厂:塑料厂、自行车配件厂等,这些都是为雕牌电动自行车公司准备的。
一辆电动自行车除了最关键的电机、蓄电池和电控系统之外,还需要有轮胎、小货篮、车把手、刹车配件等等。
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实际上让雕牌公司自己生产这些配件,完全没有问题。
但王多鱼提议,专攻电机、蓄电池和电控系统这三大部件就可以了,得给其他人留点活路。
从五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大企业模式,一家企业不仅仅拥有自己的医院、学校等,还拥有这个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几乎可以说一个大型工厂就是一个经济王国。
不过现在肯定不能再这么搞了。
反正哈工大并不需要这样的大型企业,只需要保持自己的科研实力就足够了。
如果什么都想要,最后很有可能是尾大不掉,更难搞。
校长办公室,王多鱼再次被通知过来这边开会。
他从京城回来之后,也就埋头工作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被喊来开会了。
章纪川第一个汇报目前雕牌公司的情况,总结两点:一是蓄电池订单太多,生产效率低下,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五期工厂建设刚启动,远水救不了近火,很多蓄电池订单都是来自国外的公司,要得非常急,如果不能按时按质交货,需要赔偿。
二是昨天他们接待了加拿大公司代表团,他们提出了一个合作协议,商量一下要不要答应?
这个合作协议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这家公司将会给雕牌公司每年一百万台蓄电池的订单,但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雕牌公司的蓄电池订单只能够供应给他们加拿大公司,除此之外就不能够再跟其他同行业公司供货。
韩绝等人听到这里,就选择性忽视了后面的条款,想要答应下来。
因为一百万台蓄电池的订单,诱惑力直接拉满。
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这是一年八千五百万美金的外汇收入。
李瑞和刘德本两人没有发表意见,而范宝江等专家们则是认为不应该签署这样的合作协议。
理由也很简单,如果后续发生什么扯犊子的事情,很有可能就会因为这个条款出事。
“王教授,你怎么看?”
见王多鱼一直坐着不吭声,李瑞顿时开口,想听听前者的意见。
众人闻言,全都看向王多鱼。
“书记,我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加拿大公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他们无非就是害怕他们的竞争对手,所以才提出这样不合理的要求。”
王多鱼笑着说道:
“这样的合同,我们完全不予理会就是了,虽然一百万台蓄电池订单很有诱惑力,但我们的工厂,根本没有这样的产能,即便我们加快培训工人,最迟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产能”
“我们又不是专门生产蓄电池的公司,我们还有电动自行车,而且蓄电池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
“此外,据我所知,国外有很多品牌的蓄电池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我们产品的价格是八十五美金一台,但国外好像是一百多美金一台,比我们贵多了所以加拿大公司到底在打什么主意,谁知道呢?”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会议室内的众人,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就是真的蠢了。
韩绝他们刚才支持签合同的这群人,此时已经涨红了脸,尴尬地低头不语。
范宝江等人则是松了一口气,他们是搞技术研发的,虽然不是很懂商业竞争,但他们本能地觉得这样的条款不是很好。
如果是换做其他公司,大概率就会被每年一百万台蓄电池的订单给砸晕了,直接答应下来。
实际上,王多鱼也知道,就算答应下来,也不会出事。
但他就是不想让老外当大爷,韩绝他们这些人或许不知道,加拿大公司这是要让雕牌公司跪下来,可王多鱼能够看得出来。
有钱并不是就牛逼了,就目前来说,雕牌公司生产的蓄电池,足以吊打国外很多公司,因为完全可以跟那些资本平起平坐。
“非常棒的想法,不错,我也认为就应该这么办.”
李瑞第一个开口表示赞同,刘德本也跟着附和,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于是,章纪川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可是第一个问题却还没解决呢。
大家伙又提出了很多不同建议,比如继续招人,扩大产能,再比如去京城或者上海建设分厂,因为这两座大城市有很多没有工作的知青,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
冰城的知青虽然也多,但是技术人才可以说是没有,混日子的知青反倒是有不少。
对于这样的建议,王多鱼没有发表意见。
就算是李瑞书记喊他,他也只表示看领导的,他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实际上,提高生产效率这件事,哈工大的教授们真的想不出来么?
要知道哈工大可是理工科大学,这方面的能人简直不要太多。
哈工大想要发展,李瑞和刘德本他们两人都知道,人才是最不能缺少的。
现如今雕牌公司那么强势,直接在冰城这边拿地,然后面向全国招聘工人就可以了。
犯不着跑去京城或者上海这些地方建设分厂,这纯粹就是自找苦吃。
然而反对去京城上海建设分厂的人,却是被支持在上海京城建设分厂的人给反驳了:成本问题。
因为在冰城这边建设更大的工厂,把京城和上海那边的工人招聘过来,住宿问题怎么解决?
