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 第282章 ,民科 组合循环
    一九八五年五月七日,哈工大校园内,座无虚席的大礼堂,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

    今天是王多鱼举办报告会的日子,覃佑辉专门跑过来参加,即便他不是数学系学生,但他的数学还行,通过考核了。

    作为一名航天系的学生,覃佑辉能够通过报告会名额的考核,在数学上确实有两把刷子。

    “真不愧是王教授,太厉害了.”

    听着王多鱼的报告会,覃佑辉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非常精彩。

    王多鱼发表在《哈工大数学期刊》上面的所有论文,他都看过了,除了部分不感兴趣之外,其他论文他都已经看完了。

    只不过他跟王多鱼交流过的论文仅仅只是限于偏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部分数学应用层面的数学研究,其他基础数学理论部分,他只是知道,但没有跟王多鱼交流过。

    除此之外,覃佑辉还看过王多鱼部分未曾发表出来的论文,比如奇点能量梯度理论、时间轴和空间轴的数学表达、加权本质无振荡算法等关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强解相关数学工具的学生。

    因为覃佑辉之前一直是航天系的天才,因为手搓马赫环的发动机,被马思介主任破格提拔,给他全系最好的待遇。

    从八三年到八四年七月之前,覃佑辉一直都是航天系的宝贝,但在八四年下半年之后,他也加入到了五马赫战斗机项目当中。

    由于他的天赋确实非常牛逼,所以他来到五马赫战斗机项目之后没多久,便从最普通的研究员,很快就被王多鱼提拔到了小项目的组长。

    甚至也因此,覃佑辉在经过了严苛的背景调查之后,王多鱼就把自己研究出来的相关保密论文交给了对方。

    这些关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强解的论文,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懂的。

    并不是因为它们保密级别高,而是懂它们的人,没几个。

    没有这样的资格,王多鱼也不会把它们拿出来。

    之所以覃佑辉还要参加报告会名额的考核,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数学应用方向,一个是基础数学理论研究方向。

    加上名额本身也紧张,何况覃佑辉并不是数学系的学生,为了避免落人口实,所以他才主动报名参加考核。

    本来覃佑辉更希望听的报告会,应该是三阶方程近似解的复动力系统证明论文这一场,只不过他自己心血来潮,突然想要来听一听。

    另外就是他确实没有去参加过国际数学家大会,不太清楚那样的现场气氛。

    现如今,覃佑辉过来参加了,这才感觉到另外的世界,原来如此不同。

    从九点到中午十二点,王多鱼需要陈述的是几何朗兰兹猜想的三篇论文。

    在王多鱼写的第三篇论文当中,这是一篇起到桥梁作用的论文,是将之前第二篇论文证明的结果,也就是等价性结果,王多鱼将其扩展到了更一般的情况。

    同时王多鱼还通过卡茨穆迪局部化技术,为理解几何朗兰兹函子与常数项函子的兼容性提供了关键性的洞见。

    覃佑辉听得津津有味,甚至一边听,一边在自己的稿纸上写写画画。

    当然,他低头写的时候,他的耳朵并没有停下来。

    这可不是开小差,所以他不会跟不上王多鱼的思维。

    旁边有人看到他这么干,虽然很想劝说,但最终还是没有张口。

    因为就在他扭头走神的这一会儿,再次回头时,他已经跟不上王多鱼的思维了。

    无论他再怎么努力尝试,也依然听不懂。

    等他无奈放弃之后,再扭头看向覃佑辉时,后者依然还在写写画画,并且表情是愉悦地思考,显然覃佑辉听进去了。

    数学天才,真的好多呀。

    同一时间,在哈工大校外酒店会议大厅内,其中有一位民科数学家,也同样听得非常认真。

    这是一位来自前东京大学数学系的怪才学生日野康仁,他因为‘精神病’的原因,被校方开除了,所以现在就是民科。

    不过日野康仁十分酷爱数学,特别喜欢代数、几何、拓扑等几个方向的研究,朗兰兹纲领是他最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方向。

