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60年代,系统暴击抽奖爽翻天 > 第307章 小麦高产
    1964年6月10日,李家村小麦准备收割了。

    当初种的可是济麦22高产优良种子。

    李锦秋目标:不低于亩产400公斤。

    当小天开着联合收割机下地时,爷爷,老爸,修阳大爷,大伯他们都很期待,看看这小麦种子是不是也像去年水稻种子一样神奇,能亩产400公斤。

    村里的老人今天都来了,他们迫切想要第一时间确认是不是高产,虽然从长势来看,应该不低,但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不到半小时,一亩地就收割完毕,老爸赶快让人称重。

    “多少?”爷爷呼吸急促。

    “461公斤。”

    “呼!”爷爷兴奋极了。

    老爸他们听后也是呼吸急促,高产,绝对的高产!

    这下小麦,水稻都有高产种子了,他们李家村大队再也不担心粮食问题了。

    现在有了水井和高产种子,啥都不怕了。

    刘书记也是下午就来到了李家村大队。

    “刘书记,你消息可够快的。”

    “李队长,你们大队小麦高产,都传到隔壁公社了,林县长都知道了。”

    “我懂,我们留一些种子,其他的全部兑换给你们。”

    “通透,我替林县长,其他大队谢谢你了!”

    “都是一个公社的,说那话。”

    小麦可是县里,乃至整个豫省的主粮,除了信阳和南阳一些地方产水稻,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种植小麦,可见小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少老人捧着小麦种子,流出了激动地泪水。

    “爸,妈,你看见了吗?高产小麦,亩产400多公斤,我们再也不会挨饿了。”

    “我们李家村从此拥有了高产小麦种子了!”

    “天可怜见!如果以前有这种子,会少饿死多少人啊!我那可怜的七娃。”

    ......

    老人对粮食的执着是无法想象的,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不用担心饿肚子了,但粮食,永远是老百姓最在乎的,何况豫省还是一个粮食大省。

    晚上李锦秋和苏秀荷一番动作,累的大汗淋漓,洗漱完之后,躺在床上。

    “你风扇不要对着孩子们扇。”

    “我知道了。”

    现在家里配了好几个风扇,每个房间一台,厅一台大的,有钱就是任性啊,任谁看到也会惊叹:造孽啊!

    “小麦亩产461公斤?”

    “是的。”

    “太好了!这下北方可以大力种植了。”

    “还得两年,种子没多少,还有种子还得研究和优化,肯定一代不如一代的。”

    “我知道,再怎么不好,也比现在的好多了。”

    “嗯。”

    “杏子和桃子有些结果了,你知道吗?”

    “真的?”

    “嗯,小妹下午回来说的,今天她和楠楠,胜男她们几个去桃树林玩,看到的,已经都快熟了。”

    “爸应该知道的,也没听他和我说啊。”

    “应该是忘了。”

    第二天早上,李锦秋问老爸:“爸,你是不是知道桃子和杏子有部分结果了?”

    “是啊。”

    “看我,都忘记和你说了。”

    “估计,再有半个月就可以采摘了。”

    “多吗?”

    “桃树有435多棵结果了,杏子有330棵结果了,我专门让人统计的。”

    “还不错嘛,蜜橘,苹果和梨树,估计明年也会结果了。”

    “嗯,应该可以,3年一般有可能。”

    “不过,小秋,虽然结果的不多,但也有700多棵了,你打算怎么办?”

    “先问下供销社和机械厂要多少,剩下的再说。”

    “好吧。”

    李家村的高产小麦如同旋风一般刮了出去,很多县都来到鸾川县,搞的林县长头大。

    李家村今年一共种植高产小麦也才100亩,一共收获91688斤,平均亩产458.44公斤。

    他们自己还要留3000斤种子呢,加之鸾川县也需要不少,哪还有多少给其他县的。

    “老林,咱们什么关系,我不要多,就给10000斤。”

    “我说张大炮,你胃口可真大,张口就是10000斤,你怎么不去抢?”

    “老林,我和张大炮不一样,我们洛宁只需要5000斤就行了。”

    “老林,我们伊川给3000斤就好。”

    “各位,听我说,李家村一共也才收获9万多斤高产小麦,能当做种子的也才8万斤,县里其他公社都等着要呢。”

    “李家村留了3000斤,其他6个大队,每个大队3000斤,这一下就出去2万多斤了,哪能给你们这么多?”

    “我们洛阳专区辖14个县,剩下6万斤,每个县也只能给4000多斤,你们张口1万斤,8000斤的,怎么可能?”

    “老林,那这样,我要5000斤,这总行了吧?”

    “张大炮,没用,你们去找张市长吧,这事情由他做主,我管不了。”

    “老林,你看我们的关系...”

    “黄算盘,你不用跟我打算盘,找张市长。”

    李锦秋不知道此时县里可热闹了,林县长也是头疼并快乐着。

    6月20日,本来艳阳高照的,突然天气骤转阴,雷公炸响,倾盆大雨漂泊而下。

    起初李锦秋也没在意,认为就是平常的下个大暴雨而已。

    但两天时间已过,雨势依旧没缓,现在不说稻田里已经都满了,连河里都是满了。

    “坏了,这不会引发洪水吧?”

    “不会吧?”老爸惊叫。

    “看这天气有可能,爸,我们必须做好防洪准备。”

    “我们大队貌似不用担心,就是曹围子大队和白庄大队地势比较低,很容易发洪水。”

    “嗯,也不知道刘书记和林县长怎么想的。”

    ......

    此时林书记紧急的来到县里。

    “林县长,我们公社,曹围子和白庄岌岌可危啊,该怎么办?”

    “水位到哪了?”

    “已经进到家里了。”

    “那还不赶快撤,不要命了?”

    “可是,他们不听啊,劝不动!”

    “我跟你走一趟,必须让大家撤离,这雨还没有停,万一房子塌了就完了。”

    说完,林县长披上雨衣,带头出去,刘书记赶紧跟上。

    “老三,林县长和刘书记到曹围子去了。”

    “那里现在怎样?”

    “水已经到家里了,再不走房子恐怕会塌的,后果不堪设想。”

    “爸,我们做好准备,把大队没分发的小麦准备好,到时救援。”

    “不给大家分粮了?”

    “特事特办,用钱补吧,现在曹围子和白庄急需粮食,相信大家会理解的。”

    “好的,我会和大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