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 第283章 ,你打我干嘛呀?空手套白狼(求月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东京大学数理学部演讲大厅。

    陶方起坐在台下,看着演讲台上的华罗庚,心情平静无波。

    最近这段时间,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的要求,华罗庚带着数学所的几名研究员前来日本进行学术访问。

    他们是六月三号过来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周多的时间了。

    今天也不是什么特殊情况,仅仅只是在东京大学进行演讲罢了。

    过去这几年,华罗庚一直都在国外,去年还在美国访学呢,并且去年四月份,他还去了一趟华盛顿,被美国科学院授予了外籍院士。

    五月份的时候,他刚跑去冰城那边参加了王多鱼的报告会,这才没过多久,又来日本这边了。

    今天华罗庚向日本数学界演讲的主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

    所有人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但演讲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华罗庚就突然感觉到一阵阵心悸,可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演讲。

    但是等华罗庚吃晚饭的时候,就突然出事了。

    陶方起等人都神情大变,然后紧急送往医院。

    众所周知,在东京这边看病,得提前预约,否则的话,看不了病。

    于是陶方起他们只能够寻求大使馆和东京大学等相关人员的帮助,但好不容易忙碌一通,人还是没有救回来。

    这是突发性心肌梗塞,根本救不了,就算是大罗神仙来了,也没辙。

    陶方起等人顿时悲伤不已,万万没想到,华罗庚这位国内数学界泰山北斗,居然会倒在异国他乡。

    哈工大数学系教学楼,王多鱼坐在办公室,刚准备进入工作状态,办公桌上的小灵通手机突然就响了起来。

    “多鱼,刚刚收到消息,华委员,他昨晚离开了.”

    王多鱼:“.”

    走得这么突然的么?

    华罗庚是一九一零年出生,今年七十五岁。

    但上个月的时候,王多鱼才见过对方,身子骨相当硬朗,仅仅只是满头银发而已。

    可谁也没想到,上次见面竟然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这个消息非常突然,让王多鱼都有些猝不及防。

    生命无常,人生不外乎是大肠包小肠。

    “北方航空公司已经接到通知了,他们会派飞机前往东京,把华委员的遗体接回来.”

    “他的骨灰安葬仪式将会在本月二十一号,在京城八宝山举办”

    后面的话,王多鱼没怎么听,因为他此时还是有些恍惚。

    春节前,陆家羲刚离开,这才不到半年时间,华罗庚又走了。

    国内数学界能够拿得出手的泰山北斗,日渐稀少,而新一代数学天才们,似乎又没有成长起来。

    这个时候,王多鱼已经下意识地把自己给排除在外了。

    实际上,现如今的中国数学界,比原时空强大了很多很多。

    不提其他,仅仅只是冰城这个新崛起的世界数学中心,就足以说明一切。

    但国内数学界少了陆家羲跟华罗庚,确实是巨大的损失。

    尽管陆家羲在全球数学界的影响,非常小,但对于国内数学界来说,其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华罗庚就不用说了,他之前是国内数学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弱。

    更是培养出了陈景润等学生,所以其地位更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

    可惜,人已经走了。

    王多鱼想的更多的还是关于长寿这件事。

    对比段学复、陈省身等人,仅活到七十五岁的华罗庚就不算长寿了。

    而王多鱼可是想要活到一百岁以上的人,所以他肯定会考虑许多。

    沉默许久,缅怀了一下华罗庚之后,王多鱼很快收拾心情,然后继续忙碌自己的事情。

    日野康仁这位学生的资料已经摆上了他的案头,只不过他目前还没接到对方的申请,所以王多鱼也没有吭声。

    当年日野康仁确实是被东京大学好几位医生诊断过,就是精神病。

    只不过那是资料,具体是否是真的,王多鱼也无法判断出来。

    但毫无疑问,现在的日野康仁应该是一个正常人,或许有一些轻微的神经衰弱,但应该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王多鱼已经见过了眼瞎失明的列夫庞特里亚金,所以一位疑似有精神病的日野康仁,已经不能够让他多么惊讶了。