    他写过好几篇论文,只不过这些论文在投稿之后,都被各期刊以‘看不懂’等理由退稿了。

    因为他写的确实是鬼画符,期刊主编看过之后,完全没看懂,加上很多字都认不出来,主编又给日野康仁写信,让后者把论文按照期刊投稿格式写好,或者是请人帮忙用计算机编辑好打印出来再进行投稿。

    但都没有了下文。

    日野康仁只会将这些论文以手写稿的形式进行投稿,至于说使用个人电脑或者计算机编辑好再答应出来投稿,那不行,他做不到。

    虽然日野康仁是一名富二代,家里不缺钱,有电脑跟计算机,可他不玩这些。

    也因此,日野康仁直接放弃了投稿。

    此次来冰城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得知有飞机直飞冰城,并且他查过了飞行时间仅有一个小时出头,非常近。

    也因此,他这才趁着报告会的浪潮跑过来冰城参加报告会。

    可惜他不是被邀请来的,因此他没资格去大礼堂那边听报告,万幸酒店这边还有现场直播,虽然有些差异,并且他还没办法提问。

    但能够听到报告,他也已经十分满足了。

    王多鱼讲的几何朗兰兹猜想证明论文,确实让他茅塞顿开。

    听着听着,在大会堂进行提问的间隙,日野康仁不由想到了一点:要不要给《哈工大数学期刊》进行投稿呢?

    投!

    日野康仁并没有迟疑多久,他就下定了决心,甚至他还想留在冰城这边,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进入哈工大。

    大礼堂内,王多鱼正在作报告,他并不知道这一切。

    一个上午的时间,他完成了三篇论文的报告。

    其实按照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惯例,每场报告会也就是一个小时或者是四十五分钟,针对的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或者是某一篇科研论文来进行报告。

    所以王多鱼现在进行就是差不多类似这样的情况,三个小时,三篇论文。

    但他这三篇论文,其实都可以进行拓展,因为现在还是高度浓缩,因此很多人是一脸蒙圈的。

    只不过王多鱼他的报告会也就是两天,时间安排得很紧。

    较真来说,如果不是过去这半年时间,他又陆续完成了三阶方程和互反律这两大科研成果的话,分为两天时间进行报告,是可以讲解得更为详细一些。

    可惜没如果。

    接下来的时间内,王多鱼都是在做报告。

    基本引理、几何朗兰兹、互反律猜想和三解方程近似解的复动力系统证明这四大科研成果,被他重新过了一遍。

    以前还有许多人来挑战王多鱼,现在提问的时候,大家都十分温和。

    当然也有那么十来人,在大礼堂的报告厅内对王多鱼提出了许多质疑,但都被王多鱼一一解答了。

    甚至还因此闹出了笑话。

    但凡有什么疑问的话,其实在论文发表前的审核阶段,王多鱼就会被质疑了。

    因为现如今的《哈工大数学期刊》审核团队,实在太过强大了。

    仅仅只是菲尔兹奖获得者,早已经超过了十人。

    虽说这十人当中,就没有一个是基础数学全才,但他们这些人聚在一起,本身又是顶尖数学家,当然不会差太多。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菲尔兹奖获得者之外,还有罗伯特朗兰兹、安德鲁怀尔斯、让布尔盖恩、阿兰孔涅等不输于菲尔兹奖的顶尖数学家。

    还有塞维鲁布克、博纳文图拉皮尔斯等冰城高等研究院的副研究员等。

    就这么说吧,现在的冰城,数学团队确实强大无匹。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审核团队有多么强大,而是王多鱼会对他自己的论文进行全方面的审查,以此来确保论文的准确性。

    以前他可能不会这么干,不是因为他那会儿非常自信现在不自信,而是他懒。

    现在他之所以进行多次检查审查,可不是因为他变得勤快了,反而是因为他需要维护自己的名声,爱惜自己的羽毛。

    如果他拿出来的科研成果,结果被人发现:哦豁,证明无法通过!

