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 第100章 总动员
    苏建国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砸得懵逼了。

    他疑惑地问道:“姐夫,为啥不让建强哥当厂长啊?他比我聪明,也比我有能耐。”

    “而且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要是让建强哥跟他母亲搭档,那不是更好吗?”

    陈松只是随口答道:“他现在已经有纽扣厂了,再管理服装厂的话就忙不过来了。”

    有些事,苏建国现在还理解不了。

    但这些话,陈松却是不能明说出来的。

    按照陈松的设想,等服装厂建立起来之后,孟庆萍就是技术顾问,相当于二把手,占有10%的股份。

    厂长是一把手,也占有10%的股份。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胡建强现在看上去很值得信赖,但正所谓“财帛动人心”啊,谁能保证他将来在金钱和财富的面前还能保持本心,而不会沉沦呢?

    到时候如果他的思想变了,跟他母亲两个人联合起来同流合污,一个是厂长,一把手,一个是技术顾问,二把手,那这个服装厂不就变成他们的家族企业了吗?

    到时候他们联手想办法做假账,或是把陈松架空,那这家服装厂还有陈松什么事了?

    不能怪陈松多疑,而是他前世见过太多类似的事件了。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小心一些总无大错。

    在陈松看来,苏建国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这小子虽然老实木讷一点,能力也略有不足,但胜在忠心耿耿,胆子也小,没有胆量背叛陈松。

    而且他办事细心可靠。

    将来,胡建强管理纽扣厂,没法把手伸进服装厂这边。

    孟庆萍虽然是服装厂的二把手,但上面有苏建国这个办事可靠细心的厂长在压着她,她也不敢乱来。

    如此相互制衡,才是陈松想要的结果。

    当然,没有人喜欢被身边的兄弟们背叛,陈松也不希望将来和兄弟们闹翻。

    这只是提前做的一点预防手段而已。只要胡建强不动那些歪心思,那他们依然是最好的兄弟。

    ……

    苏建国不知道陈松是怎么想的,只是答应道:“哦哦,姐夫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事干好,争取不给你丢人!”

    他不想考虑太复杂的事,反正陈松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呗。

    当天下午,胡建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陈松要的10台缝纫机搞回来了。

    幸亏陈松只要10台缝纫机,百货大楼又刚上了一批新货。

    柜员一听胡建强要这么多,直接就傻眼了,觉得自己做不了主,于是就立刻把霍爱民经理喊了过来。

    霍爱民一听是陈松要的货,立马就大手一挥,一路绿灯,直接把10台缝纫机给批下来了!

    这次进货的缝纫机,加上之前剩下的2台,正好凑够了10台,全被胡建强给包圆了。

    说来也是巧,如果不是正好赶上百货大楼进货的话,恐怕胡建强就只能去古安市里买缝纫机了。

    霍爱民还非常贴心地找了几辆马车,帮着胡建强把机器运到厂里。

    陈松指挥着大家把缝纫机搬进屋里,拆开包装,就算是准备就绪了。

    这个小学一共有5间土坯房,纽扣厂只占了西边的三间。

    陈松就把服装厂放在的东边的两间屋子,中间打通了一个门,让这两间屋子连接起来。

    西边三间也是如此做的,这样就把整个纽扣厂也在室内连接起来了。

    胡建强跟陈松请了个假,说是第二天要回姥姥家请他老妈出山,陈松批准了。

    他让苏建国第二天顶替胡建强一天,然后就赶着骡车回河东村了。

    今晚他肯定要回去好好陪陪苏梅的。

    ……

    第二天清早,陈松就骑着自行车直奔县里而去。

    按照他和刘正平商量的计划,大棚模型必须要开始建造了。

    昨天下午的时候,刘正平就给各个乡镇下达了一条命令,让各个乡镇的负责人,以及每个村的支书,都分批来县里开会。

    每个村还要尽量出一个泥瓦匠,和一个擅长种植蔬菜的人,跟着本乡镇的负责人一起来开会。

    因为陈松要给他们统一培训大棚知识。

    县官方大院的后面就有一片空地,此时已经有一大批泥瓦匠等在这里了。

    这是刘正平从整个县城抽调出来的。

    陈松指导着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建起一座大棚,人多力量大,一上午就建造出来了。

    反正陈松只是要一个模型,所以也不用等泥土完全干透才能投入使用,只要能方便他讲解就行。

    下午的时候,第一批“学员”就来到了官方大院。

    刘正平亲自主持会议,先给大家画了个大饼,讲述种植大棚的好处,以及农民的收入能增加多少。

    众人都是听得两眼冒光,有了这个技术,老百姓的收入就能提高很多啊,生活水平自然也会改善很多!

    刘正平见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得非常高昂了,于是就让陈松作为总指导员出面,给大家讲了几句话,然后就带领众人移步到大院后面的大棚。

    陈松细心地跟他们介绍大棚的建造过程,还有种植大棚的技术要点,如果有人听不懂,他就再讲一遍。

    反复地讲了几遍之后,确保这一批“学员”都听懂了,这才放他们离开。

    这些人回去以后就是技术员了。

    以后村里谁家要想建造大棚、种植蔬菜,都要请他们帮忙。

    那当然是不可能白帮忙的,他们也能从中获得一点好处。

    把这第一批学员送走之后,已经是黄昏时分了,陈松也没回家,直接来到纽扣厂。

    胡建强已经回来了,而且果然把他老妈请了回来,已经安置在家里了。

    陈松听说胡建强想卖房子的事之后,心里一动,他正好在县城里还缺一个据点。

    以后他的大部分时间肯定都要在县城里待着了,有时候忙到太晚就不回河东村了,总是住在胡建强或刘胜利家也不太方便。

    于是他干脆把胡建强的那个小院儿买了下来,胡建强也不会跟他要高价,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第二天早上,陈松就带着胡建强去县里办理过户手续。

    在这个年代,房产过户手续可是大事,办理起来非常麻烦,即便有刘正平帮忙,最少也得三天的时间才能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