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愿意吗?”李复兴心中一动。
在院里养条狗是极好的,如果有陌生人来,还能提前预警。
李大关说道:“肯定愿意,我爹现在都为狗发愁。”
而且他只需跟自己爹说,狗是二十一叔要的,那就算再如何不舍,都一定会让他把狗带来。
“好,那你回家的时候就一块带来吧。”
刘庆元说道:“不如一块养只猫得了,地下室那么多东西,万一招了老鼠可就坏了。”
即便这几年除四害的活动,已经让老鼠的数量下降了不少,可还是没能彻底消灭,晚上仍旧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随便吧,你们想养的话,养就是。”李复兴说。
也就多了猫和狗的吃食罢了。
“二十一叔,听说面条厂扩招了……”李大伟开始问起妹妹的事。
他前不久听院里的人说起面条厂扩招的事,不过基本都是猜测,哪有人有准信的?
李复兴说道:“沉住气,要是有名额,我一定帮小冉弄一个,到时候小冉也有了工作,你就能把你娘和你弟弟都接进城来。”
“照你这个工作进度,下个月基本就能转正,工资也就高了,再加上小冉的,养活你娘和你弟弟,没什么问题。”
“六十五号院要是住不开,你就搬过来,让他们住那。”
李大伟点头:“谢谢二十一叔!”
他早就想把自己娘和弟弟接过来,可现在还不是时候,得等这个学期结束,弟弟上五年级了,一块来城里上学。
要不然,五年级得去石河公社上,也很麻烦。
“你明天带点东西去厂里,把任务做完,再帮我送些东西回李家庄。”李复兴安排。
新房子的化粪池应该也挖好了,只等他的蹲便池和管子这些东西了。
“好嘞!”李大伟答应。
这顿晚饭大家都吃的相当尽兴,也聊到了很晚。
翌日清晨,李大伟带着一些肉和鸡蛋来到厂里。
李文斌着实被惊了一下,满脸笑意。
这可是十斤肉和七八百个鸡蛋啊!李大伟才刚入职不久,便弄了这么多东西,可谓成绩斐然。
当然,这比着李复兴还是差远了,可也是相当不错了。
李文斌拍拍李大伟的肩膀:“大伟,继续努力,争取早点转正。”
“好,股长。”
把东西登记入库之后,李大伟便领了钱离开。
到院子的时候,李复兴和刘庆元正在把蹲便池等东西往三轮车上抬,一旁还停着一辆三轮车。
“庆元哥跟我一块去?”李大伟一边问,一边把肉和鸡蛋的钱给李复兴。
李复兴说道:“对,他要不去一趟,那你可就得跑两趟了。”
不但有浴室和卫生间需要的东西,还有做孵化器要用到的材料。等李复兴回去以后,就要弄出小鸡孵化器,准备开始孵小鸡了。
鸡蛋也容易,直接买就行。
但不是所有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得受过精的才可以。
这个到时候还得好好挑选一下。
刘庆元还带上了一包花生,给李家庄那些小孩们吃。
他这老大当的实在是有点磕碜。
到村里后,李复兴看见一帮小孩在驱赶麻雀。
麻雀这东西虽然小,可要是聚集成群,对庄稼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
“等再过些时日,就能收小麦了。”李大伟高兴的说。
即便他现在在城里工作,可仍旧对村里的事非常上心。
毕竟他娘和弟弟妹妹现在还在村里,再者说有二十一叔这个榜样,就算大家在城里工作,仍旧跟李家庄是分不开的。
要是出去之后就忘了村里的人,八成二十一叔也会不喜欢,让谁讨厌,也不能被二十一叔讨厌啊!
“二十一爷爷好!”小家伙们都凑了过来。
李复兴指着刘庆元:“他带好吃的了,找他去吧。”
“庆元哥!”小家伙们一听刘庆元带好吃的了,立马围了上去。
刘庆元咧了咧嘴。
叫李复兴二十一爷爷,却叫他哥,这辈分无形之中又下降了啊。
虽说有些郁闷,但他还是把花生拿了出来。
“都不要抢,一个个排好队。”刘庆元组织小家伙们排队,等排好之后,才开始发花生。
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小把。
这让刘庆元再次狠狠过了下做老大的瘾。
李志春几个人来帮忙,把管子等东西从车上搬下来。
“这是啥东西?”李志春看着一堆材料,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些材料是做小鸡孵化房的。”李复兴解释。
李志春等人都愣了一下。
小鸡孵化房又是什么东西?
看着大家满脸疑惑,李复兴再次说道:“这东西就是用来孵小鸡的机器和房子,咱们村电路不稳定,所以我就想建个孵化房,咱们人工孵小鸡。”
“啥?这么干都行?”众人都吃了一惊。
觉得世界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在一直以来的老思想里,孵小鸡必须得母鸡来才行,这一下听到人来孵小鸡,的确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当然行,而且比母鸡孵化的成功率高,速度也快。”李复兴笑着说。
李复兴见众人脸上的疑惑不消反增,便不再解释。
“大家听不明白就算了,你们听我安排,保准会孵出小鸡来,用不着担心。”李复兴说。
行吧!李复兴都这么说了,众人便不再多问。
他们确实没法理解,再怎么解释都没用,得亲眼看着人工孵化出小鸡来,才能相信。
何况人家复兴可是知识分子,知道的肯定比他们多。
可能真有不用母鸡就能孵出小鸡的方法呢?
跟热得快一样,在没烧火的情况下,不也烧开了水吗?
而且压水井也是一样的道理,就那么压几下就能出水,放在之前他们没见过的时候,肯定也不愿意相信。
李复兴提着一袋大米走进屋里。
这是刚在拼夕夕买的五常大米。
“家里还有的是吃的呢!”奶奶笑着说。
乖孙子就跟害怕他们俩吃不好似的,老是带回细粮和肉、鸡蛋来。
“奶奶,这个大米可跟以前的不同,听说可是古时候的贡品,可香了,咱们一块尝尝。”
李老太太听到这话,上前抓了一把。
她看了看:“嗯,这米还真不错!”
是不是贡品她不清楚,可大米的质量如何,她摸一摸、看一看就能判断出来。
很快,老支书等人也在得知消息后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