    或者是被人找到了反例,那可就贻笑大方了。

    王多鱼真不想跟约翰米尔诺一样,被人找到反例。

    所以他需要慎之又慎。

    两天的报告会时间,一闪即逝,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覃佑辉在报告会结束之后,有很多问题想要询问王多鱼,但当他看到后者被那么多老外围着,便只能够驻足不前了。

    他把问题都写了下来,计划等下次见到王多鱼的时候再进行提问。

    报告会的提问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仅仅只有十五分钟,覃佑辉逮不到机会提问,毕竟整个大礼堂有三千多人,几乎有一大半人都举手提问。

    因为能够坐在大礼堂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少说也是数学硕士这个级别的人。

    当报告会结束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王多鱼发表出来的那四大科研成果,都通过了全球数学界的认可。

    实际上,在报告会之前,他们或许还有疑惑,有很多问题。

    可报告会结束之后,他们提出来的问题也都已经解决了,那么基本上来说,这些成果就是通过了‘考核’。

    所有前沿科学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一点点的补充。

    通过正规渠道发布之后,这些成果都会受到全球数学界的质疑,只有通过质疑之后,才有可能被接受。

    这才是科学。

    民科则不同,他们这个圈子十分复杂,经常都有颠覆性的理论出来,不管真与假,这些理论都不会被接受。

    因为如果接受这些颠覆性的理论,意味着就要否定现有的科学体系,但这可能么?

    所以即便民科发表的这些理论就算是宇宙真理,那也是要不得的。

    在报告会结束之后,苏正淮这边就陆续收到了好几百份申请。

    之所以有这么夸张的申请,那是因为王多鱼在报告会上,再次重申了他招收学生的条件。

    刘德本要求他这么干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现场来了这么多人,加上校外酒店这边还有四千多人听报告会呢。

    这个时候不趁机来一波‘广告’,什么时候来打广告?

    何况能够来听报告的人,不管怎样,实力都不会差太多吧?

    苏正淮接到这么多申请之后,只能够安排人帮忙一起审核。

    跟苏正淮一样忙碌的还有《哈工大数学期刊》编辑部,因为报告会刚结束,他们就陆续收到了大量的论文投稿。

    其中有好几份就是日野康仁的论文,以及跟日野康仁一样的‘民科大佬’。

    这些民间科学家,他们也不是不行,比如制造一些‘永动机’之类的,他们确实很牛逼,当然仅限于他们所在的领域。

    但是在真正的科研领域,那就不好说了。

    跟其他数学期刊不一样的是,《哈工大数学期刊》相对负责任一些。

    日野康仁等好几位民科的投稿,受到了编辑部的重视,他们派人前往酒店联系这些‘民科大佬’,耐心跟他们进行协商,帮助他们完成论文的编辑。

    哈工大有这样的个人电脑,完全可以进行编辑好之后打印出来,然后再让这些民科大佬们确认清楚。

    毕竟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

    在报告会结束的一周时间内,冰城的热闹旅游季,这才终于慢慢消散。

    而在过去这大半个月时间里,哈工大校园附近的美食街,那是真的迎来了一波销售旺季。

    不管是打印店,还是美食餐饮店,亦或者是那些酒店酒楼之类的,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

    生意同样挺不错的还有银行。

    只因为银行也被很多老外们排队,原因他们之前在闫家岗机场,或者是来之前兑换的人民币,不够花了。

    冰城这边的物价,其实并不高,但他们住的时间长,花钱又大手大脚的,当然是不会留意到钱财流失速度非常快了。

    不少人在报告会结束之后,都不愿意离开,要么是被美食吸引,要么就是想要留在哈工大。

    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就希望能够成为王多鱼的学生,这部分人很多,可是有实力的人,没几个。

    但即便无法成为王多鱼的学生,他们也希望能够留在哈工大,因为这里对大家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

    刚从闫家岗机场回来的王美丽、王美荷、陆青松等人,即将到哈工大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附近街道比之前多了很多老外。

    晚上等王多鱼回家吃饭时,两姐妹便跟她们九哥说了这件事。

    “应该还有部分人没有离开吧.”

