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过日子,都得靠娘家撑腰,既然是舅家那边人提的,小兰阿娘估计也不好拒绝,不然跟娘家闹得失和,以后可没人帮她了,而且家里的丫头,也没那么要紧,倒底是儿子更重要。”
“呵,我看你们这些人,就是只看重儿子,看不上丫头,丫头若是出息了,可不比儿子差,看看杜青娘,人家多厉害,不比养儿子强啊!”
“杜青娘也就那么一个,就咱们村里,出息的男儿还是更多。”
“那你知晓,这些出息的男儿,可都是靠着杜青娘起家的,没有青娘,他们又算什么,倒底是女儿家更出息些。”
这话一出,众人还真没法反驳了,事实可不就是如此么,若没有杜青娘带领,村里这些人家,又哪里能赚到钱,日子怕是过得还跟以前一样苦哈哈的。
“算你说得有理,但杜青娘这样的,也只有她这么一个罢了,是咱们好运气能遇上,更多的丫头还是没出息。”
“不出息那是家里没好好养,若是家里把丫头养得好,未必没有出息,就算比不上青娘那样的,怎么样也比其他人强点吧!”
“我可跟你们说,我现在对家里的姑娘都费心了许多,她们弟弟去上学,我就让他把学堂里学到的东西,给几个姐姐也教一教,不说能学到多少,但凡能多识得几个字,也是好的。”
“呵,说得好听,那你怎么不连着家里的丫头,一起送去学堂念书。”
“我倒是想送,但学堂里不收女娃,能有什么办法,城里的女子学堂倒是收,但我也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让她们进学,说来说去,还是家里的钱不够多,若是有足够多的钱,我肯定也送她们去女子学堂。”
她们这样的妇人,原本也没听过什么女子学堂的话,不过村里出了个杜青娘,连带着让她们也多了些见识。
这话说得,大家都不免若有所思起来。
其实都是自己生下的孩子,只是大家都看不起姑娘,只看重儿子,自是有样学样,而且姑娘家嫁人后,一年都回不了几趟娘家,对家里也确实没什么助益,如此一来,大家自然就觉得,养姑娘是没用的。
但若是能养出个像杜青娘这样的,那对家里真是太有用了。
“我怎么听着这话,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怎么就没道理了,若是家里的姑娘出息,手里有钱,又岂会不帮扶娘家,不帮扶,那也不过是在夫家日子不好过,自己都护不了自个,又哪来的余力帮扶娘家,谁家养的姑娘,也不是白眼狼,不过是实在没那个能力罢了!”
这一说,大家心里,也都有点不是滋味起来。
她们可不就是过来人嘛,娘家有难处时,也想倾尽全力相帮,但自己又没什么本事,而夫家这边也看管得严,手里都攒不下几个私房钱,又能拿什么帮,娘家人便又觉得狠心绝情,婆家人还觉得她一心为娘家,真是两边不讨好。
一时,大家都沉默起来。
“唉,现在日子好过了,倒是没怎么想过以前的事,这会儿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恨不得自己死了算了,好在是熬过来了。”
“是啊,咱们活到这岁数,也算是经过不少事的人。”吃过苦,现在也能享福了,但这都慢慢熬过来的,有那熬不过的,年纪轻轻人就没了,但谁又能记得她,人家转头又能再娶房媳妇回来。
“提起这些事,怎么就那么让人难受呢!”
“哼,你们自己也知道难受啊,家里的姑娘以后就不会难受吗,倒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多少也心疼些吧!”
“我昨儿还打了家里的丫头,觉得她不该跟弟弟争,这会儿倒觉得不应该了。”妇人脸上有些懊悔之色,不过随即又道:“我不应该动手的,若是丫头出息了,也会帮她弟弟一把不是。”
听听这话说得,还是一味的偏心儿子,不过好歹还是知道,该对姑娘好点,这也算是不错的了,毕竟根深蒂固的想法,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扭转的。
“对了,你们刚才说,去城里找青娘帮忙,说城里的人家!”
“嘶,刚才说那么多,你就只记得这个啊,城里的人家,是那么好说的吗,人家能瞧得上村里出来的姑娘,门不当户不对的,以后嫁过去,日子怕也不好过,还是说个差不多的人家更好。”
“你懂什么,若是能嫁到城里,不愁吃穿,还不用下地干活,也能轻松许多,怎么也比嫁村里人家强,若是有点什么好机会,还能提携一下家里人,再说了,就算不图这些,在城里有门亲,说起来也好听啊!”
不过认真说起来,真要是谁家的姑娘嫁到城里去,也确实是很风光的,而且能在城里过活的人家,也确实比村里强。
“刚刚那话,倒是提醒我了,我得去城里找找青娘,看她能不能帮家里丫头说门城里的亲事,只要对方的日子过得下去,我也不挑什么,就是聘礼少给些也都成。”
原本还在说好好养丫头的话,但现在突然说嫁去城里,顿时让大家都动了心思,虽然说是门不当户不对吧,但能嫁去城里,也确实是很风光的事,城里人的日子过得好,这谁不知道啊!
就是城里那路,都宽敞平坦,还是石板子路,即便是下雨天出门,也不会带起一脚的泥,走着还平稳,不像泥土,一不小心脚下打滑,能直接摔到田里去,年轻人摔下去就能爬起来,上了点岁数的,这一摔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对比起来,城里人过的日子,还是很让人羡慕的,说什么为姑娘好,嫁个好人家,难道不是为她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