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320章 调整,寿终正寝
    说实话,最近各种有关稻种的消息,对于合作社来说都是偏负面的。各位理事以及合作社的中高层,都有些忧心忡忡的。

    今天听到方唯的一番话,大家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已经这么强大了。

    上一季的南光三号稻种已经全部卖出,下一季也就是明年春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左右都是赚钱,说不定还能赚的更多。

    这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方支书,人家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我看你是手中有牌笑看风云啊。其实,我们不跟他们打价格战是对的,因为咱们有更多的选择。”

    赵金生笑着开了一句玩笑,其他人对于方唯的信心也更足了。

    方唯笑眯眯的点点头,心里对于之前卖给浙地户稻种的决定感到很欣慰。看来以后还要继续扩大稻种的覆盖范围,毕竟开始有竞争了嘛,不能继续墨守成规。

    “接下来,社里应该成立一个新部门,也就是销售部。咱们不能只依赖供销系统和种子公司,也得有我们自己的推广销售渠道。”

    酒好也怕巷子深,虽然南光系列在本省的名头最大,但跨省之后这个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方唯建议合作社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销售和推广,具体叫什么不重要,但职能很明确,要帮助社里的产品扩宽渠道。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随即形成了会议决议,决定成立合作社的销售部。

    合作社缺乏销售方面的人材,赵金生建议把于浩等人请来进行培训,到时候,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总能发现可用的人。

    没办法,现在想外聘人才很困难,毕竟大家的观念转变也没那么快,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铁饭碗”。

    因此只能自己培养人才,好在17个大队也有不少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初中生和高中生就能当大用,这些人里面总会有部分成材的。

    方唯同意了这个建议,让在座的一名理事专门负责人员培训的事情。

    这次会议开的很成功,不仅打消了大家的顾虑,还补上了合作社的短板。以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却需要主动去开拓市场。

    这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也是方唯刻意为之的。

    其实他根本不怕所谓的竞争,对手再厉害还能比他更厉害?他可是有挂的男人,未来肯定会再推出更加优秀的稻种。

    只不过他不能这么做,什么事都靠他一个人,那岂不是会养出来一帮废物?

    因此,他需要合作社良性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有时候遇到一点挫折都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可以积累大量的经验,人员也可以加速成长。

    这次要不是大家都有点慌神了,他也不会召开这个会议。

    第二天。

    各位理事就开始动了起来,他们分工去各大队巡查,也派了专人去了育种中心。

    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这么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大家原本是一群农民,目前正在飞速的进步。

    方唯不慌不忙的去了瑶寨,没别的事,就是为了找王松林喝酒。

    “三哥,我现在有点明白你为什么不让寨子加入合作社了。寨子才是你最后的退路对不对?其实不加入也好,省得有那么多的麻烦事,反正一年下来的收入也足够了。”

    酒过三巡,王松林突然说起了方唯不让寨子加入合作社的事情。

    他虽然反应慢一点,但不算笨,最终还是想清楚了这里的弯弯绕。对方是故意把瑶寨游离于合作社之外的,其实也是保证了寨子的收益不外溢。

    就拿竹器厂来说,瑶寨占了一半的权益。这部分权益到现在还在,而下塘大队则把这部分权益出让给了合作社,虽然获得了相应的补偿,但终究是利益稀释了。

    还有就是瑶寨享有很多优惠的政策,要是加入合作社,这些优惠就没了。

    最后才是关键的一点,瑶寨是方唯最后的退路,一旦合作社出现遭遇不可抗力,他还可以退守瑶寨静待时机。

    “松林,你明白就好。”

    方唯没有多说什么,瑶寨保留自主性其实挺好的。

    接下来,两人又聊到了农优76稻种的事情。这个稻种的培育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背地里,农优76稻种所有权属于方唯,但在明面上却属于瑶寨。

    要是大面积推广这种稻种的培育,合作社就需要获得授权,并向缴纳一定的费用。

    这笔费用还是很可观的。

    方唯一边喝酒一边做了交代,王松林心领神会,表示自己知道该怎么办。

    这一次粮食大涨价,农优76稻种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每斤达到了2.58元,足足涨了1块钱。但这个价格还是偏低的,包括南光三号在内的稻种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三哥,来,喝起。”

    王松林和方唯把一瓶酒喝光了,两人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顿饭。

    方唯在山上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返回了家里。接下来要准备秋收工作了,事情挺多,不能到跟前才手忙脚乱的。

    于浩这段时间一直在社里给大家上课,挑选出来的销售人员经过培训,初步掌握了一些销售技巧。

    这玩意更需要的是实践,由于是他亲自带队,去了浙地及其周边的省份。这次出去,能有多少实际效果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锻炼队伍。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实际上有不少人对于南光三号稻种并不了解,更别提农优76稻种了。

    不管销售的效果有多大,但却在观上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中秋节。

    方唯和盘莲花去代销点买了几只鸡鸭,队里的养猪场还在扩充生猪的存栏数,所以就去圩上买了一些猪肉回来。

    现在吃猪肉还是很方便的,花钱就能买到,虽然比定量供应的价格贵一些。

    另外家里还买了活鱼,这样一来,鸡鸭鱼肉就齐全了。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前些年好了一些,起码物资的供应丰富了不少。

