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 > 第302章,这不是在做梦啊
    “报告首长,这是俺们连长教的。”

    丁大山咧开嘴笑道。

    他扭头看向林川,眼中闪着骄傲的光,“连长说了,当年在朝鲜战场,战士们用纽扣、子弹壳都能当测距标记……”

    王参谋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林川身上。

    林川正站在战壕边,不知道跟别人说什么话。

    阳光给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

    “好!好一个’土办法解决大问题’!”王参谋突然提高嗓门,声音在训练场上空回荡,“这就是我们要发扬的’抗美援朝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转身对随行的参谋们说:“这个要记下来!白石子、青石子、红石子,对应不同射距,简单易记,一看就懂!”又指着射击台,“门板测距法加上石子标记,完全可以写进新编的《民兵训练教材》!”

    宣传干事们的相机又“咔嚓咔嚓”响成一片。

    丁大山站在镜头前,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丁大山!”王参谋的喊声把他拉回现实,“你们连长还教了什么好法子?”

    “哎呀那可多了!”丁大山着急地搓搓手,突然瞥见周铁栓,“铁栓,把你的多功能工具筒拿给首长看看……”

    周铁栓赶紧解下腰上挂着的用竹筒和牛皮绳做的物件:“报告首长,这,这,这就是……”

    “不用紧张,慢慢说。”身后传来林川的声音。

    周铁栓一下子有了底气。

    “这是多功能工具筒!”

    周铁栓深吸一口气,手指灵活地转动着竹筒上的牛皮绳扣,“报告首长,您看这里——”他轻轻一拧,竹筒“咔”地分成三节。

    第一节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五根火柴,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第二节装着打磨锋利的鱼钩,钩尖都用软木塞护着;最粗的第三节里,一卷麻绳、一把小折刀,还有用油纸包着的草药粉,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这个多功能工具筒,是林川从后世用的瑞士军刀来的灵感。

    “这设计……”王参谋眯起眼睛,手指抚过竹筒内壁的凹槽,“每个物件都卡得刚刚好,行军时不会叮当乱响。”

    “是!”周铁栓声音洪亮起来,“竹筒内壁刻了槽,俺用烧红的铁丝烫出来的!”他抽出小折刀,“这是用报废的镰刀头改的,俺磨了整整三个晚上!”

    王参谋指着竹筒盖:“这上面刻的是什么?”

    “北斗七星!”周铁栓脸红了,“晚上行军时,顺着勺柄能找到北极星……连长说,这叫……叫……简易定位仪……”

    王参谋把竹筒凑到鼻子前闻了闻:“这是草药粉?”

    “是三七和艾叶!”陈小芹突然插话,“俺们女民兵组采的,止血效果可好了!”她说着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备用的,首长您闻闻……”

    “好!好!这才是真正的土办法!”王参谋拍着林川的肩膀,“林连长,你们这是把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发扬光大了啊!”

    “首长,我们搞民兵训练,条件有限,只能多想一些土办法……”

    “这些土办法,才是最有用的好办法!”

    王参谋面向全体民兵,声音洪亮地说道,

    “同志们!今天我在上官屯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土办法,而是一种精神!”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黝黑的面庞,继续说道:

    “第一,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器材就自己动手做,这才是革命军人的骨气!”

    训练场上鸦雀无声,连风都似乎静止了。

    “第二,这是’从实战出发、为打仗准备’的精神!”王参谋指着那些土制装备,“你们想的不是花架子,而是真打起来怎么用得上!”

    几个民兵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满脸激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王参谋的声音突然提高,“这是’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他走到林川面前,“你们把老百姓的智慧、农村的资源、战场的需要,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转身对随行干部们说:“这才叫真正的民兵建设!不是照搬正规军那一套,而是扎根农村实际,发挥群众智慧!”

    老参谋激动地补充道:“王处长说得对!这些土办法看着简单,但处处体现着军事民主,体现着群众路线!”

    王参谋最后环视全场,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你们创造的不仅是一套训练方法,更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民兵建设道路!”

    他顿了顿,突然提高嗓门:“经军区党委研究决定,上官屯民兵训练基地,正式列为全省民兵训练示范点!把你们的经验,推广到全省去!”

