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撇撇嘴,一哄而散,当然不看好的居多。
夏夏一回生二回熟,修理拖拉机有诀窍,常见故障无非就是那几个,散热器破漏、离合器打滑、气门弹簧折断等……看看是发动机问题,还是地盘需要检修。
除了维修拖拉机,罗大队长发现糯米小团子还有另外一项技能,算账既快又准。
老会计算大半天的账本,她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
于是夏夏童工就这么被征用上了,每天半个工分,算在老姜家头上。
蔡金花扬眉吐气,这两天换上花色鲜艳的衣裳下地干活,走到哪都是人群的焦点。
当然最震撼的要属第六大队的村民,不少人甚至跑到老姜家,问姜宁宁讨教教子秘诀。
一开始,姜宁宁实话实说:“两个孩子天赋好,平时就爱看书,其实我没有怎么教。”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就凭咱们两家的关系,你甭跟婶子见外了。”陈大娘紧紧握住她的手。
“我听说有那什么头悬梁锥刺骨,绳子和钉子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的经验呢。”
一副你尽管提,绳子钉子管够的表情。
“……”
这话差点给姜宁宁整不会了。
那句物以类聚的老话是对的。能跟蔡金花交好的小姐妹,又岂是泛泛之辈?
她重拾思路,无奈上鸡汤:“如果条件允许,要送孩子全部去上学,尤其是女娃娃。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人生,我爸姜明就是最好的例子。”
陈大娘用力点头,没错,第六大队一共就飞出姜明这么一只金凤凰,从小他成绩就好,还爱看书。
只不过……“女娃也要上学?”
陈大娘有些不太乐意,“村里五六岁大的小女孩已经能帮家里干不少农活,少一孩子,就少个劳动力。像我小时候,站在小板凳上面帮忙做饭,大冷天的挑衣服上河边去洗……”
面对姜宁宁越发蹙紧的眉头,她声音越来越轻,最后消弭在嗓子眼。
姜宁宁语气严肃:“我本来以为婶子跟我奶奶一样,是个明事理有远见的智慧女性,跟村里那些老娘们不一样,结果太让我失望了。”
陈大娘张大嘴巴,原来她以前在姜宁宁心中地位如此之高,怎么可能承认自己被蔡金花比下去?
“婶子也送家里的丫头片子……”
姜宁宁眉头蹙得更紧。
陈大娘连忙改口:“送家里的女娃娃去上学。”
陈家条件还不错,生的也多,全部送去上学其实不费什么事。
就是心里有点不太得劲。
哪个女人不是一代代过来的,出嫁前从父,嫁人后相夫教子。读书,古往今来都是男娃的事情。
话音刚落口,双手就被姜宁宁反握住了,那双水汪汪的杏眸里满是崇拜:
“婶子你真是太英明了,要是以前有条件读书,你和我奶现在肯定在公社当女干部了。”
陈大娘“啊”一声,顿时被捧得有些飘飘然:“打小我脑子就好使,数钱比我兄弟还快,可惜没赶上好时候。”
姜宁宁小脸认真,“你说,为什么供销社售货员、国营饭店服务员,这些油水多、福利好、工作轻松的岗位只招女同志?”
陈大娘闻言微愣:“是啊,为什么?”
蔡金花翻起白眼,在旁边默默地想:这些岗位看脸,女同志更亲切。
五大三粗汉子往柜台一站,黑着脸跟要揍人似的,谁敢买东西?
姜宁宁却快速道:“因为女娃读书更用功,心也更细,算账出错率少,连主席主席都称赞过咱们妇女能顶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