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戴思恭如此说。
龙椅上的朱元璋也不由得迎来了动容之色。
“哈哈哈。”
“天佑吾大明。”
“如此神药归吾大明,吾大明,国运昌隆。”
朱元璋大笑着道。
声音在整个大殿响彻,震耳欲聋。
哪怕是听到破开金城消息时,朱元璋也未曾有如此动容。
毕竟这止血散的价值太高了,足可让无数伤卒伤兵得以活命,可谓是造化全军。
“父皇。”
“如此神药,朱应不求回报进献。”
“虽他不无求,但我大明不能不赏。”
“此神药,价值连城。”朱标当即对着朱元璋说道,格外动容。
“太子所言极是。”
“如此神药,造化我大明全军将士,咱又怎能不赏。”
“朱应。”
“当真是天赐我大明的俊杰,不仅为军中骁将,更为我大明带来了如此神药。”
“太子。”
“你觉得此番该如何封赏?”朱元璋笑着问道。
“回父皇。”
“儿臣以为。”
“可加封朱应爵位,封为世袭伯爵,并赐予爵号,以彰显吾大明对有功之臣的恩赏。”
“除此外。”
“赐予五千金,在其军制所属之地赐予府邸一座。”朱应笑着道,直接就将这赏赐给定下了。
“封世袭伯爵?”
朱标话音落。
朝堂上的群臣全部都是面面相觑。
昔日大明开国时,尚且还分封爵位,可是在立国后,爵位已经变成了一种极为稀缺的了,很难再封下。
可朱应。
他的存在实在是令人震惊。
一年时间!
不仅官位获得了极大提升,而且甚至还要封伯了。
入了伯爵位。
在朝堂之上也可以称之为勋贵之一了。
“唉。”
“朱应。”
“朝堂显贵啊。”
“没想到他能够到达如此地步。”
“十七岁不到,受封伯爵之位,还是世袭伯爵,往后只要他不造反谋逆,未来的军中,乃至于朝堂之上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官拜指挥同知,爵晋伯爵。”
“我在朝堂这么多年甚至连县子都未曾有,这朱应竟然受封伯爵了。”
“此子不仅能力出众,更是运气极好啊,如此神药他竟然都有。”
“他一路晋升,却都是凭借军功战果,如今封爵更是献上了此神药,无人可质疑。”
……
朝堂上的大臣心底都不由得暗想了起来。
“太子所提,的确是可行。”
“以此神药的确是可封伯。”
“不过太子你准备赐予这朱应什么爵号?”朱元璋笑着问道。
凡是朱标所提,朱元璋少有反对的。
而且这一次朱应又立大功了,虽然不是军功,但能够为大明带来的价值却是远远超过了军功,这一点,毫无疑问。
“朱应统兵骁勇,遇战必胜,可谓是我华夏汉家年轻战将楷模,他纵横北疆,斩敌无数,遇城破城,勇猛无敌!”
“似有昔日冠军侯霍去病的影子。”
“儿臣以为,可加赐朱应爵号冠军。”
朱标面带思虑一刻后,当即果断的说道。
冠军之名一出。
群臣全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
以冠军为爵号。
冠绝全军。
这爵号代表的意义太大了。
军中如若有人能够受此爵号,那就是无上的恩泽,更可青史留名。
这就好比昔日战国时期的武安之名,同样是意义重大。
在那时候。
武安则为武将之最,乃是武将的无上殊荣。
但是到了汉朝,以霍去病为先驱,杀入北疆,重创匈奴,冠军侯之名响彻华夏,成为了整个华夏的英雄。
后世之中,谁若是能够以冠军为号,必是青史留名。
如今朱标赐予这一个爵号给朱应,意义太大,给予了他开国武将都没有的尊号,如今是冠军伯,未来或许是冠军侯,冠军公。
这也是朱家皇权给予最大的一种殊荣了。
“以冠军为爵号。”
“武将最高殊荣,没想到竟然被一个如此年轻的小将得到了。”
“以后千万不能得罪这朱应了,他得皇上与太子如此看重,未来必然是朝堂重臣。”
“十七岁,不知他有没有婚配,如若没有,那岂不是可以去联系一番,我女儿年方二八,岂不是正好合适。”
“必须要与这朱应交好,未来他必是朝堂上的一员重臣。”
……
此刻。
许多朝臣心底也是起了一种心思,与朱应结交的心思。
朝堂之上,天下之中。
一切利往。
官场,商场,都是如此!
“冠军为爵号。”
“太子你这可是赐了朱应一个天大的恩赏啊。”
朱元璋笑了笑,十分感慨的说道。
“父皇。”
“或许朱应的战功,还担不起此爵号。”
“但是他献上此神药,未来我大明千秋万代必会有无数将士都会受此神药活命之恩!此功,太大了。”
“别说是冠军之爵号,就算是再尊贵的爵号也可封。”
“而且除了这爵号外,儿臣还要将朱应献神药之事遍传全军,让每一个将士都知道朱应之功,让他这个冠军爵号得得实至名归。”朱标一脸正色的说道。
听着朱标所言。
朱元璋也是收起笑容,严肃的点了点头:“太子所言极是。”
“以此神药的价值,他的确是当得起此爵号。”
“如此,诸卿可有异议?”