    对方终究是日本人,所以王多鱼没有主动提起。

    而最近这段时间,王多鱼忙着五马赫战斗机项目的事情,因此也没有过多关注这件事。

    其实除了日野康仁有资格成为他的学生之外,还有三位学生也挺有资格的。

    一位是来自美国的麦克马兰,第二位则是来自英国的高尔斯,第三位则是来自广州的韦嘉鸿。

    麦克马兰在联系概率论、代数表示论等方面有挺不错的天赋,王多鱼看过对方的论文,确实非常有想法。

    高尔斯则是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调和分析等方面非常有天赋,这一点跟韦嘉鸿差不多,后者相对全面一些,其在映射理论、几何学以及对瑞奇流中的分析等,也有很强的天赋。

    同样,王多鱼并没有收到他们三人的申请,所以他也装作没看到。

    天赋绝佳的学生,一般都是高傲的人,可他们在王多鱼面前根本不够看。

    明明他们都已经达到了要求,却没有申请,不管是什么原因,王多鱼都不会主动声张。

    或许他们很牛逼,但王多鱼没有收到申请,反而乐得轻松。

    从上个月的报告会到现在的六月份,时间都已经过去一个月了,王多鱼除了在忙着自己的数学理论研究之外,就是在盯着五马赫战斗机发动机项目研发的事情。

    组合循环发动机项目已经立项了,但大家还是在熟悉技术的过程当中。

    相比起之前的亚燃冲压发动机,这一次的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明显更难。

    尽管大家都已经拥有了三年以上的发动机研发经验,并且还积累了不少相关技术。

    完全可以在研发过程中,直接拿来主义。

    但是,非常明显的一件事,那就是这个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真的很难很难。

    亚燃冲压发动机足足研发了三年时间,那么现在的组合循环发动机呢?

    之前王多鱼在发起这个五马赫战斗机项目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二十年的研发时间,现如今看来,恐怕还真的可能是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

    十年内把战斗机所需要的零部件、技术等全部研发出来,然后就是在第二个十年时间内,将这款战斗机组装好,并且进行试飞。

    至于说量产阶段,那就不知道能不能在第二个十年内也顺利完成了。

    人民报、青年报、工商报等相关报纸,都报道了关于华罗庚因病去世的新闻,一时间,国内有不少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导致王多鱼这天回到家里,王君宏这个小屁孩,突然问了一句:

    “爸爸,华罗庚爷爷是谁呀?为什么报纸都要写他呀?为什么不是写你呀?”

    啪!

    王多鱼一听,顿时给小家伙的屁股来了一下,笑骂道:

    “你胡说八道什么呢?我好好的,为什么要报道我?你不是会看报纸么?报纸上面没有说华罗庚是谁么?你以前不是见过他么?”

    都说童言无忌,四岁的王君宏已经长大了一些,聪明是挺聪明的,但说话的时候,还是没有经过大脑。

    其实小家伙应该没有太多的想法,或许他只是单纯地认为,报纸上面应该都是报道他父亲的新闻,而不是报道华罗庚去世的事儿。

    毕竟上个月,他父亲举办报告会,连续好几天都是在报道这件事呢。

    而王君宏这个小家伙,确实见过华罗庚,只不过没有见过几次,而且小家伙不太记得对方。

    只因为小家伙跟在他父亲身边,见过了许多许多的人。

    论熟悉程度,小家伙反而更熟悉时不时来家里的约翰米尔诺他们这些人,相反,华罗庚都没有那么经常来哈工大这边。

    “爸爸,你打我干嘛呀?”

    小屁孩不乐意地嘟嘴,王多鱼还没吭声,刘晓俪已经抢先说道:

    “你刚才那样说话,你爸爸肯定要打你呀,以后说话的时候,可要动一动脑子,不要随便什么话都往外说”

    “为什么呀?我刚才说错话了么?”

    王君宏这孩子虽然很聪明,但也有许多坏毛病,比如他特别喜欢坐飞机,那可真是不分什么时候,就算被他父亲揍过好几次了,但他还是会因为没有坐飞机而闹腾。

    坏毛病多,但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谦虚。

    “爸爸问你,你看到了报纸上面的华罗庚爷爷,那报纸上面报道的是什么内容?”

