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291章 偶然性突破,【农优76】
    随后,方唯就查阅了记录,发现新稻种的抗性很好,也没出现诸如倒伏、病虫害等问题,说明错误的育种材料其实是相配的,甚至比以前的材料更合适。

    这就很离谱,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松林,你作为负责人,居然会发生这么低级的错误,必定要受到处罚。相关人员也要受处罚,扣工分、降低年底分红的档次。

    不过,过是过,有功还是要奖励的。等这批稻种销售出去之后,再取销针对你们的处罚,算是功过相抵。另外,年底分红的时候,会给你们几个单独发放一笔奖金。”

    方唯看似做了无用功,但其实是为了体现奖罚分明的原则。

    当然,新稻种的名称还是得好好想想,不能和以前的农优58稻种混淆。

    反正稻种起名就是这种特性,考虑好一会,他决定把新稻种命名为农优76。不改名是不行的,因为新稻种突破了产量极限,他打算提价。

    首先,他让王松林和户联系,通知对方来一趟。

    要是户对于新的定价没什么异议,那么接下来他就会去找收购部门谈。

    方唯随后返回了家里,总觉得这件事很神奇。

    杂交水稻育种犹如大海捞针,理论上只要配对没有问题,育种就能成功。但概率太低了,一年又一年的反复试验,能发现几种新稻种?

    结果王松林他们误打误撞就成了。

    这一季,瑶寨一共收获了737070斤的农优76稻种,产量较农优58有了一定的提升。

    方唯很清楚,这个产量还不是农优76的极限,应该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采收农作物,点数+88000000

    采收农作物,点事+737070

    总点数:117751740点。

    可指定面积扩大了之后,农作物的收成大幅增加,连带着点数也增加也很夸张。

    当然,现在升级需要的点数越来越多,点数什么时候都不够用。

    两天后。

    大户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他这边没有拿到稻种,心里一直都不踏实。和王松林联系了几次,对方一直在拖,他都快急死了。

    所以接到消息就马上赶了过来,在寨子里见到了王松林和方唯。

    “首先要恭喜你,我们的育种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成功培育出了农优76粳稻杂交水稻。这个稻种的遗传特性很稳定,口感好,产量有望突破千斤。”

    方唯一上来就介绍了新的稻种的优势,夸对方有眼光,一直在种植农优58。

    最新培育出来的农优76和之前的农优58一脉相承,最大的突破无疑是产量的提高,这对于种植方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哦?那真的是太好了!既然是一脉相承,我肯定需要啊,那你们怎么还拖着不供货呢?”

    大户大喜过望,以前的农优58稻种虽然产量低一点,但供不应求,销售价也高。现在的新稻种还是粳稻杂交水稻,产量上来以后,肯定赚的更多。

    他有点急了,忍不住连声催促。

    “你先别急,等尝尝新稻种的口味再说。”

    方唯先不着急和对方讨价还价,一个东西想卖高价,最起码你得让户知道它好在哪里,而不是光凭自己的嘴说。

    在这个过程中,还让大户看了节选的种植记录。

    临近中午,几人去了王松林,在他这边吃了午饭。今天主食就是用新稻种做的米饭,大户品尝了之后果然赞不绝口。

    “方支书,王队长,这个新稻种要得。你们现在有多少?我全要了,要是有什么条件还请直说。”

    大户也不傻,明白对方这是要坐地起价。

    “我们培育新稻种花了不少功夫,而且生产农优76的成本要高一些。明人不说暗话,这种稻种每斤的价格需要1.58元。”

    作为新稻种的拥有者,方唯自然可以代表瑶寨说这番话。

    这次涨价的幅度比较大,一下子提高了2毛钱(每斤)。要是户能接受,他回头去和收购站谈,估计问题不大。

    “那能不能不走收购站的渠道?你这边涨了两毛钱,收购站还得给我们加价,那我们的负担就有点重了。”

    大户还想再争取一些优惠,但方唯没有答应。

    如今的他犯不着偷偷摸摸的做事情,等再过几年实行了“包产到户”,农业就会逐渐放开,到了那时再放飞自我也不迟。

    现在还是过渡阶段,没必要惹那个麻烦。

    “我可以给你透露一点,新稻种的产量还没有到天花板,未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多想想未来,别为了一两毛钱斤斤计较,好吧?”

    方唯最终加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砝码,大户终于同意了。

    在农业生产上,实际上种子占据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小,价格上的些许变化,基本上对他没什么影响。

    既然达成了协议,方唯就让王松林去联系收购站,将手里的农优76全都卖了。

    大户也随即离开了瑶寨,他们和收购系统有长期协议,回去后还要叮嘱一下对方。

    收购站上门进行了收购,73.7万斤农优76稻种一共收入了116.45万元现金,同时还得到了购买稻谷的指标88万斤。

    “松林,把稻谷买回来,发放口粮。”

    现在的形势基本稳定,所以没有必要库存太多的粮食。

    方唯让王松林按照平均每人600斤的标准分口粮,随后就返回了队里。

    队里也需要分口粮,夏收之后出了很多事,郑虎按照平均每人500分了粮食,现在再按照这个比例分口粮,大家全年的粮食都吃不完。

    队里常年的稻谷库存减少到50万斤左右,不够的话随时可以购买。

    现在供应的粮食指标有效期增加到了1年,在1年之内可以分多批次去买,没必要占用大量的库存。

    过了一段时间,全地区和全省的粮食产量数据都出来了,全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为历年来的最好成绩。

    目前,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已经流向了邻省,成为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后,各种表彰会纷至沓来。

    郑虎不停的奔波在县里和地区,每次去都收获满满。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拿了一大堆,方唯懒得动弹,几乎每次都由他代劳。

    “三哥,这面墙已经贴满了奖状,再有新的奖状都没地方贴了。”

    盘莲花把方唯这段时间得到的奖状,全都贴在了墙壁上,整整一面墙已经没有了空地方,她还挺发愁。

    “没地方就先收起来,等你过以后再说。”

    方唯哈哈一笑,倒没有取笑婆娘的这点爱好。

    荣誉就应该拿出来展示,藏着掖着多没劲。

    “三哥,你说以后真的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吗?”

