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104章 春播,三系杂交育种技术
    出门前唐泽还一直在说,一旦遇到什么困难只管来找他,能帮的尽量帮。

    方唯离开县大院,到街上的饮食店吃了一碗饺耳面。

    这种小吃实际上就是汤面里面加了几个饺子,但做法比较讲究,吃起来还蛮好吃的。

    随后他才返回了队里。

    将油票交给了会计保管,用的时候需要方唯或者郑虎签字同意。

    “三哥,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任务基本完成,从后天起就不用再出工了。”

    整修水利设施的工程也正好完工,郑虎向方唯汇报了此事。

    接下来大家还可以休息不长的时间,然后就是繁忙的春播了。

    方唯把队干部召集到一起,开会商量下一步的工作。

    “20亩试验田不太够,我觉得应该扩大到100亩。其中一亩地拿出来培育不育系稻种,其他的田地,49亩种植农垦58,50亩种植南光一号。”

    他决定继续加大力量培育稻种,因为他有种预感,等到夏种的时候,两种稻种肯定会供不应求。

    这种事大家都不会反对,田里还是一样种稻子,大田少了实验田多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对于社员来说,本职工作就是种地,没有任何区别的。

    “队长,这样的话,育种小组的人数可就远远不够了啊。”

    郑虎也不反对,但他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仅凭育种小组现有的人员,可伺候不了100亩水田。

    “育种小组的人数不再增加,试验田的人手不够用,队里给派工,必须服从人家的安排。”

    方唯做了决定,大家都表示认可。

    接下来,队里又决定在坡地大面积种植黄豆,少量种植花生。再就是集体的油茶林拉开了改造的帷幕,并积极培育板栗林。

    大的方向定下来之后,郑虎谈了春耕工作的安排。

    “春耕的事情由郑虎全权负责,大家都去准备吧。”

    方唯见所有的议题都已经商量完毕,便结束了讨论。

    队里肯定不是一言堂,队干部都有发言的权力,但大事小事基本上也都是他说了算。

    因为他有足够的威望和诸多的光环加持,队干部们都无意挑战他的权威。

    好处就是做什么都雷厉风行,坏处就是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他离开了办公室,想去堆肥场看看。

    春播最重要的事情无非是那几样,水源、灌溉、土地、肥料和天气。

    天时他没办法,今年看样子会风调雨顺,何况他再次找到了合适的打井位置,等有机会就可以付诸实施。

    灌溉有保障,水渠都已经整修完毕,不会耽误生产。

    队里的土地较肥沃,如果能配合高效肥料,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就不用发愁。

    方唯朝着堆肥场走去,想去看看那边的准备情况,结果走到半道上就被人给拦住了。

    “队长,有兄弟生产队来买稻种,你回去看看吧。”

    拦住他的人说有人来换购稻种,他只好又返回了队部。

    说实话,要他还以为这一季就这样了,大家会去追逐便宜的稻种,而不是找来找换购稻种。

    但不管在什么年代,总有聪明人存在。

    有人发现了稻种产量递减的可能,还有一些人发现像魏驼子那么精明的人,早早都换购了稻种,而且还是换购了两种(南光一号和农垦58)。

    所以,这些生产队便赶在春耕前找到了方唯。

    几天的功夫,队里又换出去了1万斤稻种,换回来10万斤稻谷。

    谷仓里还剩下一些南光一号稻种,其他还有部分一代、二代稻种,这是留作研究用的。

    再就是队里自己需要的稻种,可以用来换购的农垦58稻种,一粒都没剩下。

    除掉各类型的种子不算,谷仓里还剩下29万斤稻谷,难怪会让很多人眼红呢。

    匆匆数日。

    队里的春耕工作启动,两台手扶拖拉机是绝对主力,驰骋在田地里。

    机耕的效率就是高,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需要的时间还短。田地翻完,社员们开始撒基肥肥田,比人工一边翻地一边施肥快多了。

    方唯和大哥抽空整理了自家的自留地,另外一亩坡地,邓元恩中午开着拖拉机休息的绕过来,不一会就翻了一遍。

    谁家的自留地需要帮忙,他也是有求必应,这事儿得到了队里的应允。

    “老三,你那边的坡地种什么?”

    方平和以前一样,每到了这个时候就和三弟商量种什么的问题。

    “一亩坡地这一季全都种黄豆,家里的其他地都给来种菜吧。”

    这事没什么好纠结的,方唯很快就有了主意。

    坡地可以种植三季,第一季种植黄豆,第二季种植糯米,第三季他打算种植花生。

    大哥家里的自留地可以种菜,自己的那一分地同样也种菜,倒是好规划管理。

    “老三,其他的事情你都处理的很好,只是副业组那边名存实亡,只有20亩烤烟,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

    说完了自家的事情,方平话锋一转,又说到了队上的事情。

    副业组以前管着烤烟、养猪、油茶林等等事情,后来逐渐被抽空,如今只剩下一点烤烟。

    副业组的人也大都回归了队上,只剩下不到10个人守着。

    “以前是没办法,结果育种小组越来越膨胀。我寻思干脆将烤烟也划给你们算了,将副业小组和育种小组合二为一。”

    方唯说出了心里的想法,副业小组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就那么点烤烟,也没必要太重视。

    所以他决定将副业组和育种组合并,统称育种副业组。

    方平自然没意见,其他的队干部也没意见,这件事很顺利就解决了。

    对于方唯来说,目前最大的制约是种植区区域面积不够,升级的话,点数还差一大截。

    不过应该很快会凑齐,堆肥场源源不断的产出肥料,新增点数也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

