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寡妇改嫁:农家俏产婆 > 第332章  形势变化
    江秋意最终还是没等到三姐回门就马不停蹄的返回丘陵了,学堂的草图她已经画好,全权交给了楚大圈负责建造。

    他第二回帮江秋意重新盖的鸡舍,面积是原来的三倍之大,架构结实选料上乘,半点没有从中动手脚捞油水,内部还是沿用原来老鸡舍的结构,江秋意十分满意,便将临安城那边的养猪场也交给了他去扩建,如今学堂的建造,更是全权交给了他负责。

    而崔老夫子也没有因为学堂一时半会还没盖起来就将私塾的教学往后拖延,而是在谢家的大宅里选了个宽敞明亮的中堂,令人买回来书桌笔墨纸砚,就开始开堂授学。

    最高兴的莫过于六郎娘了,这下子好了,家里头永远都热热闹闹的,有她这么个一天到晚捯饬一大堆小点心好吃食来慰问小学子的好奶奶在,那些个陶的不行的小屁孩,别提有多愿意来上学堂了,倒也是相得映彰。

    四处奔波的日子最容易过去,江秋意花了一年的时间在丘陵的梯田改造计划上,全部梯田开垦成功之后,她便开始在整个北秦地区二十三县逐个地方的视察,每到一个地方便同安王商议着制定相应的计划富裕地方,一连三年,昼夜不懈。

    这期间朝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原本一直支持太子的禹王,在东宫被贬之后逐渐的崭露头角,短短三年,已经发展成朝堂上风头最劲的王爷,实力碾压有勇无谋身边又无能人可用的梁王,梁王在东宫失势之后也有过一段无限风光的日子,只可惜好景不长,如今隐隐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入主东宫之势的是禹王。

    只是从来都没有人知道,皇上剥夺了安王的太子之位,却从来没有勒令他上缴太子玉令,甚至安王亲自上奏请示交回太子玉令,奏章呈上去之后却石沉大海要无音讯。

    要不要交,皇上一句准话都没有。

    安王一开始忐忑不安,司徒律津也疑心这是另外一个阴谋陷阱,万一将来被反过来污蔑安王心怀不轨,不肯交回太子玉令,意图谋反怎么办?

    江秋意想了很久,查看了当今皇上登记以来处理功臣罪臣的一些档案,总结出来一个结果:当今的皇上啊,有着古今皇帝的通病!多疑,善变,制衡。

    在他心中皇权恐怕早就超过了家国大事,亲情人伦,安王当储君深得民心时他忌惮安王,生怕他会因为章后之死,章氏被打压没落之事记恨自己。

    太子被废之后,皇上恐怕早就料到了禹王或者梁王会日渐势大,毕竟他这么多年一直将眼睛盯着最优秀最得人心的儿子身上,忽略了这个一直躲在太子身后暗中培植势力的禹王还有那个野心昭然若揭的梁王。

    从前皇上宠爱禹王,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生母得宠,另一方面是他一直站在太子身后,就好像他所发展的势力全都成了太子的帮辅地方,皇上当然要拉拢他,想将他从太子的墙头拽过来。

    如今太子失势远离朝堂,禹王的势利却没受到丝毫影响,皇上不着急收回太子玉令,不过是留了一招后手给自己罢了。

    江秋意把自己想到的这些事情全部告诉安王了,安王听后沉默许久,他到没有像司徒律津那样,愤怒,震撼,不敢置信。只背对这众人说了一句:“自古天家无情,如此看来,历代一脉单传人丁稀薄的大燕皇族,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子嗣昌盛不过是平添争斗罢了。”

    说起大燕皇室,江秋意真的不不惊叹一句:活见久啊!

    燕国好男风,自上而下举国皆是,大燕的后宫向来都是一妃一后至多,谁最先生下了皇子便立为太子,自此君王再不踏入后宫,传宗接代的使命完成了,接下来就该怎么快活逍遥就怎么快活逍遥去了。

    大燕真正的皇宫并不是以规模宏大,气派豪华,富丽堂皇闻名于世的太和宫,而是建于南坞山脚下的崇化行宫,那里面圈养着燕主真正的后宫三千佳丽,不,应该是佳男。

    当然,大燕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好男风的皇帝,可是依然是从来没有养育成两位以上的成年皇子,即使真的有多一位皇子降生,也是未及成年便早夭了。是以大燕皇室是人丁最为单薄的皇族,历代燕主都是孤独的。可比起大秦皇室的人丁兴旺,燕皇室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

    大秦立国数百年,兄弟相残同室操戈的事情发生的还少吗?当今这位皇帝陛下,不就是从七王夺嫡中趟着腥风血雨,一路上踩着兄弟姐妹的尸骨登上了皇位。

    到了安王这一辈,皇室虽说只有三位成年皇子,可依然斗的如火如荼。安王自觉心累,他只想一心一意的改变自己的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并不想卷进那些腥风血雨的争权夺势当中,偏偏身在其中,逃脱不开。

    这是这三年里朝堂上的变化,而对外,北魏那边左贤王叛乱,先是诈降而后和右贤王里应外合,想杀大秦一个措手不及,果然就他们得逞了,闸北城大败,魏军进城,大有横扫大秦之势,情况危急。

    说起这事,就不由得得细细的从头说起了,事情是这样的。

    闸北城大败后,左右贤王回去之后就跟率先撤兵的萧太后和小皇上撕逼起来,斗的那可谓是如火如荼两败俱伤啊!最后左贤王一气之下便率军叛出北魏,投向闸北城。

    闸北的守将是二品武将魏蒿,跟被江秋意先斩后奏的魏照是一家的,只不过他是庶出,若不是魏家的嫡子魏照死了,这个二品武将的守城大将军职位,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他倒也不傻,一开始也是疑心魏人诈降的,一波波的密探往大魏境内钻,送回来的消息全都是说归降是真的,左贤王叛变是因为萧太后和右贤王达成一致,要削了他的军权悉数转移给右贤王。

    做左贤王不能坐以待毙啊,一气之下便干脆判出大魏投向宿敌大秦算了!甚至还在闸北城外将追击而来的大魏军队打的屁滚尿流的。

    而左贤王仓促出逃,留在大魏来不及逃走的家人全都被萧太后砍了脑袋,左贤王最疼爱的小妾的头颅都被送到了左贤王的王帐中了!

    这下子左贤王怒了,当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