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人手,打包蔬菜,摘枸杞芽,在山上开荒种紫云英。
夏芜自己都忙的不可开交,有些琐碎的事情只能从村里招人。
工资日结,就在村里干活,村里多少人都想到她这里来。
不过夏芜这边的活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固定几个人也能干的过来。
她帮村里人在网上卖蔬菜,杨大懒这样出名的懒人都知道开荒种菜,挣这波钱,更别说村里其他人了。
因为种菜一事,大龄光棍杨大懒还娶媳妇了,虽然说是个拖家带口的寡妇,可村里人拥有十分朴素的价值观:寡妇好,孩子多说明能生。
再说了,杨大懒也不是什么顶好的男人,要不然能剩到现在?
月霞姓王,是石红娘儿媳妇的堂姐,也是个命苦坚强的女人。
去年她男人去世,婆婆中风,家里最大的孩子才十二岁,她给大儿子办了休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和婆婆,她自个跑去砖厂,累死累活一个月拿四千块钱工资养活全家,要多辛苦就有多辛苦。
石红娘给她拉红线的时候,王月霞又找别人打听,杨大懒这人懒名远扬,都知道他家是低保户,他是个懒光棍,不过人还算老实,王月霞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后来知道杨沟村回来一个大学生,包了个山头,村里好多人都在她那干活,只要能吃苦,一个月挣几千块钱不成问题。
外村人都传开了,去年杨沟村有人挖冬笋都挖到别的村去了,今年卖菜,也比别的村卖的快。
不是没有外村人想卖菜,可人家不收啊。
正好石红娘又在夏芜手底下干活,王月霞就想啊,要是嫁给杨大懒,她也算半个杨沟村的人了,到时候求求石红娘,给自己在村里找个活干,她能腾出手来照顾婆婆,就能让儿子去读书了。
考虑两天后,王月霞就嫁给杨大懒了。
她一嫁进门,就开始收拾杨家,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杨家虽然穷,可没用的杂物真叫多。
王月霞指挥杨大懒,夫妻俩携手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腾出一间房,给两位老人用。
杨大懒的妈卧床不起,王月霞的婆婆能起来,但行动不便。
为了方便照顾俩老人,王月霞干脆把她俩弄一个屋,分两张床睡,还能有个伴。
王月霞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叫周波,今年十二岁,二儿子叫周海,今年十岁,最小的是个闺女,叫周茹,今年刚刚六岁。
原本是俩儿子睡一个屋,女儿和王月霞睡,不过现在有杨大懒,她不好让闺女一起睡,就让仨孩子睡一个屋。
等闺女年纪大点再分房。
没过两天,杨大懒家的情况就焕然一新,村里人看了都说好,家里还是得有个女人啊。
杨大懒自己也高兴,有媳妇跟没媳妇简直是两种日子,现在他不仅有媳妇了,光孩子都有三个。
三个孩子刚来家里,除了老大叫他一声叔,老二老三都怕他,不敢跟他说话。
杨大懒也会哄孩子,早晨去夏芜那卖菜的时候,问她买了几斤草莓带回家,分给仨孩子吃。
王月霞叫他干啥他就干啥,还把自己少的可怜的存款,当着俩老人三孩子的面都给王月霞。
杨大懒让王月霞把老大送回学校读书,村书记杨国峰专门提醒他的,孩子还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读书不行,之前是家里情况困难,孩子休学情有可原,不过现在王月霞嫁给杨大懒了,没道理俩大人撑不起家,还要个十二岁的孩子留家里干活。
王月霞也没想到杨大懒会这么说,什么孩子要是书读好了,将来才能有出息,要是仨孩子能读出头,就是砸锅卖铁也送他们去上学。
杨大懒娶了媳妇就想跟人好好过日子,说的也都是肺腑之言,从前他懒那是没媳妇,现在有媳妇了,杨大懒就琢磨着好好挣钱,要是王月霞再能给他生个娃,那杨家不就有后了吗?
