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娟有些哽咽地说道:“小……小陈,这首歌是写给……经历过艰苦卓绝奋斗的……前辈们的歌吧?”
她原本以为陈松写的歌曲都是情啊爱啊之类的,以儿女情长为主题的歌曲。
能写出像上午那样一首爱国的歌曲已经很难得了,没想到下午竟然又出现了一首,而且还是那么经典!
见到陈松点头,方文娟顿时见猎心喜,说道:“小陈,这首歌能不能给我唱啊?我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拿到部队上去推广!”
陈松笑道:“当然可以啊,您能看上这首歌,是我的荣幸。”
徐海婷心里老大的不乐意,因为陈松本来是写给她唱的,没想到竟然被老妈截胡了一首!
她也觉得这首歌特别特别棒,她也想亲自唱。这首歌何止是适合在部队上推广啊,更适合在全国推广!
但既然老妈开口了,而且好不容易允许她唱歌了,她就不跟老妈争了。
给老妈一首歌,哄哄她开心,让她多多支持自己的事业,徐海婷觉得自己也不亏,反正陈松的歌曲那么高产,让陈松再写几首歌补偿自己不就行了?
后来,这首歌在陈松亲自悉心地编曲下,终于录制完成,被方文娟拿到部队上去试播。
这首歌立刻就一炮而红,方文娟也没想到自己到了这个年纪,竟然凭借这首歌又火了一把,而且是比以前更火,简直就是火出了天际啊!
然后就立刻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买断了这首歌的版权,在全国大力推广!
各个广播电台,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行业,全都在重复播放。全国老百姓们都对这首歌耳熟能详,张口就能哼唱几句。
尝到了甜头的方文娟,后来又跟陈松讨要了几首爱国歌曲,也依然是大受欢迎。
就连她那许久未曾升迁的军衔,也因为立下了功劳而再次往上提拔了一格。
凭借这首歌,以及那首《龙鳞》,耳公这个艺名也是变得家喻户晓,全国皆知。
国家觉得那首《龙鳞》也很爱国,能够提升国民的士气,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所以把那首《龙鳞》的版权也买断了,在各个收音广播电台和音乐渠道大力推广。
耳公这个艺名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
后来他又相继推出了几首爱国歌曲,也都是火爆无比,大大提升了百姓们的爱国热情,于是国家就赠与耳公“爱国音乐人”的称号。
不仅如此,陈松还找人把一些歌曲翻译成别的国家歌词,销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资金。
比如,他把一首名为《最初之梦》的歌曲翻译成《骑在金龙的背上》,一首名为《天之涯》的歌曲翻译成《竹之声》,推往东方海上的隔壁小国,立马就大受欢迎!
他的大部分歌曲,都被那个小国的歌手们翻唱成风,甚至有一些歌星专门靠翻唱他的歌曲而成名。
那个小国的绝大部分歌手,都或多或少地翻唱过他的一两首歌曲,从而让自己的名气更火。
所以他的歌曲,也被号称是养活了那个小国的大半个娱乐圈。
还有东方隔壁的另一个半岛小国,专门靠蹭别人的文化而出名,他们认为孔子是他们国家的,中医是他们国家的,孙悟空是他们国家的,连耳公和他的歌曲也是他们国家的!
为此,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陈松,还专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对此事进行澄清,并痛骂那个小国的厚颜无耻,还在各大媒体上发长文,痛批该国,导致那个小国在世界上名誉扫地,大大的丢了面子。
陈松还推出了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推往世界各地,都受到了无比的欢迎,被世界各国的歌手们反复地翻唱成各种版本!
比如有连续三届名为“生命之杯”的国际球赛盛事,主题曲都是由耳公创作的,在各国球迷之中风靡一时,风头无两!就连一些不是球迷的人也能哼唱几句。
而且这个耳公的歌曲,风格极为多变,几乎就没有他不擅长的风格,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这些歌曲为陈松所在的龙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于是,有些国家的官方就痛骂耳公是在进行文化输出!
但陈松却更喜欢“文化侵略”这个名词!
当年很多国家对龙国做过的事,这一世,陈松岂能不让他们也尝尝这个滋味?!
既能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又能给自己赚钱,还能报上一世的一箭之仇,陈松当然是乐在其中的!
国内的很多歌星都想找他约歌,就连国际歌坛的一些天王、天后级的巨星也想找他约歌。
但耳公从来不为国外的歌手写歌!
就算是国内的歌手,他也很少给除了采薇之外的其他人写歌,所以有人戏称他是采薇的“御用作词作曲人”,更有人造出绯闻,说他和歌坛天后采薇的关系有猫腻!
陈松对于这些绯闻都是一笑置之,至于他和徐海婷之间是否真的有猫腻,就只有他和徐海婷这两个当事人知道了。
在后来的年头,龙国也出现过其他几个惊才绝艳的作词作曲人,出过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被人们称为“音乐教父”。
但耳公却是被全世界的人们称为公认的、唯一的“音乐教皇”!
教父和教皇之间的差距何其之大!
耳公主宰世界歌坛数十年,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耳公还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特点,那就是低调!
他几乎从来不出席任何音乐盛典,也几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就算偶尔出现一次,也是要么戴着口罩,要么戴着墨镜,无人能得见其真容,甚至连正面的照片都没留下过几张。
在这个通讯极其落后的年代,几乎没人知道“音乐教皇”耳公就是那个文坛知名的大文豪“东木”,也没几个人知道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就,更没人把他和那个富可敌国的大富豪、松梅集团的创始人陈松联系在一起。
这是因为,第一,陈松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获得过那么多的荣誉,还赚了那么多的钱。
以免树大招风,被有心人给惦记上。
第二,陈松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商人,自己的本分是经商,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两个字——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