朱元璋还是扫视了朝堂一眼,询问了一句。
“皇上圣明。”
“太子圣明。”
群臣齐声高呼道。
还是那句话。
朱标都已经决定的事情,那就不要反驳,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拟旨。”
“朱应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不求回报,献出神药!”
“咱,深感朱卿报国之心。”
“今!”
“晋世袭县子朱应为世袭伯爵,享岁俸三百石。”
“并,赐予爵号冠军,赐五千金,于大宁府城赐府邸一座。”朱元璋当即大声道。
话音一落。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皇上圣明。”
文渊阁!
朱元璋坐着,朱标则是站在了一旁。
“老大。”
“赐这爵号给朱应,还有想法吧?”朱元璋笑了笑,似看透了自己儿子的目的。
“爹不是一直常说淮西武将太过跋扈,行事也是太过吗?”
“在朱应从军中崭露头角后,父皇就有心扶植,让他成为军中的一个标杆,以此来削弱淮西在军中的影响。”
“儿子自然是顺应爹的意思。”朱标笑着回道。
“你这小子还提起我了。”
“这些年,如若不是为了你,咱早就将那些淮西悍将给处置了。”
“一个个嚣张跋扈,行事太过。”
“特别是那蓝玉,都做了什么勾当?贪墨田地,欺男霸女,他真的以为咱不知道?”
“如果不是看在你的份上,他早就该死了。”朱元璋透出了一种冷厉的说道。
“爹。”
“蓝玉他们这些悍将,儿子一定会好好约束的,而且儿子也自信能够压制他们。”
“当然。”
“朱应的出现,这更是能够让儿子更好的压制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威胁,也收敛一些。”朱标笑着说道。
“朱应的年龄不大,十七岁。”
“咱记得允灵已经有十二了吧。”朱元璋笑着问道。
“是啊。”
“时间一晃就十二岁了。”
“她也就比她大哥小了两岁。”朱标带着几分挂念的说道。
“以前儿媳给你生了两双儿女,允灵,允荧!自从儿媳走后,她们就交给你的两个嫔妃抚养,每年,咱也就见他们一次。”朱元璋十分感慨的说道。
“允荧也就比允熥大一点,不过,她也很懂事。”
“四个人之中,也就允熥太让我失望了。”
朱标缓缓开口道,眼中也是涌现着对朱允熥的失望。
“允熥怎么了?”
朱元璋问道。
大明天下之中四处遍布着朱元璋的耳目,也就是锦衣卫。
这是为了他掌控天下的。
但唯独在东宫之中,朱元璋没有设立锦衣卫。
一则。
朱标对于锦衣卫一直持反对,认为锦衣卫无孔不入的监视让大明官吏人人自危,虽可掌握国本,但太过严苛。
二则。
自然是朱标是他的继承人,是他朱重八的长子,未来大明的一切都是他的,朱元璋也不会去监察东宫什么,东宫内的一切都是朱标的家事。
所以。
东宫内的事情除非朱标自己开口,朱元璋也不会去管什么。
“他太不成器了。”
“大本堂逃课,甚至还不听其母之言,屡屡顶撞。”
提及朱允熥,朱标就难掩失望之色。
看着朱标如此。
“老大。”
“现在你知道教导后辈的不容易吧?”
“允熥还小,好好管束就行了。”朱元璋笑了笑。
“儿子自然是明白。”
“只是他的表现,一言难尽。”朱标摇了摇头,仍然十分的不满。
显然。
在朱标心底,对于朱允熥的排斥太大了。
他最心爱的妻子,因为生朱允熥难产而死,他心中自然是有隔阂。
而且对比一下自己的长子雄英,朱允熥的表现太差了。
昔日自己长子还在时,虽然调皮,但他的文采出众,被誉为皇族楷模,而且对待叔叔弟弟们也是十分的友善,有仁君之风。
如此儿子,朱标又怎会不喜?
一番对比之下,朱标自然是越来越对朱允熥失望,也索性不再理会了。
一切都交给吕氏在管教。
“对了。”
“爹你忽然提及允灵,难道是有什么想法?”朱标回过神来,又看着朱元璋问道。
“朱应如此出色,难道你就不想将他彻底掌握在手?成为你真正的左膀右臂?”
“如此俊杰,如此年轻。”
“也配得上允灵吧?”
朱元璋笑了笑。
“允灵才十二岁,小了点。”朱标说道。
“现在小了,再长两年不就够了?”
“如若他能够成为标儿你的女婿,未来必会彻底你的左膀右臂。”
“虽然咱没有见过这朱应,但凭借他的忠肝义胆,凭他无求而献出配方,咱也好似看到了他。”
“此子的确有资格成为我皇族的女婿。”
“爹老了,你东宫虽然有着诸多属官,但未来还是需要文武分列,更需要真正的底蕴。”朱元璋笑着说道,话音里都是对朱标的关怀。
“此事。”
“儿子会慎重考虑的。”
“反正现在允灵还小,等再过两年,朱应如果真的有资格,那儿子就为他们赐婚。”朱标笑着说道。
“好。”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东宫。
“臣妾恭迎夫君回宫。”
朱标刚刚一入东宫,吕氏就带着一众宫女相迎而来。
“随孤去殿内一趟。”
朱标看了吕氏一眼,当即说道。
“是。”
吕氏没有任何多问什么,当即欠身行礼。
然后挥手驱散了一众宫女。
不一会。
内殿。
“允灵最近怎样了?”
