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会医术?
姜文茵看穿她的想法,笑了笑:“没事。”她走了过去,假装无意的路过王婶子的身边:“婶子你可要小心点,别摔了。”
她扶住了婶子的腰。
王婶子也不疑她,以为真的是自己要摔了,茵丫头来帮自己的。
下一秒,尖叫声响起:“啊!”王婶子痛得脸色煞白,不敢置信的看着姜文茵:“茵丫头你……”
这一记尖叫惊动了附近来打猪草的小孩,以及上山找点野菜的其他婶子。
“怎么了?怎么了?”都一窝蜂的跑了过来。
就看到姜文茵跟王婶子站在一起,王婶子整个人像是扭曲着一样,脸色不太好。
姜文茵淡淡的提醒:“王婶子,你没事,不信你站起来看看。”
她是真的无语,不过是把错位的骨头掰正而已。而且她已经用最快的速度了好吧!
王婶子冷静了下来,眼中满是震惊。
她——好像不痛!
刚才她是被茵丫头吓到了。
她活动了一下腰,眼睛都亮了。
不痛了——
就这样一扭,一转就好了?王婶子看向姜文茵的眼神,满满的敬佩。
“王大姐,咋回事啊?”大家看着呆滞住的王婶子,以及旁边的姜文茵,疑惑不已。
这是咋回事,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人出事了,来看看。结果看到了王婶子失魂落魄的站着,眼里满是震惊到样子。
“咳咳。”王婶子回过神来,脸上都笑容更大了:“没事。”
她看了一眼若无其人,在一边挖野菜的姜文茵:“我前两天不是扭伤了腰嘛!然后刚才就好了。”
“啥?”跟王婶子比较熟悉李婶子走路过去,惊讶不已。
老姐妹的腰咋回事她可是一清二楚啊!就连医生都睡要好好休养一个月才能好起来。咋个今天就突然好了。
“我跟你说,茵丫头她扶着我的腰,一扭,一掰,我就好了。”王婶子声音激动的说着。
李婶子看了看王婶子,再看了看蹲着的姜文茵,朝着王婶子的额头伸手,探体温:“你这也没发烧啊!”
茵丫头不就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嘛!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啊?
“我说的是真的。你今天也看到了,我的腰还是不好,走一走都痛的要死,你看我现在。”王婶子还给老姐妹转一圈:“完全没事了。”
大家一开始听的云里雾里的,后面算是听懂了,都用惊讶得眼神看着姜文茵。
“真的假的?”
“茵丫头会医术?”
“不可能,茵丫头才多大啊!肯定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
王婶子维护着姜文茵,走了过去,拉起正在薅野菜的姜文茵:“茵丫头,你说,是不是你治好我的?”
姜文茵一脸无辜的看着他们:“我没啊!”
开玩笑,谁不知道她姜文茵就没有接触过医术!要是说接触机械这方面,还说得过去。
毕竟她爸下乡之前就是学过机械的。
王婶子完全就没有理解姜文茵的意思,还一股劲的说着:“就是你治好我的,你刚才——”
“婶子,你记错了,我就是扶了一下你,啥也没有做过。”姜文茵一副打死也不认的样子。
王婶子也不傻,理解姜文茵的意思了。跟周围的村民打哈哈,承认是自己运气好,摔一跤就好了。
“我就说,茵丫头怎么会医术,原来是意外。”
“可不就是,要是茵丫头会医术,又会维修机械,还会赚钱的话,那其他人咋活啊?”
——
姜文茵就笑笑不说话。王婶子也打发走这些老姐妹,凑到她身边,小声的说着:“茵丫头,谢谢你啊!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找你王婶子哈!”
说完她还把自己辛辛苦苦薅来的野菜,一股脑倒进姜文茵的背篓里:“婶子也没有什么贵重的谢礼,这是我今个下午薅的野菜,你别嫌弃哈!”
“不——不用。”姜文茵拒绝,但是王婶子直接放下就跑了。
腰已经好了的王婶子,跑得贼快,一溜烟就不见了。
姜文茵笑着摇了摇头,换了一个地方。不一会,她的背篓装满了东西,就连前几天心心念念的仙人草,她也采摘来了。
正在厨房里面做饭的姜文茵,听到门口传来的动静。
“茵茵。”
有人在叫她的名字,她拿着铲子走到门口探了出头看了看:“妈,你们回来啦?”
“等等就能吃了。”姜文茵看着李书兰脸上满是笑容,心情很好的样子,疑惑询问:“妈,今天是有什么大喜事吗?你看起来那么高兴。”
“茵茵啊!妈今天高兴呀。”
今天是交公粮的日子,他们今年地里面的收成很好,交了公粮之后还剩下一堆的粮食,够他们过整个冬天了。
这都多亏于她闺女改良水渠,不然的话,灌溉也不会那么的平均。
姜文茵一想到了交公粮,猜到了李书兰为什么会高兴。
“妈,我今天做了好几道菜,咱家好好的庆祝一下。”姜文茵说完又回去继续炒菜了。
李书兰走进去,看着亭亭玉立的闺女,心里高兴的同时又觉得亏欠。
想起闺女回来的时候,骨瘦如柴。现在反倒是看起来健康很多了。
“大哥,你买了啥?”姜时凑了上去,好奇询问。
“你管我。”姜野死死的护住礼物,就是不给他看。
“大哥,你咋能这样嘞?反正等会我们也是知道的呀!给我瞅瞅嘛!”
“姜时你好好说话。”姜野听着他说话的调调,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
姜原看着大哥跟三弟在闹,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他摩挲着裤兜里的东西,眼里满是忐忑不安。
“茵茵,你出去,剩下的让妈来。”李书兰走进去,一把抢过姜文茵手中的铲子说。
姜文茵一脸懵,还没有反应过来,人就已经被推出去了。
怎么感觉她妈今天神神叨叨的。
不过她也没有拒绝就是了,洗好碗摆好之后就等最后一道菜了。
五分钟后,全家都落座。
“茵茵,生日快乐!”李书兰端出一碗长寿面的,上面窝了两个鸡蛋:“妈的茵茵,今年也17岁了。妈高兴啊!”
“吃完这一碗长寿面,年年岁岁平安,长寿百命。”短短几句话蕴含着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