    “就是华罗庚爷爷去世的内容呀。”

    “对,这个是关于负面新闻,是不好的消息.”

    简单跟小屁孩说了一下这件事,让小屁孩以后注意一下言辞,别真的当‘大孝子’。

    聊完之后,王多鱼转移了话题,没有继续聊这件事。

    华罗庚已经去世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没必要再去过多讨论这件事。

    “你的身体,现在怎么样了?”

    刘晓俪闻言,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自从上次她流产之后,坐完小月子前后,她几乎每半个月左右就会去一趟附属医院检查,确保她自己的身体状态。

    而王多鱼也因此都有小半年没有同房了。

    因为他们俩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小孩,但在要小孩之前,必须得把她的身体调养好。

    附属医院的医疗实力是没办法很快提升上来的,所以某些时候,王多鱼也是挺无奈的。

    他对很多事情,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变态要求,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虽然他知道有句话叫知足常乐,也知道如果想要长寿的话,确实没必要在很多事情上面要求太高。

    但是他很难做到,因为有很多事情,他都有一定的要求。

    不过在喝酒美食等事情上面,他是挺知足的,不会过分要求,甚至可以说没什么要求。

    就好像窖藏茅台酒一样,虽然他从京城带回来好几百瓶,但真正进入他肚子里的酒,也就是不到五六瓶左右。

    并不多。

    因为他撑死了也就是每个月半瓶酒,真不多。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想要保护好肝脏,就必须得这样。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滴酒不沾。

    然而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做到滴酒不沾,因为他需要发展哈工大数学系,他得想办法留下约翰米尔诺他们这些人,总得有些理由吧?

    要不然他们改天自己跑掉了,王多鱼岂不是又回到之前光杆司令的状态?

    今年也才八五年,约翰米尔诺他们这些人也才来到哈工大没几年。

    而哈工大本身的顶尖数学家确实不多,所以需要好好培养才行。

    “好,身体调养好了就行.”

    当着孩子的面,王多鱼没有聊备孕要小孩的事情。

    直到把两个小家伙哄睡之后,王多鱼回到主卧,这才跟刘晓俪继续刚才这个话题。

    生小孩这件事,心态要放平,不要强求,慢慢来。

    转眼第二天,王多鱼刚回到办公室,苏正淮就拿着四份材料过来。

    “教授,这是四份申请材料,日野康仁、高尔斯、麦克马兰、韦嘉鸿四人想要申请成为您的学生”

    王多鱼闻言,顿时挑眉道:

    “他们一起申请的么?”

    前几天他还在思考这事儿呢,没想到今天他们四人全都提交申请了,真是有意思。

    难道他们四人都聚在一起了?

    还别说,这四人确实都在酒店的同一层楼住着,他们都没有去其他地方。

    从五月一日劳动节来到冰城之后,他们四人就一起入住那家酒店了,这四人也是神奇,在入住之后没多久就认识了。

    日野康仁、麦克马兰和高尔斯他们四人都会说普通话,而韦嘉鸿这位广府人的普通话,甚至还不如高尔斯呢。

    当然,他们四人也都会说英语,所以不管是普通话还是英语,他们都可以无障碍交流。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语言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交流的障碍。

    更何况,大部分时候他们交流过程中,都是写字居多,或者说是在使用小黑板进行数学方面的交流。

    有意思的是,他们四人就是因为太过痴迷于交流,反而忘记了要写申请的事儿。

    只因为在上个月七号、八号这两天报告会时间里,他们虽然知道了成为王多鱼学生的条件,但他们四人要么差一点条件,要么就是跟日野康仁一样还没有发表过论文呢。

    也因此,他们需要等论文发表之后,才能够成为王多鱼的学生,致使提交申请的时间就晚了。

    咋说呢,只要是真正的天才,多多少少都有些奇怪的癖好或者是缺陷吧。

    “嗯,他们的同时申请的.”苏正淮点头说道:

    “他们四人都在酒店那边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废寝忘食,已经连续吃了一个月的外卖.”

    “根据酒店食堂送餐服务员告知的信息,他们四人每次点的饭菜几乎都一样.”

    王多鱼:“.”