    这首先得益于粮食的连年增长,育种技术的进步、大化肥项目的投产,都在观上促使了农业的发展。

    况且内外的环境都达成了与世界经济交流的条件,改开顺理成章的激发了各种活力。

    所以农业为基础不是一句空话。

    过节这天,家里很热闹。

    不仅关老爷子和孙道人来了,方梅和田炳义两口子也来了,方平和田桂花肯定也不会落下,他俩的孩子都不在身边,两个人在家过节也没意思。

    大家开开心心的吃完饭,方唯把关老爷子和孙道人送了回去。

    一切都显得很正常,结果到了第二天,关老爷子一直没起来。孙道人觉得不对,冲进卧室一看,老爷子早没了气息。

    方唯在办公室看文件,阿姐跑来告诉他的时候,他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这一天。

    他一直呆在关崇阳的家里,帮忙操持着各种杂事。

    于浩也从外地赶了回去,昨儿过节他回去陪老婆孩子,接到电话马不停蹄的赶路,在傍晚前到了队里。

    阿姐和盘莲花哭成了泪人,一家人早把老爷子当成了自家的长辈,心里的悲痛不言而喻。

    方唯强忍着悲伤,开始张罗老爷子的丧事。

    于浩作为老爷子的衣钵传人,自然充当了孝子贤孙的角色。他需要披麻戴孝送老爷子最后一程,就连他婆娘和孩子随后也赶了过来。

    孙道人一下子仿佛老了几岁,整个丧尸的流程他来负责。

    老爷子年事已高,身后事早有准备。包括寿衣、棺材都是备好的,连坟地都是他自己选的。

    “老三,你也不要太难过了。老爷子一辈子风风雨雨,享受过了荣华富贵也尝尽了人情冷暖。不过他的晚年是幸福的,无病无灾寿终正寝,他终究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啊。”

    郑先发和郑虎都来了,郭永清也来了。

    郭永清劝了方唯半天,方唯的情绪倒是慢慢稳定了下来。

    出殡那天,二队的男女老少几乎都去送了老爷子一程,孙道人也不管那些,亲自做了法事,谁爱给他扣帽子就随便吧。

    老道的两个徒弟也来了,师徒三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只求一个心安。

    葬礼结束之后,孙道人就一病不起。

    斌斌这些天只要放学回来就会陪着老道,端茶递水,过了一个星期,孙道人才好了起来。

    这件事对阿公的打击也很大,老人家最近的饭量明显减少,有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

    方唯担心对方憋出病来,就陪着去瑶寨住了一段时间,直到对方的情况稳定下来才返回了家里。

    毫无疑问,主宅强大的属性加持并不能逆天改命,或者说,关老爷子的身体早就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硬是靠属性的加持以及药物的作用,才多活了这些年。

    方唯没什么好遗憾的,他已经尽力了。

    时间会慢慢的冲淡每个人心里的悲伤,转眼又到了秋收的时节。

    方唯和孙道人去了三清观,给关老爷子立了牌位,享受道观里的香火供奉。

    “孙老,你还回去吗?”

    在道观里再次做了一场法事,方唯得回去了。

    他征求了一下孙道人意见,如果对方不想回去的话,那就呆在道观也行,他会处理后续的一些麻烦事。

    这几年的主基调是拨乱反正,像孙道人这种被逼还俗的人士,都可以凭自愿回寺庙。

    “回去,师兄虽然不在了,但我在队里还能经常去坟地看看他。修行在哪里都可以,对你我恢复了道籍之后,我会把道观的主持之位传给大徒弟。”

    孙道人没有留在山上,他让徒弟去帮自己恢复道籍,但以后不会在山上修行。

    他更愿意在山下做一名医者,为大家解除病痛。还有一个更关键的,他很看重方唯的儿子斌斌,打算把自己的一身医术传给对方。

    这段时间,各大队紧张而又忙碌着。

    每天都可以听到机器的轰鸣声,经过处理的稻种源源不断的归入了粮仓,也给大家带来了希望。

    现在合作社的事情已经慢慢理顺,方唯还是秉承一贯的作风,不管具体的事务,把具体的事务交给了理事会和赵金生这个副理事长。

    他最近走访了好几个公社的几十个大队,和社员们聊一聊种植南光系列稻种的切身体会。

    这一季,还是种植南光二号稻种的农户占了多数,但也有部分农户种植了南光三号稻种。根据反应,南光三号稻种表现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平均亩产达到了1300斤左右。

    种子虽然贵一点,但产量更高而且稻谷的价格也更高。

    综合评判下来,种植南光三号稻种并不亏,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如果没有低价稻种抢占市场,南光三号稻种完全可以横扫全省,甚至还会波及到邻省。

    做完了抽样调查,方唯便在社里分别和收购站以及种子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谈判。但这两方都显得有点谨慎,毕竟上一季收购的南光三号稻种还有存货。

    这一季,合作社和育种中心一共产出了16800万斤南光三号稻种。

    “方理事长,我们打算收购5000万斤南光三号稻种。你不要误会,我不是说你们的稻种不好,而是我们的库存积压有点严重,需要时间来化解。”

    收购站方面,虽然话说的很漂亮,但只愿意收购5000万斤稻种。

    种子公司那边也差不多,同样愿意收购5000万斤稻种。

    方唯倒是觉得很正常,毕竟现在的“统购统销”政策正在瓦解,人家也得考虑是否会形成积压。所以他同意了对方的收购计划,给两方面一共卖出了一亿斤南光三号稻种。

    对方减少了收购数量,但在价格上提高了一些,是按照每斤2.18元收购的。

    合作社瞬间进账了2个多亿的资金,底气大大的增强。剩下的6800万斤稻种慢慢销售即可,倒不必太着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