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回八零小山村 > 第八十四章  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
    “等分了家,我们开荒种,就没人管了。”刘秋莲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憧憬。

    林守平想到要买拖拉机开荒,不由自主地看了看家里那点钱,连千把块都没有。

    他心里暗暗叹了口气,看来得加紧赚钱了。

    暮色渐沉,兴农大队的灶房里飘出阵阵饭香。

    刘秋莲跟着林守平洗完脸,踏着木质地板发出的吱呀声,慢慢走进温暖的灶房。

    油灯在墙角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林母已经把灶上热气腾腾的菜端到了小饭桌上,见两人进来,忙不迭地将筷子摆好。

    桌上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食指大动。

    “今儿个我去稻田地捡了些松菌,做了一锅汤。”

    林母将汤勺递给刘秋莲,脸上堆满慈爱的笑容,“还有昨天剩的肥肠和洋芋,趁热吃。”

    刘秋莲接过汤勺,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

    热汤滚过喉咙,暖意从胃部蔓延到全身,她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露出满足的神情。

    林母看着两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心疼:

    “饿坏了吧?饭还有,别气。”说着,又往两人碗里添了满满的饭。

    屋外的风吹得窗户咯吱作响,林守平突然想起什么,放下碗筷问道:

    “妈,马小林的医药费给了没?”

    “给是给了。”

    林母提起这事,原本温和的面容瞬间沉了下来,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我去大队拿钱时碰到孙二狗那不要脸的,还敢瞪我!我呸了他两口才算完!”

    刘秋莲搅动着碗里的饭,想起马小林满脸的血痕,不禁笑道:

    “她那张脸被你抓成那样,肯定气得要死。这些天估计都不敢出门见人。”

    “活该!”

    林母重重地将手中的筷子拍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整个青禾都知道她跟孙二狗勾搭,就马秋梅那傻的还蒙在鼓里。”

    说到这里,林母叹了口气,声音渐渐低了下来:

    “你们不知道,马秋梅那丫头多可怜。嫁给孙二狗时,那叫一个心甘情愿,谁知道这才几年,就被人戴了绿帽子。”

    “早晚会知道的。”

    刘秋莲放下碗,目光中带着几分怜悯,“这种事哪能瞒得住。村里人嘴上不说,心里都门清。”

    灶房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火苗燃烧的噼啪声。

    林母絮絮叨叨地说起代销店的事:“现在那儿天天热闹得很,后院摆了好几桌麻将。有些男人天天泡在那儿赌钱,把家底都输光了。连隔壁村的都跑来凑热闹。”

    “队上那些爱嚼舌根的,咋没人去告诉马秋梅?”

    林守平嘴里塞着饭,含糊不清地问。

    饭粒沾在嘴角,被刘秋莲瞪了一眼后,他才不好意思地擦了擦。

    “人家夫妻的事,谁愿意去管?”

    林母白了他一眼,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爹去陈家问过狗子的事了。他们说要带红纸包两块钱去抱,这样狗子才会认主人。”

    林守平应了一声,继续埋头扒饭。灶房里飘着饭菜香,外面的风声渐大,吹得门帘不停晃动。

    “对了,你姐下午来过。”

    林母转向刘秋莲,脸上带着几分担忧,“好像有心事的样子,你明天去看看。”

    “明天货不多,让守平自己去泰和就行,我去看看姐。”刘秋莲点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担忧。

    林守平一听就急了,筷子差点掉在地上:

    “天没亮就让我一个人去?路上那么黑,万一遇到什么事怎么办?”

    “让你三哥送你到柏油路。”

    林母没好气地说道,“记得留些钢筋做门窗。对了,路上小心点,别让人占了便宜。”

    林守平连扒了两碗饭,还觉得不够,又舀了些饭拌着汤吃。

    饭桌上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他们说起村里的闲事,说着说着就笑作一团。

    吃饱后,林守平突然提议:“莲儿,听人说林一福今天回来,我去看看他回了没?”

    正在收拾碗筷的刘秋莲转过身,狐疑地看着他:

    “这么晚了,就算回来也睡了。你不会是想去找孙二狗的麻烦吧?”

    “哪能啊!”

    林守平嬉皮笑脸道,脸上带着几分讨好,“我是想找林一福帮忙,他在木厂当守林员,对山里熟,带我去找些厚朴卖钱。”

    刘秋莲看着他闪烁的眼神,心里有些不安,但想了想还是点头同意了:

    “行吧,林一福为人老实,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林守平一得到应允,立马起身往外走。刚到门口,又转身问道:“三嫂,三哥在哪?”

    “后院搭架子呢。”张冬梅应道,正要给他分菌子和黄鳝的钱。

    “你给秋莲吧,我先去找三哥。”林守平匆匆往后院走去,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灶房里,几个嫂子看他急匆匆的样子,不禁笑着议论起来。

    油灯的光影下,她们的表情忽明忽暗。

    “老幺怎么这么胆小?”钱玉兰笑着说,“以前可不是这样。”

    “可不是。”张冬梅附和道,“该不会是小时候被什么吓着了吧?”

    “连秋莲都不告诉,肯定是不好意思说的事。”三嫂捂着嘴偷笑。

    暮色四合,山村的夜晚格外安静。

    林母坐在堂屋的老木椅上,一双沧桑的手攥着衣角,神色复杂地看着眼前的几个儿媳妇。

    油灯的光晕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跳动,投下斑驳的阴影。

    “你们是不知道,今天张金富来找我,神气活现地说她家儿子要当官了。”

    林母语气里带着几分讥诮,“什么联络官,听着就不像个正经差事。”

    刘秋莲正在纳鞋底,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令人心酸的画面在脑海中翻涌。

    她清晰地记得,就是从这件事开始,大房一家的悲剧逐渐展开。

    “张婶子家这是要发达了?”

    张冬梅放下手中的针线,眼里闪烁着羡慕的光芒,“要是真当上官,那可不得了。”

    钱玉兰手里捏着一块打补丁的衣裳,眉头微蹙:

    “这事听着就不对劲。城里人多的是,为啥偏偏找咱们乡下人?”

    “你是不知道,”

    林母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那个所谓的贵人,说是要筹钱解冻什么宝贝。只要凑够了钱,不光有奖励,还能分到城里的房子,连户口都能转成国家户口。”

    屋外传来蛙鸣声,断断续续地应和着林母的话语。

    “这么好的事?”张冬梅双眼放光,“要是真的,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刘秋莲放下手中的针线,轻声说道:“娘,这事怕是有蹊跷。”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担忧,“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么好的事,怎么轮得到咱们乡下人?”

    林母欣慰地看了眼刘秋莲:

    “秋莲说得对。你们几个可别被骗了去,钱财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