    惊蛰过后。

    天空中响起了春雷,随后淅淅沥沥的小雨便随之而来。

    气温开始慢慢的升高,春回大地,郑虎组织社员们开始了春播工作。

    试验田这边由方平负责,99亩水田,南光一号和农垦58的播种比例几乎是一半一半,南光一号只少了一亩。

    这一亩地,方唯采用直播的方式,将所有的不育系稻种,全都播撒了下去。

    直播的方式没有育秧的环节,播下去就一直在田里生长,直到稻子成熟为止。

    而大田和99亩试验田,还是需要育秧的。

    种植区目前只能涵盖约150亩的土地,100亩试验田肯定要涵盖进去,自家的自留地不到两亩,也要涵盖进去。

    再加上队里40亩坡地,第一季也是种了黄豆,同样要涵盖进去。

    重新进行了指定之后,区域面积就基本上占用完了,120亩大田暂时先放在一边,等以后升级了再说。

    方唯整天除了要关心试验田,还得操心大田那边的事情,基本上没有空闲的时候。

    好在播种顺利完成,等着育秧结束,就可以插秧了。

    方唯这才有空来到了育林区,查看育林工作的进度。育林工作由方杰负责,他也是最早进入育种小组的小伙伴之一。

    当初派了几个人跟着高青山学习,就属方杰的学习成绩最好。

    “三哥,开春之后,原先种下的幼苗长势良好,板栗树的种子也已经全都播种完毕,你看,这都开始出苗了。”

    育林区重点培育的品种是油茶树和板栗树,枇杷树只是顺带的,数量也不算多。

    油茶树使用扦插的方法最好,而板栗树则采用播种的方法。

    目前属于育苗阶段,方唯调整了育林区的属性加成比例,着重加快了林木的成长速度。

    十年树木,林木的生长周期很长,不加快生长速度,他的很多计划都将推迟到5年以后才能落实,实在是等不起。

    他的目标是,幼苗在夏收之后必须达到移栽的标准,两年左右要实现开花结果。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植树造林从来都很耗费时间,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做的不错,你这边多用点心,经济林的培育很重要,未来会成为队里的一大经济支柱。阿杰,你这边要是有什么困难就找我,我帮你们想办法。”

    当年他带着一群小伙伴成立了育种小组,现在这批人不仅是他最忠实的拥趸,而且还成为了队里的中坚力量。

    年轻人的脑子好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

    随后方唯回到队部,方文书递给他公社下发的物资分拨统计表。他看了看,油票、返销粮定额、农机具清单等等,都赫然在列。

    “队长,今年的返销粮终于到位了,从下个月开始可以按照定额购买。”

    方唯之前差点都忘了当地还是吃返销粮的贫困县,困难时期,返销粮无法到位,搞得大家有时连红薯都吃不上。

    现在队里基本上不愁口粮,结果返校粮却到位了。

    “嗯,该买的还得买,回头由队里出面都买回来。”

    返销粮包括玉米粉、面粉、糙米,虽然品质很糟糕,但毕竟也是粮食。

    说不好听的,即使社员们不爱吃,拿出去有的是人抢。

    另外,方唯还从统计表上看到了氨水。

    氨水给的很少,可以当化肥在使用。施肥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氨水洒在农家肥上面,搅拌均匀,然后就可以进入农田。

    “我们以前有这玩意吗?”

    方唯不记得队里使用过氨水,便问了方文书一句。

    “以前没有,现在的氨水听说是从专区拉过来的,每个公社分到的数量都很少。咱们不是先进生产队嘛,所以才给的多一点。”

    氨水的效果他很清楚,只能说是还不错。

    但那味道,绝对会让人难忘。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接触皮肤、眼睛以及吸入呼吸道等等。

    而在当下,氨水还是稀缺物资,不容易搞到的。

    这时,郑虎走了进来,正好听到“氨水”二字。

    对方想问个究竟,方唯干脆把手里的统计表给了他,让他自己看。

    “虎子,回头你把氨水领回来,全都拉到堆肥场交给杨庆处理。”

    氨水在方唯穿越前早已不再当做化肥使用,但他并非一无所知,反而对其功效知道得很清楚。

    氨水如果直接使用,需要加大量的水稀释,喷洒叶面,或者加入水中进行灌溉。

    间接使用,则可以和农家肥混合使用,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这事他交给了郑虎去办,反复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

    总之,安全第一。

    “好的,我晓得了。”

    郑虎负责安排农业生产的具体事务,这种事他轻车熟路。

    可惜氨水的数量不多,肥料这一块主要还是依靠农家肥。

    晚上吃过饭,郑虎、方平等人来到了方唯的住处,听他讲关于杂交水稻的一些知识。

    “普通水稻为什么不能杂交育种,我前几天已经讲过了,谁来复述一遍?”

    正式讲课之前,方唯引导大家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这些知识是进行水稻杂交实验的前置知识,育种小组的成员都有必要搞清楚。

    至于郑虎,一方面他是副队长,主抓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这几年下来他也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

    “我先说说吧。”

    作为育种小组的组长,方平这段时间可是在拼命的学习,有时候甚至还让三弟给自己开小灶。

    他不想被这些小年轻甩开太远,只能多下功夫。

    还别说,学习的效果很不错。

    “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花蕊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这使得水稻在自然条件下很容易完成自体授粉,从而难以实现杂交。”

    方平的复述很准确,基本上照搬了方唯的原话。

    方唯点点头,竖起了大拇指。

    “非常好!有了这个前提,我再来讲雄性不育株在水稻杂交试验中的重要性。

    雄性不育株,顾名思义,水稻的雄性花蕊天然干瘪无花粉或少花粉,具有不育性,没办法进行自花授粉。

    而它的雌性花蕊一切正常,可以接受花粉并结实。我们通过人工(外来)授粉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大量含有雄性不育特性的稻种,这就是不育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