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在那边还习惯?”

    李云峰给老爹递了杯茶。

    “有啥不习惯的?都是龙国人,说话都一样。”

    李大江摆摆手,“就是那边太冷了,没有咱们这儿四季分明。”

    “爸,妈,你们先坐着歇会儿,我去准备饭。”孙丽娟说着就要往厨房走。

    “不用忙活,一会咱们一起去?”杨敏拉住她。

    “那不行,我得亲自给你们做顿接风宴。”孙丽娟坚持。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聊着海东之国的见闻,聊着家里的琐事。

    大爷李大海大娘,还有爷爷奶奶,也跟着一起聊了起来。

    这下更热闹了,整个院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几天后,大爷大娘和爷爷奶奶觉得在城里待着不自在,还是习惯村里的生活,便坐车回了大草甸子村。

    老丈人孙兴国和丈母娘杨敏则留了下来,打算在四九城多住一段时间。

    等过段时间在去海东之国看一看。

    李云峰也难得清闲,在家陪了几天老人孩子。

    白天陪老丈人下下棋,听老爹讲讲海东之国的新鲜事,晚上陪媳妇女儿说说话。

    这种安逸的日子,对他来说,实在难得。

    但清闲总是短暂的。

    这天,小何送来一份加密报告。

    亚特兰蒂斯-藏南基地:一期工程已于日前正式动工。初步地基开挖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按计划进行中。预计工期:两年。

    报告很简洁,但信息量巨大。

    那个位于世界屋脊的庞大地下工程,终于开始动工了。

    李云峰看着报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两年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

    这个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紧接着,关于黄土高原边缘新城的规划方案也送到了。

    龙腾新城(暂定名):选址已确认,位于黄土高原东南边缘,毗邻规划中的生态农业区。初期规划容纳人口五十万,相关基建招标工作即将启动……

    李云峰仔细看着规划图。

    这座新城,将是未来黄土高原开发的前哨站,也是容纳部分移民和产业工人的重要载体。

    不能马虎。

    “通知下去,新城项目,即刻启动前期准备工作。”李云峰对小何吩咐道。

    “是,厂长。”

    还没等他喘口气,又一个项目的启动报告摆在了面前。

    黄河及内陆水系改造工程(一期):启动。

    渤海湾人工海堤坝工程:启动。

    这两个项目,是“绿洲计划”和“人造江南”构想的核心环节。

    改造黄河,治理水患,同时将部分水资源引入内陆干旱地区。

    在渤海湾围海造陆,建设巨大堤坝,未来甚至可能形成一个内陆咸水湖,调节气候。

    这手笔,堪称逆天改命。

    每一个项目,单独拿出来,都是足以震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工程。

    现在,它们几乎同时启动了。

    饶是李云峰,也感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这么多大项目同时开工,资金方面……能撑住吗?”

    孙丽娟端着茶走进来,看到李云峰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件,忍不住担忧。

    “放心吧,钱不是问题。”

    李云峰揉了揉眉心,“龙腾集团现在的现金流,还顶得住。”

    “顶得住也不能这么干啊!”

    孙丽娟把茶杯放下,语气带着埋怨,“你看看你,刚在家歇几天,又开始连轴转了!藏南那个什么基地,黄土高原那个新城,现在又搞什么河流改造,人工海……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

    “这不是有团队嘛。”

    李云峰笑了笑,“我就是把握个大方向。”

    “把握大方向也累人!”

    孙丽娟瞪了他一眼,“你都快四十的人了,还当自己是二十岁小伙子?”

    “三十八,周岁。”

    李云峰纠正道。

    “有什么区别?!”

    孙丽娟没好气地说,“反正不年轻了!得注意身体!”

    “知道了知道了。”

    李云峰敷衍着。

    他拿起那份关于河流改造的报告,看着上面标注的复杂水系图和工程节点。

    心里清楚,这绝不是“把握大方向”那么简单。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计算和周密部署。

    出一点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藏南那边,环境那么恶劣,工程能顺利吗?”

    孙丽娟还是不放心。

    “放心,我们有最顶尖的技术团队,还有特种工程单位配合,安全措施都是最高级别的。”李云峰解释道。

    “那个新城,要盖多大?真要往那边移那么多人?”

    “嗯,黄土高原的开发,人口是关键。新城是第一步。

    “行了,我不打扰你看文件了。”孙丽娟拿起空杯子,“你自己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嗯。”李云峰应了一声。

    孙丽娟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

    “云峰,不管做什么,安全第一。”

    “我省得。”李云峰抬头,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笑容。

    孙丽娟这才转身离开。

    李云峰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文件上。

    亚特兰蒂斯,藏南基地,两年工期。

    龙腾新城,黄土高原,基建先行。

    河流改造,人工海,百年大计。

    还有之前的绿洲计划,七亿亩土地的规划,北方商会的整合,体育产业的布局……

    一桩桩,一件件,千头万绪。

    他确实不再年轻了。

    三十八周岁。

    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已经开始考虑退休养老的事情了。

    而他,却仿佛才刚刚开始。

    李云峰拿起笔,在新城规划方案上,写下几个字:教育、医疗配套,必须优先建设。

    他放下笔,活动了一下肩膀。

    干吧。

    路还长着呢。

    他拿起电话:“小何,通知工程部,明天开会,讨论河流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