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61:媳妇让我帮扶小姨子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政策有问题
    李振山见气氛又有些紧张,急忙劝道:“陈诚兄弟,老沈都这么说了,你就放开胆子说吧!有老沈在,没事的。”

    本来都害怕陈诚乱说被沈中书抓住把柄的,此刻李振山也好奇起来了。

    不过看沈中书的模样,应该是不会找陈诚的把柄,他也索性没那么着急劝说陈诚了,倒也想听听陈诚有什么要说的。

    陈诚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抬起头,目光直视沈中书,郑重其事地开口。

    “沈秘书,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斗胆直言了。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有些……嗯,不太中听。你可千万别怪罪。”

    “放心!”沈中书大手一挥,斩钉截铁,“今天你在这里说的任何话,出了这个门,我沈中书就当没听过!绝不追究!”

    他倒要看看,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实话。

    陈诚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字字清晰。

    “沈秘书,李哥,依我看,如今这……知青下乡的政策,怕是有些问题。”

    “轰!”

    此言一出,雅间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李振山手里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了桌上,脸色煞白,眼神里全是惊恐。

    果然还是出事了,他虽然只是个粗人,但多少都是知道些官场上的忌讳。

    尤其是这种核心领导层提出的政策,知青下乡,不少人都是讳莫如深,根本不敢谈论此事。

    可没想到,陈诚居然当着两人的面说了出来,尤其是沈中书还在这里。

    见状,李振山连忙给陈诚使眼色,生怕陈诚继续说下去,这搞不好是要蹲大牢的啊,就连他也保不住陈诚。

    不,应该说他估计还要被陈诚牵连。

    沈中书也是瞳孔骤缩,端着茶杯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从最初的错愕,到震惊,再到难以置信的骇然。

    陈诚竟然敢说这个?!

    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何等重要的国策,他……他居然说有问题?!

    这一刻,沈中书终于明白陈诚那句“不好说”是什么意思了,这胆子,简直比天还大!

    短暂的死寂之后,沈中书猛地将茶杯重重顿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他脸色铁青,目光如电,盯着陈诚,言语间满是冰冷的意味,让人听了止不住地颤抖。

    “陈诚!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知青下乡,是让广大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中去,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火热的生产实践中去!”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你一个农村的村长,目光短浅,根本不懂这其中的深远意义!”

    真是口无遮拦,这种话也敢乱说,若不是他刚才打了包票,现在就让人把陈诚抓起来。

    面对沈中书的雷霆之怒,陈诚却是不闪不避,嘴角甚至还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嗤笑。

    “沈秘书,你先别动怒。说我目光短浅,我看,真正不懂的,恐怕是你。”

    “你说什么?!”沈中书勃然大怒,几乎要拍案而起。

    李振山更是急得满脸冷汗,背后都被浸湿,可陈诚像是看不到一般,根本没注意李振山的眼色。

    陈诚却摆了摆手,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沈秘书,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个道理我懂。但,是不是所有的知青,都适合下到农村去搞生产实践呢?我看未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沈中书和李振山惊疑不定的脸,继续抛出他的重磅炸弹。

    “在我看来,现在的知青下乡,更像是一种一刀切。学农业的,钻研农业技术的,他们下到农村,那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农业生产大有裨益。”

    “可是,那些学物理的、学化学的、学天文地理的、学文学历史的,他们下到田间地头,除了能多认识几种庄稼,多贡献几分力气,对农业的本质发展,又能有多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有用武之地吗?这难道不是对国家宝贵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吗?”

    沈中书被陈诚这一连串的反问,问得瞠目结舌,脸上的怒容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和思索。

    浪费人才……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

    这些词句,如同重锤一般,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他不是没有接触过下乡的知青,也听过一些私下的抱怨,但从未有人敢如此直白、如此尖锐地将问题剖析到这个层面。

    此刻听了陈诚说的,他居然觉得有几分道理,不,应该说是很有道理。

    沈中书也不是傻子,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也不可能是傻子,陈诚说完,他立马就懂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只是,从前官场上对这种事情都是讳莫如深的,没人敢说,哪怕是含沙射影都不敢,更何况是拿到明面上来。

    陈诚今天的行为就像是撕开了最后的遮羞布。

    但陈诚却像是没事人一般,继续平静地阐述。

    “沈秘书,李处长,并非所有下乡的知青都是负担。”

    “真正有用的,是那些能将所学与农村实际结合起来的人。学农的,可以改良品种,推广技术;学医的,可以为乡亲们看病,普及卫生知识;哪怕是学机械的,也能帮着修理农具,琢磨点省力的工具。”

    “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才是对人才的尊重,对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是一窝蜂地都赶到田里,拿起锄头,这和让他们在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有什么关系?”

    “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帮助百姓,才能发挥出这些大学生,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的作用!”

    这小子不仅仅是点出了问题,他连解决的方向都想到了。

    沈中书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原以为陈诚只是个胆大包天的愣头青,没想到其见识之深远,竟至于斯。

    沈中书深吸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吸尽了雅间内所有的沉闷。

    他缓缓放下一直紧握的茶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轻微的“笃”。

    他看着陈诚,眼神复杂,之前的怒意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重的审视,甚至带着一丝……请教的意味。

    “陈诚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