    王多鱼只是平静地陈述了一下最近的事儿,然后询问她们两姐妹现在东京的情况。

    由于两姐妹都已经怀有身孕,所以她们不是每周回来一次,而是大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李蓉蓉和陆月柠两个小家伙也是在东京那边待半个月,然后回来哈工大这边待半个月。

    说实话,小小年纪就这样‘出差’,把王君宏给羡慕坏了。

    导致王君宏经常闹,然后就被他父亲收拾了。

    跟小家伙好好说话是不行的,只有劳资蜀道山和竹笋炒肉这两样才能够制得住他。

    刘晓俪不会打他,但王多鱼绝对会拿棍子抽他,如果小家伙招惹大人生气的话。

    “嗯,现在东京那边还是跟之前差不多吧,经济发展得很不错,我听建超他说,最近潘多拉都已经在东京这边建立了分店,目前的运营结果好像还挺不错的呢.”

    听到王美丽这么说,王多鱼默然点头。

    潘多拉是高端品牌,从去年圣诞节搞出来这么大的动静之后,现在更是把营销给彻底做起来了。

    东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首都,这座城市也非常大,所以在这边建立分店,那是必然的。

    并且潘多拉出手就是银座最显眼的商铺,一下子就购买了银座的一整层。

    论营销,还得看潘多拉。

    花钱购买银座一层,实力有多强,可见一斑。

    当然,潘多拉的会员制度,在进入东京之后,也被彻底激活。

    因为潘多拉是美国品牌,在纽约、洛杉矶、休斯顿、波士顿等大城市,那都是非常有名的呢。

    如此高端的品牌,人气又这么好,产品质量也非常棒,自然被消费者追捧了。

    特别是对于那些暴发户来说,他们更为迫切需要外界的认可。

    毫无疑问,潘多拉这样的‘新秀’,最为合适不过了。

    王多鱼还不知道潘多拉在东京的营销,他也不那么关注。

    因为现阶段来说,他最关注的还是九月份的广场协议是否会如期签署。

    转眼半个月之后,五月二十五号,王多鱼回到了数学系教学楼办公室,今天让布尔盖恩亲自过来,提交了二十多份论文。

    “王教授,这些都是需要您帮忙审核的论文.”

    “这么多?”

    让布尔盖恩还以为王多鱼责怪他办事不利,咋就将这么多论文交给他来进行审核呢?

    于是他连忙解释道:

    “是这样的,王教授,我们期刊最近收到了很多论文投稿,我们在经过多轮筛选之后,目前就剩下五十六份,其中的三十一份,已经交给冰城高等研究院那边.”

    所以还剩下二十五份就留在哈工大这边。

    而哈工大数学系目前有资格进行终审这些论文的,也就王多鱼本人。

    “这么多高质量论文?”

    王多鱼闻言,不由挑眉问道。

    《哈工大数学期刊》早已经不是几年前刚初创那会儿,大半年都未必能够接到一份质量好的论文。

    可现如今,居然一次性接收到五十六份能够来到终审阶段的论文,说实话,非常罕见。

    这种水平的论文,又不是大路货,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除非冰城高等研究院那边的研究员们,每人写一份出来。

    但王多鱼知道,半年时间里,高等研究院最多也就是产出二十份这样的论文罢了。

    甚至有些时候都没有这样的产量。

    “是的,我们接到了不少外界的投稿,有很多人现在还留在我们校外的酒店里等着呢.”

    听到让布尔盖恩的话,王多鱼不由愣了一下。

    或许他对外界的关注,太少了。

    过去的五月份,除了月初闭关,之后就是报告会。

    等报告会结束之后,他又跟全球很多数学教授们进行交流,几乎每天都安排得很满。

    所以他根本没时间去关注外界的事情。

    这么说吧,他都已经差不多快一个月没有离开学校了。

    今天都已经是二十五号了,时间过得老快了。

    “好,我知道了!”