朱标落座后,直接看着面前的吕氏问道。
听到这个名字。
吕氏心底一忐,随后立刻回道:“允灵一直是由慧儿妹妹在照拂,臣妾也只是偶尔去看看。”
“不知允灵怎么了?夫君为何忽然提及?”
问出这问时,吕氏也是有些忐忑的看着朱标。
常氏生下了两儿两女。
嫡出的身份自然是吕氏心底的一根刺。
虽然她如今是作为东宫侧妃来管束东宫内务诸事的,可终究不是正妃,正妃不是嫡妻。
他的儿子们也全部都是庶出,如若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妾生子,身份上不了台面。
在华夏数千年的时间里,嫡之一字传彻千古,未曾断绝。
只要一日不能被扶正,吕氏就一日不心安,纵然已经将东宫掌握。
“你无需紧张什么,孤不是来问罪什么的,这些年你替孤将东宫管的很好,井井有条,没有让孤失望。”
看着吕氏有些紧张的样子,朱标微笑着道。
“臣妾明白。”
“一切都是夫君恩重对待臣妾。”
“能得夫君赋予重任管束东宫,此乃臣妾的荣耀。”吕氏立刻回道,心底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可曾听过朱应?”朱标笑着问道。
“虽然臣妾一直居于东宫,少有离宫,但这朱应之名臣妾还真的听过。”
“据说他是我大明的年轻骁将,年纪轻轻就为国立下了诸多战功,更是深得父皇与夫君的看重,如今甚至被封为了伯爵,夫君还赐予他冠军的爵号。”
“想来,此人定是不凡,能够得夫君如此看重。”吕氏立刻笑着回道。
“是啊!”
“他的确是不凡。”
“能够从一个兵卒到了现在的位置,一切都是他的军功,所以他的晋升速度也是我大明立国后之最。”朱标笑着说道。
看着朱标提及朱应如此高兴,吕氏眼前一亮,当即道:“朱应如今的名声可不小,允炆也听过了他,还说想要见见这位朱将军,见见我大明的国之英雄,更想要亲自向朱将军请教战场之事,从而充实自身。”
听着吕氏的话,朱标脸上也露出了一抹赞赏之色:“允炆不错!身为我大明的皇族公子,文武全才方为过关。”
“这朱应年龄还不到十七岁,也比允炆大不了几岁,虽是军伍出身,但也有许多值得允炆学习的,他日如若朱应来到了应天,倒是可以让允炆见一见。”
一听这。
吕氏脸上立刻浮起了喜悦的笑容来。
“夫君圣明。”
“如若允炆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吕氏高兴的道。
当然。
在吕氏心底,高兴的可不仅仅是朱标要让朱允炆见朱应,更是对朱允炆的认同。
朱应如今可是军中的新贵,年纪轻轻,战功赫赫,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而且吕氏也真的看得出来,朱标是真的对这朱应非常看重。
这必然是未来的国之重臣。
如若朱允炆能够与朱应结交,那未来也将多一条路,或许能够拉拢朱应来支持。
要知道。
朱允熥虽然不出众,但他有着嫡子的身份,天生就高于她儿子朱允炆的庶出,在古代,庶出是最不受重视的,也没有继承家产的资格。
嫡庶之分,十分严明。
而且朱允熥的生母乃是昔日开平王常遇春之女,朱允熥天生就可以得到淮西勋贵的支持,这一支力量很大,大到让吕氏万分担心,睡不着觉。
如今明面上,当今皇上与太子扶植朱应,为的就是削弱淮西。
如若能够得到朱应的支持,未来在军中也会多一个臂助。
所以吕氏才会如此高兴。
“对了夫君。”
“不知你忽然提起允灵做什么?”吕氏试探着问道。
这才想起朱标刚刚提及的。
“父皇有意为允灵赐婚。”
“而赐婚对象正是朱应。”朱标缓缓说道。
在这时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鲜有什么自由,此番朱元璋已经有所打算,那未来肯定是要促成的,所以朱标也是在思虑。
如若能够让朱应真正成为皇族的自己人,这的确是好事。
“将允灵赐婚给朱应?”吕氏一呆,心底有些担心。
朱允灵可是嫡女,如若将她指婚给朱应,那岂不是又倒向了朱允熥?
“夫君。”
“父皇对这朱应还真的是看重啊,竟然指婚允灵。”吕氏笑着说道,纵然心底不愿意,但表面上不敢露出任何不满来。
“父皇此番也只是在想,并没有立刻决定,毕竟允灵还小。”朱标笑道。
……
PS:初三了,感谢兄弟们的追定支持,新年继续快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