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邑靠近离宫的一个闾里,秦越人按照扶苏的吩咐,把车驾停在了闾门口。
就在秦越人困惑,怎么把华盖驷车停在了离宫相隔一个巷子的闾里门口,没有直接进入离宫。
即便这处闾里与离宫只有几步路的距离。
“那座大夫宅院如何?”
扶苏指着闾门右侧的一座五级大夫宅院,满脸笑意:“城里不比乡野,五宅的宅院已经算是很大的院落了,那座宅院曾经是咸阳一名贵族买的一座院子。”
“后来触犯了秦律,宅院被充公了。”
“当是一座美宅。”
秦越人盯着那座五宅院子,频频点头:“门桑十木,在寸土寸金的城内能够种植十棵桑树,当是一座很好的美宅。”
门桑十木的意思是门口种了十棵桑树。
秦朝的音调与后世不同,桑树没有后来的谐音忌讳。
直到唐宋时期,因为桑与丧谐音,才出现禁忌。
秦代的桑树是重要经济作物,养蚕制丝,门前种桑树很常见。
骊山邑的地位不下于咸阳,在始皇陵邑买房置地的秦国贵族不在少数,门口能够种植十棵桑树,可见宅院的规模很大。
按照扶苏的说法,一座五级大夫的宅院,也就是五宅。
四千多平米!
哪里还是宅院,后世的别墅也不够三四百平米,四千多平米相当于一座小园林了。
“赏给你了。”
扶苏笑容温和的说道:“阻拦了桑木火烧骊山陵,又能以五人抓捕数百人,这座五宅就赏给你了。”
“赏给我!”
秦越人的呼吸粗重了,看着那座五宅,心中一片火热。
国人对于房子和土地有着异样的执念。
只要是个男人都有住别墅的梦。
秦越人得到的赏赐,何止是住上了别墅,直接在市中心最金贵的地段,有了一座私人小园林。
还是带有产权的小园林。
秦律严苛,非常重视个人的财产。
只要是有产权的土地,谁敢强占一分地,就会受到秦律严惩。
“多谢长公子。”
秦越人郑重下拜:“小吏得到长公子这般的厚赐,心中感激不尽,一定尽力完成长公子交代的每一件公务。”
他这句话没有华藻的词语。
只有两个字。
务实。
“哈哈。”
扶苏先是一愣,很快忍不住大笑起来:“善!你这句话,的确比起本公子身边那些喜欢引经据典的儒生,更让本公子喜欢听。”
儒生......
秦越人获得扶苏厚赏,欲言又止,想要劝说扶苏别和儒生整天混迹在一起。
一来,根据史书记载的焚书坑儒,秦始皇应该不喜欢儒学,更喜欢法家。
二来,大秦帝国自从商鞅变法开始,早就是由文法吏管理整个国家,法家的文法吏和儒家的儒生天然对立。
扶苏和儒生走的近,肯定引起文法吏的反感。
“长公子......”
秦越人深知不能在大领导面前随便插话,却还是说出了一句劝解的话:“你和儒生走的近,淳于越更是成为了长公子的老师,难免......难免引起文法吏的反感。”
扶苏愣了愣,秦越人还是第一个劝他远离儒生的人。
黔首出身的秦越人,不了解涉及整个咸阳的一场政治涡旋,倒也能够理解。
扶苏意味深长的说道:“大秦宗室的长公子,相当于过去周天子的太子,正常来说是大秦的二世皇帝,你觉得如果没有陛下的同意,在一个上上下下都是法家的秦国,却让一个儒生做了二世皇帝的老师。”
“你觉得可能吗?”
这......
秦越人被问住了,按照扶苏的意思,秦始皇故意安排了一个儒生做太子的老师。
那么焚书坑儒又是怎么一回事?
秦始皇到底是喜欢儒生,还是不喜欢儒生。
秦越人一脑袋浆糊,接触过官场政治的他,知道就算县长都不能用单纯喜不喜欢,看待一件事的对错。
何况是顶级的政治生物秦始皇。
这么说来,儒生做秦朝太子的老师,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秦越人的求知欲被勾起来了,驾车继续往前走,已经接触到一个历史谜团本相的他,脑子里全是寻求真相的欲望。
不过,太子老师等上层贵族的事,不是他一个五级大夫所能接触。
一句话来说。
级别不够。
秦越人一个县级干部,肯定不知道市级,甚至省级大领导的想法。
扶苏在秦朝的地位,比起省级还要更高。
“这个华盖赏赐给你了。”
扶苏考虑周全的说道:“你只是一个五级大夫,刚刚迈入大夫爵,还不能使用华盖,不过......”
扶苏看着华盖上插满了玉笄,哑然失笑道:“我也不再适合使用这个华盖了,就把华盖立在你的宅院门口,当做一个另类的表了。”
表是华表的意思。
古代为了表彰一个人的功绩,或者德行,就会用石头在门口立下一根柱子,篆刻上表彰的话。
这就是表。
“哈哈!善!”
一直跟在华盖驷车旁边的英布,大笑一声,没有让驷车的众多车兵合力拆下来沉重的华盖。
英布一个人就把华盖拆下来,喜滋滋扛起来,一直扛到大夫宅院的门口。
在场的车兵全部一脸错愕。
“好大的蛮力。”
扶苏也是忍不住惊叹了一句:“你从哪里找来的佐吏,简直是有孟贲、乌获等大力士一般的神力。”
秦越人看着一个人扛走华盖的英布,心里偷着乐,嘴上却淡然说道:“只不过是一起修皇陵的戍卒兄弟,当不得长公子的夸赞。”
扶苏见识了英布的勇猛,更加看重秦越人了:“明天,腾就会宣布这次‘微难狱’的加劳,应当还会有一个惊喜给你,安心等待。”
“你刚刚获得一座咸阳贵族的宅院,就不耽误你侨迁新居了,赶快把家人全都接到离宫旁边的宅院,享受闾右的日子。”
秦朝的穷人叫闾左,也就是住在闾里的左边。
秦朝的贵人叫闾右,居住在闾里的右边。
至于秦朝有钱的商人,没有任何地位,连种地的穷人都不如。
秦越人跳下没有了华盖的华盖驷车,走向离宫旁边的五宅,心中说不出的欣喜。
“我也是闾右了!”
——————————
注1:秦简《封诊式·封守》篇记录查封家产时提到的,说明当时桑树作为财产的一部分被记录。
这可能与秦代的法律和经济制度有关,桑树作为资源被重视。
云梦秦简证明,湖北民居的门前普遍种桑,尚未形成‘前不栽桑”’的禁忌。
这与《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倡导相符。
北宋《东京梦华录》首次记载‘前不栽桑’民俗。
注2:史书上一个重大历史谜团,儒生淳于越做太子老师的问题,涉及到秦朝的一场政治斗争,后面会慢慢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