    王多鱼点点头,然后开始进行审核这些论文。

    总共是二十五份论文,花了他半天时间。

    除了其中的八份论文,质量差了一些,其他十七份,居然都可以进行发表,但这十七份的论文当中,质量最好的仅有三份。

    不过就算是质量最好的这三份,也就是勉强跟他之前发表的几篇数学问题的论文质量相当。

    数学界并不缺问题,但这些问题也都是分三六九等的。

    就好比朗兰兹纲领一样,在这个纲领内的数学问题有非常非常多,,其中还不乏费马猜想、黎曼猜想、函子性猜想等难度系数非常高,且闻名全球,需要很漫长时间才有可能解开的问题。

    也有一些次一等的数学问题,比如基本引理、互反律猜想等。

    当然并不是说互反律猜想这些问题就很简单,实际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简单来说,任意一位数学家证明了基本引理或者互反律猜想,只要年龄不超过四十岁,都有可能拿到菲尔兹奖。

    之所以说是可能,那是因为不能遇到八三年这一次,竞争激烈的年代。

    毕竟当初稳坐钓鱼台的阿兰孔涅,他原本以为自己绝对不会错失名额,结果他真的就错过了。

    人呐,还是不能够太过自信。

    哈工大数学期刊这一次有这么多论文,那么今年内都不缺论文了呢。

    王多鱼现在正盯着其中三篇论文,因为这三篇论文都是同一个作者:日野康仁!

    一位来自东京的数学爱好者!

    “小苏,你帮我查一查这三篇论文的作者,我需要他的详细资料.”

    苏正淮被喊了进来,然后就听到了王多鱼的工作安排。

    说实话,王多鱼并没有歧视,可让他去教一位东京的学生,他过不了心里这一关。

    以前他之所以敢说在顶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就可以成为他的学生,那是因为他笃定东京这边,以及全世界很多地方都不会让他们的顶级学生跑过来冰城这边。

    可万万没想到,日野康仁这样一位实力超强的学生,居然真的跑来了哈工大。

    并且论文都通过哈工大数学期刊来发表,这事儿,王多鱼能够制止吗?

    他制止不了。

    因为让布尔盖恩等人都在盯着呢,约克兹、博切尔兹等学生们都在注视着他。

    除非王多鱼能够从日野康仁这三篇论文当中找出破绽,证明论文无法通过,亦或者是抄袭什么的。

    但王多鱼确认,真的没有找到。

    既然找不到,那么他就只能够放弃。

    如此也意味着他需要收这人为自己的学生,可这是一位东京本地人啊。

    这特么的可是日本人的名字,王多鱼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

    咋办?

    他肯定不能这么干呀。

    因此必须得想办法才行。

    苏正淮一听,愣了一下,这个工作,有点意外,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然后马上就去安排。

    不到一天时间,苏正淮就已经拿到了结果。

    托现如今冰城跟东京之间两地交流增多的福,苏正淮可以很快地联系到东京这边的相关工作人员帮忙。

    而日野康仁在东京大学还不算是普通人,所以想要找到他的相关信息,还是很容易的。

    加上日野康仁还是富二代,其父亲居然是某家汽车维修集团的董事长,身家大概是在两千万美金左右。

    这样的富二代,确实很厉害。

    找到资料之后,苏正淮很快就把资料放在了王多鱼的办公桌。

    吃过午饭的王多鱼,刚回来就看到了这份资料。

    简单翻阅之后,得知日野康仁居然是被东京大学以‘神经病’的理由让对方退学,王多鱼不由好奇不已,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内情呢?

    难怪这又是一个天才的什么故事么?

    而且日野康仁的父亲是富豪,按理说肯定会找东京大学的校领导层了解一下相关情况,不可能就这么被退学了。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被退学,影响还是蛮大的。

    于是,王多鱼便让苏正淮继续调查。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王多鱼也是倾向于收这位学生的。

    毕竟按照现在的资料来看,日野康仁很大概率就是一个数学天才,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最终导致他被退学了。

    可退学之后的日野康仁依然能够写出三篇这么好的论文,说明他在数学上的天赋还是值得被肯定的。

    只不过这家伙,只怕有什么小毛病之类的,所以才会被退学。

    “神经病?呵呵,真是有意思!”