反正他说这么一通,王月霞和几个孩子都看在眼里,弄的王月霞心里暖暖的,对杨大懒好感度暴增,仨孩子也陆陆续续想明白,开始叫他爸爸。
杨大懒在夏芜那找活干,成天不是上山干活就是在家里侍弄蔬菜。
现在天气正好,往荒地里撒一把种子,过个三五天就有新芽发出来,种菜更是易如反掌。
不过菜也不是那么好种的,要堆肥,要插枝,弄爬藤,麻烦的很。
从前杨大懒只能自己干,现在有媳妇搭手,干活一点都不嫌累。
王月霞把家里的事弄妥当,就跟石红娘说了自己的打算,她想在夏芜那找个活干。
石红娘乐得见她和杨大懒日子越过越好,就主动牵线,带着王月霞找上夏芜。
“小芜妹子好,”王月霞特意换了身干净衣服,看起来有些拘谨。
她今年三十九岁,比同龄人要显老一些。
夏芜对来干活的村民要求很简单,不管是中年还是老年,只要能干活不耍心眼,人品过得去就行。
她笑了笑,朝王月霞伸手道:“按辈分我该叫你一声嫂子呢,上次去你那吃饭,到现在我还记着,味道可真不错。”
王月霞抿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就胡乱做的,没啥本事。”
“正好我这儿有个活,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干,我打算在山上盖房子,到时候请人来干活,一天管三顿饭,缺个做饭的,一天120块钱。”
这话一出,王月霞眼睛都亮了,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一样,“干,咋不干!你尽管放心,我保证把饭做的漂漂亮亮的!”
“我相信嫂子的厨艺,到时候差不多十来个人,早晨你就煮些鸡蛋,蒸点包子馒头,熬些粥,中午晚上三菜一汤,看着整,能吃饱就行。”
王月霞记下夏芜的要求,又问她啥时候开始干。
夏芜告诉她,已经找人在山上支锅了。
夏芜包山合同上写着,可以在山上建以养殖为目的的工人房,像鸡鸭鹅这些家禽,到了晚上总要有个歇脚的地方。
看管的人员也可以有个小房子住,再加上放工具杂物的库房。
起码能在山上建一百多平的房子。
夏芜攒不住钱,手里刚有点,就想着赶紧盖房子。
杨国俊负责在镇上找熟悉的工人,买建筑材料,沙子水泥砖头啥的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筑材料堆在外头,还没开始干活,杨国俊就亲自动手,在选定的地方外面砌了俩大灶台,都是烧火的。
又专门买大铁锅,直径差不多一米,电饭煲买的也是那种能烧十几人饭的大口径锅。
往山上扯电也是必须的,镇上供电局的人来看过,先解决了供电难题,夏芜又搞了几个简易板房,供工人休息住宿。
干活的人多,每天买食材都是一个难题,村里光有蔬菜,少肉菜,去镇上买回来,又没地方放。
夏芜家里的冰箱早塞满了。
没办法,夏芜又从网上下单,买了一口大冰柜,专门用来存放食材。
一切准备就绪,四月份开始动工。
天气转暖,稻田里放了水之后就要育苗,育出的稻苗有十几厘米高后,就可以插秧了。
夏芜跟着家里人也是体验一把插秧的感觉,家里共有六亩多地,杨国俊种了四亩水稻,还有两亩糯稻。
去年村里人给夏芜送的粽子味道不错,夏芜还挺喜欢吃,见她喜欢,杨国俊就想着自家多种些。
山上的紫云英有开花的迹象,果树陆续挂果,果子持续长大。
最先结果的是青梅。
夏芜种的青梅开始熟了,一开始她还没有发现,还是刘桂珍告诉她的。
这也不怪夏芜,青梅是青色的,梅树也通体碧青色,梅子被叶子遮掩,一个个像是绿灯笼一样招摇,夏芜愣是不知道,梅子青着也能吃。
刘桂珍扒拉着叶子,从树上摘下来五六个果,到水渠边洗干净,递给夏芜俩。
“妈,能吃吗?”夏芜看着青色的梅果,嘴里不住地流口水,绿色的应该还没熟吧?
刘桂珍说:“能吃,你瞧妈给你吃一个。”
她说着,一口咬下大半青梅,嚼啊嚼,面不改色,“你看,挺好吃的呀,酸酸甜甜的。”
夏芜不疑有他,毫无防备地一口咬下去。
下一秒,被酸成表情包了。
天啊!怎么会有这么酸涩的水果!
