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 第087章 第一家工厂
    昨天的销量,扣除电子表的成本之后,是收入了3023.5元,再扣除给刘二、苏建国、胡建强、刘胜利的销售提成319元,陈松的纯收入是2704.5元。

    再加上今天这些收入,陈松只靠电子表就赚了4350块钱,这还不算卖衣服的收入呢。

    陈松已经完全回本了!

    有人可能就问了,你辛辛苦苦跑这一趟,这不是才刚刚回本吗?也没见你赚着什么钱啊?

    但你可不要忘了,陈松还购入了生产纽扣的机器设备呢,还打通了进货渠道,还带着自己的团队增长了见识,还让同伴们每个人都赚到了钱。

    这些难道不是隐形的收入吗?

    上午九点左右,苏建国几人就把电子表全部卖光了,返回了胡建强家。

    陈松把账拢起来,然后又在胡建强的带领下,去查看了城南那个废弃的小学。

    木质的大门早就坏了,直接就没有锁,陈松几人进入院中。

    场地比陈松预想的要大一些,足足有五间屋子,只不过都是土坯房。

    屋顶上还有几个破洞,下雨下雪时会漏水,需要修补一下。

    院子倒不算小,原本是当做操场用的,只是现在那黄土地上已经长满了齐膝深的荒草。

    通过那破破烂烂的窗口往屋里看,还有一些破旧的课桌和板凳,这倒是个意外收获,将来可以让工人们临时休息时使用,也可以用来放一些物品。

    整个场地都透着一股荒凉、破败、萧瑟的景象,但这里却是有电的,因为陈松看到有一根电线从外面扯了进来。

    陈松微微皱眉,对这个场地不是特别满意,但现在能搞到这样的地方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

    中午几人回家吃饭,下午的时候,陈松让他们带上镰刀、锄头等工具,去把那个院子里的杂草清理干净。

    而他自己则是直奔县里的相关的机关单位而去。

    由于他租的是公家的场地,所以原本的手续是非常繁琐、复杂的,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别想把手续办完。

    尤其是陈松的户口还在迁移之中,并非本地的户口和身份证,所以这手续办理起来就会更加复杂,甚至连能不能办成都不一定。

    幸好有刘正平这个第一号大佬提前打了招呼,确实是非常给力的。

    在他的推动下,所有的部门全部开绿灯,一切从简,提高效率,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给陈松办完相关手续了。

    陈松拿到了钥匙,正式接手了这片场地。

    这也是他这一世开办的第一家工厂!

    以他目前手头上的资金,开一家大工厂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先从这样简单的小厂子开始搞起。

    这本来就是一所荒废的小学,县里把它租给陈松,也算是废物再利用了,再加上有刘正平的关系在,所以租金非常便宜。

    每个月3块钱的租金,对陈松来说简直就像白捡的一样。这也是令陈松比较满意的一点。

    陈松拿到钥匙以后,立马去雇了几个泥瓦匠来帮他修复房顶,顺便把窗户也修好。

    幸好现在还没下雪,要不然这四面透风的地方,怎么让工人来干活啊?

    院子的杂草已经被刘二和胡建强他们清理得差不多了。

    然后他们又进入屋子去打扫卫生,将暂时用不到的课桌板凳搬到一边。

    第二天,他们和泥瓦匠又收拾了一整天,才终于将这地方修复得差不多了。

    傍晚时分,陈松雇了几辆骡车,把生产设备从胡建强家的院子里搬到工厂,放进屋里。

    第三天上午,他们试了一下水电,发现基本都能正常使用,陈松就试着生产了几颗纽扣。

    因为在五羊城的纽扣厂参观的时候,陈松凭借自己那超强的记忆,将整个生产过程都记下来了。

    前两次的试制,都失败了,陈松吸取经验和教训,第三次就生产成功了。

    至此,陈松已经将整个生产流程全部掌握下来,到时候就可以教给工人们了。

    下一步就是要招聘工人。

    因为有两台注塑机,若是同时开动的话,就需要两名工人。

    然后是切片机,也需要两个人。打孔机也是。

    最后是角磨机,因为打磨和抛光比较费时间,所以至少要4个人,才能跟上前面的速度。

    也就是说,陈松要招聘10个工人。

    他本来是想从河东村里再招聘10个人,但考虑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因为河东村的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种植大棚,那玩意非常耗费人力。

    而且陈松敢保证,等他们尝到甜头以后,必然会再建造更多的大棚,到时候每家每户能忙得过来就算不错了,肯定不能再出来做工了。

    而且河东村离这边比较远,每天的通勤都是个问题。如果不让村民们回家住,陈松就要给他们解决住宿的问题,还要给他们管饭,这就提高了成本。

    况且村民们肯定也不愿意整天抛家舍业的在这里做工。

    所以陈松还是决定,就从县城里招人。

    这样他们每天都可以回家,陈松就不用给他们安排宿舍,每天下了班也可以回家吃饭,陈松就不用管他们的午饭和晚饭了,能节约很多成本。

    这个年代可没有劳务市场,所以陈松他们只能手写一些海报,张贴在各个大型街头,并且通过喊话的方式来招人。

    一整个下午的时间,终于招聘够了人手,陈松给他们每天的工资是一块钱。

    然后他带领这些人进了厂,给他们安排了岗位,然后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该如何做。

    其实这个活并不属于重体力活,而是需要细心、耐心,比如打孔、打磨这些步骤。

    工人们一看,每天的工作强度并不高,而且还比一般的工人赚得多一点点,顿时也感到十分满意!

    干这个活,会有一些气味和粉尘,所以陈松就给每个工人都配备了口罩,并严格要求他们在做工时必须佩戴口罩。

    不论天气再热或者再冷,都不得摘下口罩,并且强调这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