    这四个可怜的孩子,没必要那么‘专一’吧?

    日野康仁是富二代,他肯定不缺钱,韦嘉鸿本来就是大学生,也有补贴,肯定也不缺钱。

    麦克马兰跟高尔斯两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不缺钱,咋地每天都吃同样的饭菜呢?

    不腻么?

    算了,王多鱼懒得去知道这些信息,既然他们已经提交了申请,那就见一见他们吧。

    很快王多鱼就跟他们见面了,韦嘉鸿四人见到他的时候,还挺激动的。

    因为这是粉丝见面会啊,其中韦嘉鸿一句话,差点把王多鱼干破防了。

    “王教授您好,我终于见到您真人了,我是看您写的论文长大.”

    王多鱼的表情管理差点失控,过了两秒之后,他这才问道:

    “你今年几岁了?”

    “我今年十九岁,正在读大一,马上就是大二了”

    韦嘉鸿连忙解释。

    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有看过王多鱼的相关报道,后来就陆续接触到了王多鱼的相关论文,但那会儿他才读初中看不懂。

    到了高中之后,他花了一年时间把高中知识读完,然后就埋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自学完大学数学。

    但自学了,不代表他已经学会了。

    当时还有很多问题,但由于已经马上要高考了,所以他也只能够先参加高考。

    “那你为什么不参加数学竞赛呢?这个不是可以保送么?”

    听到王多鱼的询问,韦嘉鸿尴尬不已:

    “王教授,我老家是县城的,我当时不知道有保送这件事,数学竞赛的话,我没有去参加,我记得我们学校好像没有举办?具体我忘记了.”

    听到这里,王多鱼面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心里却已经骂开了。

    他就知道数学竞赛这件事,任重道远,很难普及。

    这就是信息差呀。

    但凡韦嘉鸿知道数学竞赛,也不至于这样了。

    要么是当地学校没有宣传到位,要么就是当地知道有数学竞赛却没有组织参加。

    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但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韦嘉鸿好在是上了大学,并且也来到了王多鱼面前,但应该还有更多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事儿呢。

    所以从韦嘉鸿接下来的自我介绍中,王多鱼想了很多很多。

    等韦嘉鸿陈述完毕之后,王多鱼这才说道:

    “你们四人都已经有发表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论文,按理说你们可以直接成为我的学生,但我向来一视同仁,你们以前的师兄师姐都一样,他们都是必须要通过测试”

    “所以接下来你们就在我办公室里做题,喏,我刚才给你们出的题目,你们现在开始做题,时间到下午五点结束,现在开始。”

    麦克马兰他们四人闻言,顿时都坐下来赶紧开始干活。

    这是必然要走的流程,即便王多鱼也认为他们四人有这样的天赋和实力,可流程既然是流程,必然有它的道理。

    就算这个流程已经有些僵化了,可现实世界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如果不是这些规则,那么岂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他王多鱼的学生?

    如此一来,王多鱼岂不是甭想好好搞科研了么?

    要知道,如果带的学生越多,他需要耗费的时间就会越长。

    而且他带的学生,跟其他导师带的学生还不一样。

    杨念真他们虽然是师兄师姐,但未必能够教得了韦嘉鸿他们四人。

    但凡有这么简单的话,王多鱼肯定会多招收几个学生了,不至于把招收学生的条件卡得那么死。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来到了下午五点的时间,王多鱼分别检查了他们四人写的答案,不由点点头。

    他给他们四人的题目都完全不同,南辕北辙。

    比如高尔斯和韦嘉鸿他们两人的基础方向有几个领域是重合的,比如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调和分析等,但他们各自侧重点不一样啊。

    高尔斯对组合数学等更加精通一些,韦嘉鸿反而是全面一些,比如他还在拓扑、群论、代数几何等层面也有过研究,另外就是更精通于映射、几何学等。

    因此,王多鱼在出题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考察重点。

    这是王多鱼根据他们各自的论文所得出来的结论,然后根据这些进行出题。

    四个人都是不同的题目,就算他们进行交流,也没办法。

    只因为这些题目都是他们各自最擅长最拿手的领域,所以如果他们自己本身都搞不掂,那就甭想从其他人那边获得更好的灵感。

    万幸,这四人都不是菜包,他们都可以完成王多鱼对他们的考察。

    考察结束之后,王多鱼便直接宣布,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他的学生了,明天就可以搬去办公室那边,跟他们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办公’了。

