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说道:“这东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只要多做几次,总能做出来的。”
陈主任十分震惊。
她还记得,李复兴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辞是一样的吧?说是压水井也是在古籍上看到了相关记载。
老祖宗还真留下了不少瑰宝。
只是被发现的很少罢了。
“复兴,你还真是喜欢看古籍。”她笑道。
李复兴点头:“自己在家没事的时候,喜欢看一看,把里面有用的东西都记下来。咱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用的东西肯定不算少。”
“咱们应该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周向阳他爹赞叹:“复兴说的很对!”
他很不喜欢那些把老祖宗的东西全盘否定的人,但凡是以前传下来的,通通打成封建余孽。
特别是李复兴的那句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话如果上了报纸,肯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而且李复兴的三次发明,有两次都是在古籍上得到的灵感。
还能说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吗?
“复兴,你看啥时候有时间,来我们厂把工艺改进一下,咱们快点把速食面给弄出来。”周向阳恨不得现在就把李复兴挖到他们面条厂去。
但他很明白,面条厂根本没法跟轧钢厂比较。
直观来说,他们面条厂甚至比不上轧钢厂下面的小分厂。
“别着急,容我先试试,过几天再去。”李复兴没有马上答应,还是得装一下样子的。
“行,那我们面条厂就盼着你来了。”
周向阳非常开心。
可马上父子俩就被陈主任拉去做饭了。
这顿很是丰盛,至少在目前这个时代算得上很丰盛了。
一只烤鸭,一盆老母鸡汤,一盘炒豆腐,还有一盘炒芹菜。
李复兴穿越过来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吃豆腐。
这种规格的一餐,老百姓家过年都不一定能吃到。
实在推不过周向阳父子的热情,李复兴也喝了两杯。吃完饭后,聊了会天,李复兴便起身告辞。
李复兴走后,周向阳便马上去了面条厂找厂长。
面条厂的魏厂长跟他爹关系很好,他叫魏叔。正因为有这关系,他才能如此年轻就成了车间主任。
不过他自身能力也足够,要不然也没法捧起来。
周向阳把速食面的事详细跟魏厂长说了一遍。
魏厂长听完,震惊万分。
听起来像是故事一样。
不需要煮,只要用开水泡几分钟就能吃的面,能出口挣外汇?
听着好像有点不切实际。
你是认真的?
“向阳,你确定?”魏厂长问道。
“我打听了,的确是有这种面条,国外卖的非常火爆,因此我觉得咱们厂有必要试一下,万一……”
魏厂长答应下来,他比周向阳更加明白个中利害。
“你那亲戚家的兄弟,靠谱吗?”魏厂长追问。
周向阳愣了一下。
“魏叔,你知道压水井和热得快吗?”
“这个当然,第一轧钢厂做的东西,据说是个叫李复兴的同志发明的。压水井我见过了,但热得快目前还没见到。”
四九城就那么几个大厂,他怎么会不清楚呢?
“李复兴就是我那亲戚家的弟弟。”周向阳说。
魏厂长瞪大眼睛。
接着激动道:“向阳啊,能不能劝他来咱们厂,咱们厂可以让他……”
周向阳随即打断了他的话:“让他做主任也不行啊!魏叔,我不是打击你,也不是妄自菲薄,咱们得有自知之明啊!”
面条厂让李复兴做主任又能如何,算是到头了。
和轧钢厂一比,级别差太多了。人家留在轧钢厂,前途可不是面条厂能比的。
“我跟他说了,让他来咱们厂指点一下,要是真能做出速食面,魏叔你准备怎么报答我弟弟?”周向阳给李复兴要福利。
这创意和制作方法可不能白给!
就算他是面条厂的人,他也绝不会让那种事发生。他要是那么干了,他在街道办当主任的老娘,第一个就得跟他拼了,肯定会大发雷霆。
“这个么……”
魏厂长也寻思起来。
人家不缺工作,给钱又显得太俗气,各种票据人家应该也有,给轧钢厂发明了两款产品,轧钢厂保准会给这些奖励。
人家好像也不缺什么东西啊?
这可有些麻烦了。
要是李复兴得知,肯定要说:你说的东西我都缺。
工作之类的,李复兴虽然用不到,但村里还有一群侄子呢!
魏厂长最终还是想让厂里先试试能不能做出来,如果自己厂里做出来了,就用不着麻烦李复兴,就欠不下太多人情。
不过就算是自己做,但创意也是李复兴提供的,这不能否认。
他接着便安排了厂里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让他们凑起来研发一款新的面条。
老师傅们听完,都傻了眼。
玩笑能这么开吗厂长?
面可以不煮?既能直接干吃,也能用开水泡几分钟吃?
他们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面条。
现在让他们做,不是为难他们么?
太过异想天开了点。
“厂长,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这种面条啊。”一名老师傅说道。
“对啊,哪有泡一泡就能吃的面?”
魏厂长道:“大家先听我说,这面条人家外国人就做出来了,咱们难道就做不出来?”
“我还听说,古时候就有这种面了,古人可以做,咱们现在难道不如古人?多试着做几次总会成功,大家得有自信。”
“有谁能做出那种面条的,厂里发二百块钱奖金……”
魏厂长说了一大通奖励。
听到奖励这么丰厚之后,老师傅们个个都很是心动,都跃跃欲试。
最关键的是,厂长说人家外国人和古代人都能做出那种面来,他们总不会比旁人差吧?
李复兴如果听到他们的想法,一定会忍俊不禁。
是什么让你们有了比古人聪明的错觉?
很多古人做出来的东西,但现代连复制都复制不出。
地动仪、木牛流马都是如此。
李复兴刚到四合院,便看见忙活着收教材的顾成才。
他很聪明,不是直接给钱,以免被人抓住把柄,而是买了糖和冰棍等吃食,跟孩子们换那些用不到的旧教材。
现在的冰棍很便宜,大部分都是一分钱。
“收的可真不少。”李复兴带着疑惑的语气。
都跟你说每种二十来本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