    王多鱼自语了一句,旋即便没有再关注这件事,因为他今天需要去实验楼工作。

    来到实验楼的时候,覃佑辉都已经等得望眼欲穿了。

    “教授,我有几个问题想要向你咨询一下.”

    覃佑辉看到人之后,欣喜若狂地上前,就算他这会儿尿急,他也憋住了。

    虽然他知道憋尿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哈工大每年都有体检,特别是针对实验室的研究员,所有人都必须要参加体检。

    学校强迫研究员必须得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体检是必须要完成的。

    体检次数多了,大家也都会在偶尔清闲的时候,闲聊几句关于健康方面的小技巧,比如说不能够憋尿这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坏习惯。

    但覃佑辉这会儿哪里顾得上那么多,先问了再说。

    “没问题!”王多鱼笑着回应,他还以为只是跟五马赫战斗机项目的问题,结果不是,而是他之前在报告会上面的问题。

    好家伙,覃佑辉这小子还真是天才啊。

    在数学上有这么好的天赋,在航天发动机等层面,天赋也是非常不错。

    这就很赞。

    哈工大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花了点时间解答了覃佑辉的问题之后,王多鱼还准备说些什么,就看到对方突然火速离开了。

    摇头失笑了一下,王多鱼扭头继续工作。

    半天之后,他从实验楼出来,而此时的覃佑辉又升了一级。

    后者的天赋确实非常好,既然这样,王多鱼自然要给对方多加一加担子。

    五马赫战斗机项目从成立至今,已经有三周年了。

    如此漫长的时间,虽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王多鱼看来,还不够。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再多来一些天赋绝佳的研究员参与进来,那么还真有可能加快亚燃冲压发动机的研发进度。

    只要发动机被研发出来了,那王多鱼也可以抽出时间来,还有抽调更多人手来攻克其他零部件的研发工作。

    这个项目,难度系数最大的不是各方面的技术,反而是材料的研发。

    就算王多鱼告知了这些项目小组的研究员,具体材料的特性,比如所需要承受的压强、高温、耐腐蚀程度等,甚至都告知了金属元素大概比例,但具体比例和材料制造技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凡有那么容易,人家老外早就研发出来了。

    接下来几天时间内,王多鱼都把关注度放在了亚燃冲压发动机项目上面,连苏正淮已经把关于日野康仁的调查资料拿回来了,他都没有时间去看。

    实验楼内,王多鱼终于首次提及了关于如何解决零速度启动的问题。

    众所周知,冲压发动机技术并不是什么高新技术,其理论早就出现了。

    只不过这玩意儿有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无法在零速度下启动,二是这款发动机在亚燃状态向冲压状态转换时会出现推力陷阱问题。

    关于这两大问题,黑鸟侦察机的J58变循环发动机就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也可以说J58变循环发动机就是冲压发动机的技术先驱。

    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J58能够根据飞行需求调整其喷气速度,就像汽车的变速器一样,它能够在不同的飞行阶段选择最合适的推力模式,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和飞行性能。

    不过搭载了J58发动机的黑鸟侦察机,飞机自身重量三十吨,总重七十七吨,但大部分重量都是油,并且这还是特别研制的油。

    但即便如此,黑鸟侦察机的飞行距离仅五千公里。

    当然J58并不是真正的变循环冲压发动机,最多是准变循环发动机罢了。

    因为它只不过是在涡喷和涡扇两种发动机模式之间自由切换,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涵道比。

    涵道比是指外涵道和内涵道面积的比例,涡喷发动机的涵道比是0,因为它没有外涵道。

    通常涵道比越大,飞机越省油,但飞行速度会变慢。

    相反,涵道比越小,飞机更费油,但飞行速度更快。

    同时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的情况,那就是大涵道比的飞机,如果硬要高速飞行,反而会更加耗油。

    这就是为什么涡喷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更省油,而涡扇发动机在的低速飞行时更省油的原因。

    “过去三年时间里,我们对亚燃冲压发动机相关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攻坚,虽然我们的发动机还没有完成风洞试验,但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也可以完成了.”