    晒谷场上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丁大山把帽子抛向空中,赵四海激动得直搓手,陈小芹和女民兵们抱在一起又跳又笑。

    林川站在队伍最前面,看着眼前这群朝夕相处的战友,眼眶有些发热。

    ……

    大队部办公室,人满为患。

    专家和屯民们围坐在一起,王参谋站在桌前。

    他环顾了一圈大队部简陋的办公室,土墙上还挂着今年的生产计划表。

    他接过文书递来的搪瓷缸,抿了口热茶,正色道:

    “军区党委开了专题会,专门讨论了林川提出的’依托先进民兵连,建立流动培训站’这个想法。”他放下茶缸,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个建议好啊!好在三个方面。”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好,接地气!”王参谋站起身,走到墙上的生产计划表前,“不搞花架子,不搞特殊化,就在生产队现有的基础上搞训练,这才是真正的’劳武结合’!”

    一众军事专家们连连点头,屯民们则激动不已。

    “第二好,可推广!”王参谋拿起桌上那本手写的训练日志,“你们这套办法,不需要特殊装备,不依赖上级拨款,哪个生产队都能学得会、用得上!”

    林川注意到,王参谋的手指正好停在他记录“门板测距法”的那一页。

    “第三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参谋提高声调,“这个建议体现了林川同志的战略眼光!”他环视众人,“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动作为;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因地制宜!”

    窗外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

    “同志们啊!”王参谋的声音突然变得深沉,“现在国际形势复杂,我们必须做好全民皆兵的准备。林川这个建议,正是把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落到了实处!”

    他拿起桌上的红头文件:“军区党委决定,从三个方面支持你们!”

    这句话像颗火星子,瞬间点燃了整个屋子。

    原本正襟危坐的屯民们齐刷刷抻长了脖子,活像一群争食的雏鸟。其中要数陈和平和会计的脖子伸得最长。这两个平日里总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的老抠门,此刻脖子抻得青筋都暴了出来,活似只被人掐住脖子的老鹅。

    “第一,装备保障!”他指着文件上的表格,“首批调拨30支56式半自动步枪,3000发训练弹,下个月再补充10支冲锋枪。”

    不知谁手里的烟袋锅“啪嗒”掉在了地上。丁大山使劲掐着自己大腿,生怕是在做梦。

    “第二是经费支持。”王参谋翻到第二页,“首期拨付5000元专项经费,其中3000元用于场地建设,2000元作训练开支。”他特意补充:“这笔经费单列军区专项,直接由军区下拨,训练物资也直接由省里调配!”

    陈和平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眼前那串数字像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

    五千元!这个干了几十年庄稼活的老把式,平日里精打细算惯了,经手的钱粮从没超过三位数,如今突然听见这么个天文数字,只觉得脑门子发烫,眼前直冒金星。

    他下意识去摸别在腰带上的旱烟袋,手却抖得厉害,烟丝撒了一地。

    这个在社员面前向来威严的生产队长,此刻竟像个头回进城的庄稼汉似的,黝黑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队长?”李满仓捅了捅他的胳膊肘。

    陈和平这才回过神来,慌忙弯腰去捡烟丝,却一头撞在了八仙桌角上。

    “哎哟”一声,他捂着额头蹲了下去,可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往上咧。

    这疼是真真切切的,说明不是在做梦啊!

    “我、我去拿算盘!”

    他结结巴巴地说着,手忙脚乱地整理着衣襟。腿肚子却直打转,活像踩在了棉花堆上。

    走到门口时还被门槛绊了个趔趄,那件打着补丁的蓝布褂子“刺啦”一声,又被门钉钩扯开道新口子。

    王参谋笑着补充道:“陈队长,这笔钱是专款专用,你们可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放、放心!”陈和平一激动,手里的烟袋锅“咣当”掉在了地上。他转身拍着胸脯保证,那架势活像在宣誓,“我陈和平就是不吃不睡,也绝不让公家多花一个冤枉钱!”

    屋里顿时响起善意的笑声。

    “第三是技术指导。”王参谋合上文件,“军区作战处下个月派专家组驻点,帮你们把土办法都整理成规范教材。”

    随行的后勤处长凑过去,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

    王参谋点点头,补充道:“再加两吨钢筋水泥,把射击台和战术壕都固化起来!”

    “还有!”宣传科长插话,“我们宣传处派专人过来,帮你们建个’民兵创新成果展览室’!”

    林川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