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 第54章:这年头,古董不值钱
    早就有人忍不住了,听到队长的话,二话不说上去就揍,见过人渣,但没见过这么彻底的人渣爹。

    这跟卖孩子有什么区别?

    五十块钱一个?

    他们村穷可以,但不能没有底线!

    安康他爹于是便被揍的鼻青脸肿,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至于他续弦的媳妇,眼看犯了众怒,也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不敢出头。

    最后在青石村队长,和一些老人的干涉下,安康和安宁兄妹俩彻底跟他们亲爹断绝关系,由他们姥爷带走。

    那人不但没要到钱,还被狠狠揍了两顿,最要命的是跟村里人把关系闹僵了。

    齐淑华见外甥和外甥女被打成那样,很是心疼,当天就带他们回到了城里四合院。

    ……

    下午,李复兴闲来无事,就去村里四处转转。

    现在这时代,在家待着是很无聊,没有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有人聊天就聊天,没人的话,只能呆着看天。

    至于那台收音机,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意思,何况爷爷还爱不释手,经常带着去村里转悠。

    电视也不是没有,不过那东西别说农村,就是在城里,也没几个人有啊!

    至少穿越到现在,李复兴都没见过这个时代的电视。

    等到了七十年代,电视虽然数量也少,但却不再那么神秘。直到八十年代,电视才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不觉之间,就走到了河堤,看到如火如荼的场面。

    眼下这个时代的强烈气息扑面而来。

    一块干活,一块吃饭。

    这时候虽然很穷,但每个人都有信仰。

    “复兴!”

    “二十一叔!”

    看见李复兴,众人纷纷打招呼。

    老支书往这边走来。

    “复兴,玉米种子多少钱?我凑凑。”村里的钱不一定够,前面用去不少了。因此,要是有必要,得让村民们凑一点。

    “给我五十就行。”

    实际上李复兴也不知道种子店卖多少,他在拼夕夕买就是这个价,不挣差价了。

    老支书点点头:“多谢你了,复兴!”

    他很清楚玉米种子的行情,先不论质量和品种如何,那么多种子,五十块买不到。

    玉米种子是精挑出来的,肯定要比普通的玉米粒贵不少。

    何况这个时候想买到玉米种子也不容易,更别说数量还那么多。他猜李复兴肯定搭了人情。

    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感激李复兴了。

    “这是哪里话支书,您这样是不把我当自己人了。”李复兴笑着说。

    老支书呵呵一笑:“行,不说了!”

    再多感谢的话,都不如一次实在的回报。

    老支书知道怎么做。

    他看向刚刚开垦出来的河床:“这土是真好,可惜啊。”

    不知道能种多长时间,河水一来,就只能放弃,想到这里,全村人的心都在滴血。

    “这有啥可惜的?等干旱过去了,把那些土挖出来就是。”

    “一是不浪费,二是清淤的同时,还能加深河道,以后能储存更多的水,防止干旱和洪水。”李复兴分析。

    老支书又愣了一下。

    自己咋就转不过来呢?每次复兴都能提出些好主意。

    到时候把那些土挖出来,本来就是河底的淤泥,好处着实不少,这么肥的土,在河里不是可惜了?

    就算是公社也挑不出毛病,这是清淤啊!以后还能防干旱和洪水,谁能说不对?

    李复兴又说道:“就是工程量有些大。”

    老支书赶紧说:“不大,一点都不大!到时候咱们清淤,把土都挖上来。”

    他很是惊喜。

    工程量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一个月干不完,那就两个月,农忙以后,他们本来也没什么事。

    在这时,前面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像是挖出了什么东西,一帮人围观。

    李复兴和老支书也走了过去。

    “快让让,复兴过来了。”

    老支书一阵无语。

    你小子就光看见复兴,没看见老子?

    李复兴凑近一看,发现是个箱子,不算太大,被一把锁给锁着。

    “里面肯定是宝贝。”

    “对,我觉得不是金子就是银子。”

    “还黄金?你没睡醒?”在很多国人眼里,黄金就是最值钱的。它的价值,自古以来都没有变过。

    “撬开看看不就行了?”

    ……

    别人不认识,可李复兴一看箱子,就知道不简单。

    他赶紧拦下想要撬箱子的人。

    “先别撬,有会开锁的吗?只要把锁弄掉,不破坏箱子就行,我看这箱子也能值个几块钱。”李复兴说。

    众人一听,马上放弃了想砸开锁的想法。

    对农村人来说,几块钱可不是小数。

    “老八呢,老八干啥去了?”老支书高喊。

    “来了来了!”

    一个小老头钻了进来。

    他拿来一根铁丝,捣鼓了几下,那锁就开了。

    很难不让人怀疑,他发展了什么副业。

    小老头嘿嘿一笑:“二十一叔,我以前是开锁匠,就是现在用不着了。”

    李复兴尴尬的笑了笑。

    好嘛!这一把年纪,竟然也叫他叔。

    锁被打开,李复兴便当着大伙的面,把箱子打开,进入视线的,是数不清的印章。

    “这是玉做的?值钱不?”有人问。

    虽然村民们见识不多,但玉还是听说过的。

    老支书见识多一些,说道:“这东西在以前是挺值钱,但现在这年月,大家饭都吃不饱,还要什么古董?”

    而且国家也不提倡。

    村民们都是一阵失望,还以为挖到宝贝了呢。

    李复兴却看出了这些东西的来头。

    这种印章是一组,叫元音寿牒的,来头可是不小。

    据说是和珅献给乾隆皇帝的。

    眼前这套,应该是田黄石制作的。

    田黄石的价值,也不必多说,以前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

    李复兴说:“还是能换点钱的,文玩店就收,几块钱一个。”

    他并没骗人,今年刚成立的北平城文玩店,就是几块钱收一个,具体也看文物本身的价值,很少有超过五块钱的,毕竟文玩店卖出去也就十块八块。

    文玩店本身都是国营,是专家把关筛选的,把认为能卖的文物放在店里卖,以此创造一些外汇收入,因为进店的大都是些外国人。

    李复兴知道,现在还不是最便宜的时候。

    再过几年,古董文物会更加不值钱。

    “真的吗?”

    众人皆是一喜。

    这一箱子印章可是不少,就算两三块钱一个,都能卖几百块,对李家庄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