    实验楼的会议室内,王多鱼召集了整个亚燃冲压发动机项目的所有项目组成员来开会,严肃说道:

    “既然这个项目到现在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那么我们也是时候启动新的项目.”

    “大家都知道亚燃冲压发动机是无法在零速度启动的,所以我们的战斗机想要不借助火箭、其他发动机或飞行装置来启动的话,那么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J58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我们都学习过,今天我们就不重温一遍了,我们现在要启动的就是新发动机计划,而这才是我们五马赫战斗机要使用的真正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我称之为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其实就是一种将涡喷发动机与亚燃冲压发动机结合的技术.”

    伴随着王多鱼的声音,覃佑辉、徐益民、孔振东等人都听得非常认真。

    这款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各有利弊。

    串联模式下可共用进气道,而并联模式喷管间距较短,能减少推力损耗。

    相比亚燃冲压发动机,这款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的零部件都复杂了很多,包括冲压燃油流量、低压涡轮可调导向器叶片、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涡轮/冲压模式转换阀门、斜板楔角、斜板转角等等。

    “这款发动机的设计目标非常清晰,通常在三马赫以下的速度范围内,它采用涡喷模式,这时涡喷可以模仿J58模式增加推力,而当速度超过三马赫时,系统会转为使用冲压发动机模式.”

    王多鱼的声音响彻在整个会议室内,大家都很认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亚燃冲压发动机通常能达到的最高速度为五点五马赫,再进一步就可能相当困难,当然具体以实际飞行测试为准”

    即便能够达到五点五马赫的速度,其燃油消耗速度势必非常惊人。

    按照这种战斗机的设计,除了载弹量和飞机自重之外,其他地方都尽可能是油箱。

    因为只有大油箱才有可能让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扩大。

    五点五马赫的速度,只需要能够在这样的速度下保持飞行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那么这个技术就非常牛逼了。

    因为一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就可以跑出去六千六百公里远了。

    这个距离,都能够让飞机从冰城到广州跑一个来回了。

    所以油箱足够大、燃油效率必须要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更好。

    “大家可以翻看一下策划书的第三十七页,我提及的这个组合循环技术,能够让冲压发动机在静止状态下启动,同时也克服了涡轮发动机不能快速加速的技术难题,技术细节你们可以先看一看.”

    其实王多鱼提及的这种模式,就是利用涡喷发动机将速度提升至三马赫,接着再开启冲压发动机,时期稳定在五马赫左右的速度。

    因此其设计虽然只是一个进气道,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供涡喷发动机使用,另一部分用于冲压发动机。

    当速度超过三马赫时,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开启并开始工作,成为主要动力源,或者涡喷发动机的进气道关闭。

    “王教授,如果速度已经达到了三马赫,在这样超高音速的情况下,冲压发动机启动,只怕很难稳定地点燃发动机呀,这个技术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就在这个时候,孔振东突然提及了一个问题。

    覃佑辉等人都看了过来,目光中带着探询。

    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通常火焰以亚音速传播,但气流达到超音速时,就很难稳定地点燃,以及混合燃烧了,时间也来不及。

    而之前王多鱼他们这个项目进行的就是亚燃冲压发动机的火焰稳定器等相关研究,仅仅只是能够达到两点五马赫速度罢了。

    如果再超过这个速度,就是不知道能否做到了。

    王多鱼一听,当即便笑了出来:

    “我之前不是一直让你们进行火焰稳定器的研究嘛,其中利用回流区的凹腔、分布式点火或激波聚焦效应等技术,这些你们都忘记了么?”

    “不然的话,你们以为我们过去三年多时间,一直都是在浪费生命么?我不可能做无用功”

    伴随着王多鱼的声音落下,会议室顿时响彻轰鸣的掌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