还有这些车马交通费用等,那都是成本啊。
另外一方面,雕牌公司去京城或者上海那边招聘,万一没多少人愿意来呢?
冰城毕竟是地处我国北方,冬季非常寒冷,跟古代流放宁古塔一样,很多南方人还是非常不愿意背井离乡的。
所以综合来看,还是在上海等地建设分厂会更好。
会议室内,双方各执一词,吵得很大声,十分热闹。
王多鱼就在看戏吃瓜,完全没有当一回事儿。
最后还是李瑞给刘德本一个眼神,后者站出来让大家安静下来。
建设分厂肯定是不行的,眼下最需要的就是再多安排几个可以用得上的厂房,加快引进生产设备,先应付眼前的生产难关再说。
此事在刘德本的最终‘宣判’之后,落下帷幕。
会议结束了,王多鱼便起身离开。
刘德本却是起身叫住了他,把他带去了隔壁办公室里详谈事情。
“多鱼,你之前说快速推进分布式计算机项目,不知道现在推进到哪一步了?”
现在已经四月下旬了,马上就是五月了。
七月份,王多鱼即将前往美国做报告,但过去这段时间里,王多鱼几乎没怎么准备,而且他每天的工作安排还是很满的。
加上他每天晚上又要给同学们讲课,虽然讲的是三维庞加莱猜想,可跟他做报告完全是两码事啊。
因此刘德本还是很担心王多鱼现在的工作太多,到时候影响了他在美国那边的报告会,甚至是出丑,那就丢脸丢大了。
“已经到百分之六十七了,五月中上旬之前,应该是能够结束的。”
王多鱼应了一下,刘德本接着便说道:
“你之前说的光盘存储器项目,我听牛组长说过了,现在推进得比较缓慢”
光盘存储器项目是上个月成立的,京城那边火速通过了这个项目,目前是由牛瑞山等人负责。
跟这个项目一起的还有雷达和指挥仪等三个项目,四个项目总研发资金高达两千五百万人民币。
刘德本还是很操心这些事情的,因为上面虽然没有给压力,但作为哈工大的家长,他如果不跟进一下,谁会关心?
哈工大想要跟清华北大这些顶级高校扳扳手腕,那就必须要在各方面大力推进,在很多方面都要处在领先位置才行。
“嗯,确实会慢一点,这个没办法,我现在需要先把分布式计算机项目完成,才有时间和精力推进下一个项目.”
王多鱼十分干脆地点头:
“光盘存储器如果能够在分布式计算机项目结束之前研制出来,那是最好的,但如果做不到,那也没关系,后续再更新就算了”
见王多鱼已经聊到这里了,刘德本便又再提醒了一下关于七月美国报告会的事情,他便放王多鱼回去了。
转眼时间,四月底到来,明天就是五月一号了。
这一天已经临近放假,但这一天,又传来了几个好消息。
薛晓玲居然又收到了美国数学专业期刊《数学学报》的信件通知,她写的第二篇论文即将代表在新一期的杂志上面。
此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哈工大,一时间全校师生都被震惊到了。
很多人后悔不迭,早知道就算旁听也应该认真坚持下去。
下午的时候,李瑞和刘德本两人专门来到计算数学系教学楼,找吴从炘、王多鱼、刘桃顺等人咨询意见:是否让薛晓玲提前毕业?
两位大家长更看重王多鱼的意见,吴从炘和刘桃顺两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就让王多鱼来发表意见。
毕竟薛晓玲之所以能够在去年十一月份和今年四月份分别发表一篇论文,全靠王多鱼的指导。
不管是吴从炘还是计算数学系的其他老师,对薛晓玲的帮助,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可以!”
王多鱼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完全可以让薛晓玲提前毕业。
紧接着,李瑞他们就再次提出一个问题:毕业之后,薛晓玲应该读谁的硕士?
吴从炘张了张嘴巴,他很想要这个学生,但他争不过王多鱼。
后者虽然没有拿到过硕士和博士学位,但他现在已经是哈工大计算数学系副教授啊,当然有资格收学生了。
如果吴从炘想要跟王多鱼争薛晓玲这个学生的话,必输无疑。
刘桃顺面带微笑地坐着看戏,吴主任那个不停转动的眼神,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
只有王多鱼稳坐钓鱼台,一声不吭地坐着,似乎对薛晓玲这个优秀毕业生,没有一点想法。
看了吴从炘一眼,王多鱼很想笑,但他必须得忍住,不管多好笑都不能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