    盘莲花拍拍手,没有继续纠结奖状的事情。

    不过她又问了男人一个问题,就是报纸上天天宣传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听起来很动人,但她觉得要想真正实现恐怕会很难。

    “肯定会的,以后农业机械会更加普及,各种新机器新设备层出不穷。就拿你们竹器厂来说,今后也会有现代化的生产线,设计制图都是用电脑。

    未来,很多家庭都会拥有小轿车,去哪里都很方便,一脚油门就到了。各种家用电器会涌进千家万户,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等,会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

    方唯觉得理所应当,但盘莲花简直无法想象男人描绘的那一幅景象。

    怎么说呢,就跟做梦一样。

    “三哥,你说的真好!不和你聊了,我要去接小洁了。”

    盘莲花今儿休息,但两个孩子该上学的上学,该去托儿所的去了托儿所。

    这会儿时间差不多了,她打算去托儿所接小宝。

    方唯点点头,他知道盘莲花并不相信自己所说的,但对方在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得到。

    第二天。

    齐海洋和黄志刚等人来到了下塘大队。

    现在不管是哪一级的领导来队里,首先就要提育种的事情。育种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瑶岭公社特别是下塘大队,就是重中之重。

    而作为整个育种工作的核心人物,方唯自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齐海洋瞅机会和方唯单独聊了一会,特意解释了关于县育种基地的事情。

    “方支书,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希望把育种基地交给你来管理的。但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基地属于国有企业,没办法转变为集体企业。”

    现在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放宽,但在所有制和分配问题上,却步履艰难。

    当前的主流还是“农业学习大寨”,别说国有资产的划转就是个人和集体承包也不能开口子。所以,基地的那四万亩农田没办法交给队里来经营。

    这是原则问题,齐海洋几次向地区打报告都被否了。

    “多谢齐主任的关心!这事儿等以后再说吧。还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向你当面道谢,当时他们那些人整我的时候,你一直在为我仗义执言,谢谢了啊。”

    “谢我做什么?那些人倒行逆施,我当然要和他们作斗争。方支书,我呢,一贯的风格是对事不对人,希望你我共同努力,继续做好育种工作,好吧?”

    “好!希望齐主任以后多多支持我们的工作。”

    两人把话说开了,然后相视一笑。

    说起来齐海洋和方唯并没有太深的矛盾,在大是大非面前两人的选择是一致的,所以双方都有缓和关系的意愿,因此才会一拍即合。

    解决了这个隐患,齐海洋的心情很不错,中午在大队食堂吃了饭,直到下午才去了其他大队。

    全程,黄志刚的话都很少。他在县里属于小字辈,目前没什么发言权,所以很是小心谨慎。

    几天后。

    下塘大队和其他的16个大队,陆续采收了烤烟及其种子。

    烤烟的种子产量很低,当然种植所需的种子数量也很少,算是一种副产品。

    各大队都是第一次种植南光326烟草,但取得的成绩却令人欣喜,全公社17个大队一共产出烤烟2142万斤,平均亩产达到了612斤。

    另外还收获了28万斤,平均亩产为8斤。

    这些烤烟种子大概可以供应280万亩农田使用,精挑细选之下也能供200万亩农田使用。

    这是什么概念?全省的烤烟种植面积还不到200万亩,也就是南光326烤烟种子可以满足本省和周边省份部分地区的烤烟生产。

    烟草这种作物比较特殊,需要按照计划种植,否则根本卖不出去。

    瑶岭公社种植南光326得到了地区烟草局的大力支持,未来的品种推广也是由他们去完成,各个大队没有自主销售的权力。

    方唯和各大队也不是很在意,毕竟种子只是副产品,烤烟才是大头。

    更详细的数据还没有统计,所有的副业生产数据,要等到明年油菜收割之后才会出炉。

    下塘大队这边,烤烟的总产量为110.16万斤,实现收入275.40万元。另外产出的烤烟种子,估计还有40多万元的收入,加在一起也有300来万元的收入。

    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随着农闲时节的到来,大部分社员都都清闲了下来。

    大队剩余的知青翘首以盼,都在猜测什么时候才能返城,然而返城的消息却迟迟没有到来。这两年招工回城的名额明显减少了,不少人都陷入了迷茫之中。

    说实话,下塘大队的生活条件在当下来说还是不错的,一些偏远地区的知青,回城的心情更加急迫。

    上午。

    方唯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门外来了十几个知青想进有不敢进来。

    “都进来吧,站在门口畏畏缩缩的像什么话。”

    他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就起身把大家喊了进来。

    然后让人给大家端上来的茶水,椅子不够,又从别的办公室借了一些椅子过来,大家才陆续坐下。

    “说吧,有什么事?你先来。”

    方唯指了指其中一个知青,让对方先说话。

    实际上他对这些人干嘛来了心知肚明,这种事他解决不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情绪是需要疏导和宣泄的,要不然肯定会出问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