她印象里的青梅果可是很好吃的!
刘桂珍看着被戏弄的闺女哈哈大笑,夏芜流了会口水,也跟着笑:“怎么这么酸呀?”
“你爸最爱吃酸了,这几个都留给他吃吧。”刘桂珍不仅坑闺女,连她男人都不放过。
夏芜表示赞同,母女俩又摘了一些青梅,往工地去。
虽然请了工人干活,可杨国俊不放心啊,怕人偷奸耍滑,浪费钱,于是他干完地里的农活就往山上跑,光着膀子跟工人一起干,也算是监工了。
刘桂珍像逗夏芜一样,把青梅果塞杨国俊嘴里,结果杨国俊吃了跟没事人一样,还说好吃,“还怪好吃,再喂我一个。”
“真好吃还是假好吃啊?你别装鬼!”
“那肯定好吃啊,快点,我再吃一个。”
杨国俊手脏,自己不能拿,催促刘桂珍喂他。
刘桂珍又喂给他一个,杨国俊吃得津津有味,看得一旁的夏芜腮帮子发酸。
“真有这么好吃?”刘桂珍将信将疑,怀疑是不是刚才她吃的不甜,试着又咬了一口……
“狗日的杨国俊!你就知道坑老娘!”刘桂珍气的直拍杨国俊,杨国俊恶作剧得逞,边逃边笑:“这不是你先坑的我吗?”
爸妈感情好,夏芜看的也开心。
不过又有些犯愁,她还以为梅果很好吃嘞,没想到会这么酸涩,就连灵泉水都没能改善。
上网搜了资料,夏芜才明白梅子也有不同种类,有些梅子成熟后颜色发黄,会甜一些。
但新鲜的青梅含有较高的酸度和苦味,直接食用口感不好,但加工之后,酸涩味道会被中和,才会变成夏芜熟悉的青梅。
相应的,青梅加工产品还挺多,可以做话梅,盐渍青梅,青梅露,青梅果酱,青梅酒……
这样一来,夏芜种的几十棵梅子树就有用武之地了。
夏芜不会做饭,不过一点都不耽误她搞创新。遇事不决就喊:“妈!”
刘桂珍停止打闹,“咋了闺女?”
“妈,咱们做这些吧!”
夏芜把自己刚从网上搜到的青梅加工做法让她看,母女俩一拍即合,决定动手试试看。
先买好酿青梅酒做盐渍青梅需要的玻璃罐,大大小小足有二三十个,至于冰糖,他们当地就有会熬制老冰糖,刘桂珍直接带夏芜杀到卖冰糖的家中,买了几十斤冰糖回来。
粗盐、柠檬都可以从网上买到,没几日功夫,快递就到了。
夏芜叫上哥哥妈妈上山,三个人忙活一个多小时,摘回来两筐青梅。
杨弘文拍视频,夏芜拿出大铁盆,先把盆洗刷干净,抽井水到盆里,再把青梅倒入清澈冰凉的井水之中。
四月份的阳光微热,青色的青梅和清透的井水碰撞,在自然光线下呈现出初夏的色彩。
把青梅果外表的绒毛洗干净,去除果蒂,洗干净的青梅倒入锅中,加水没过青梅,烧小火煮到梅子表皮破裂,果肉变软,这时候青梅逐渐变黄,捞出沥干水分。
刘桂珍是熬青梅酱的主力军,夏芜只配给她打打下手,一个负责读制作流程,一个负责实施。
虽然一开始有些笨拙,不过熟悉之后动作渐入佳境,将处理好的青梅再次倒入锅中,再一比一放入冰糖,少许盐,大火烧开,把冰糖煮到融化,果肉逐渐变烂,果核和果肉分离,这时候只要把果核挑出,大火烧成小火,慢慢熬煮,直到梅子酱能挂在铲子上。
母女俩忙活几个小时,在闷热的厨房里热得出一身汗,总算如愿看到青梅酱成型。
歇火出锅前,再挤一些柠檬汁进去,就可以把青梅酱装到干净的玻璃罐中密封保存。
家里没有面包,只有王月霞蒸好送来的馒头,夏芜把馒头切成片,抹了一些青梅酱上去。一口咬下去,两眼直接放光。
“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