    韦嘉鸿四人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办公室,而王多鱼则是去了一趟行政大楼书记办公室。

    结果刘德本并不在,他只能去找吕恭良了。

    还好吕恭良是在学校的,要不然王多鱼就只能去找韩绝了。

    虽然现在已经有小灵通手机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通过这个小灵通手机联系到人,因为还有关机或者是信号屏蔽的时候。

    出于保密的需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多鱼,是出什么事情了么?”

    校长办公室内,吕恭良看向王多鱼,担忧地问道。

    “是这样的,校长,我今天收了四个学生,他们是分别是日野康仁、麦克马兰、高尔斯和韦嘉鸿,其中韦嘉鸿是广州中山大学的学生”

    王多鱼陈述了一下情况,表示他这位学生居然不知道数学竞赛的存在。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韦嘉鸿读了大学,而且他对数学十分感兴趣,不远万里地乘坐火车来到了冰城这边。

    那么很有可能国内这边真的就少了一位数学天才。

    韦嘉鸿之前也发表过论文,但其中两篇刚刚在《哈工大数学期刊》通过了终审的论文,却没有通过中山大学他们那边的期刊审核。

    理由很简单,胡说八道。

    其实就是他们那边的期刊根本看不懂韦嘉鸿的论文,这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期刊本身的编辑水平非常有限,甚至都不是教数学的,估计就是高中数学老师的水平,怎么可能看得懂韦嘉鸿的论文呢?

    既然论文都看不懂,当然不可能发表。

    要不是韦嘉鸿不甘心,不服输,跑过来参加报告会,那么这位天才估计就这么沉下去了。

    王多鱼询问过韦嘉鸿,为什么不给《哈工大数学期刊》投稿,得到的回答也很意外。

    韦嘉鸿认为太高端了,他不敢投稿。

    一句不敢,不够自信,让王多鱼哑口无言。

    或许韦嘉鸿身边的人习惯了打压他,因为大家都看不懂他的那些数学符号,当然不会认同了。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现如今的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王多鱼会给那些想要来听他报告会的人,设置这么多门槛的原因。

    毕竟不是谁都能够听得懂数学的。

    特别是基础数学理论研究,这方面更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透彻的,只因为太抽象了。

    “校长,我们早就进行小学、中学等竞赛,可是直到现在,好几年时间了,似乎效果也不太好,很多天赋绝佳的学生,就是被这么耽误了.”

    “所以我希望能够反馈一下这件事,跟教育局的领导聊一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电视宣传上面也尽可能地做到位.”

    “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太好,这一点我知道,但能不能多分一点资源给这些地方呢?”

    听到王多鱼的话,吕恭良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吕恭良他本来就是数学教授,以前是北大的力学教授呢,因此他非常清楚这一点。

    可是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不是说改善就可以改善呀。

    能怎么办呢?

    就是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呗。

    王多鱼其实也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砸钱。

    但问题是,这个方法太粗暴了,而且未必就会有效果,何况之前他没有砸钱么?

    砸下去的这些钱,能不能到那些偏远地方,那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所以不是简单的砸钱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一点,王多鱼现在也缺钱呀。

    因为砸钱搞教育的事情,不管多少钱,那都是不够填这个窟窿的。

    马上就是九月份了,王多鱼现在就是要把更多的资金砸到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面。

    就是希望能够利益最大化呢。

    所以关于砸钱这件事,王多鱼没有跟吕恭良说。

    后者表示,他知道这件事了,后续肯定会重点跟进这个工作。

    当天晚上,日野康仁他们四人已经住进哈工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安排的硕士研究生寝室,他们都是单人间。

    在哈工大,本科生也分了层次,比如普通本科生,都是四人间。

    实验班、天才班的学生,从八三年之后,都改为了二人间。

    而硕士研究生,那就是单人间了。

    到了博士研究生,那就不是单人间了,而是两房或三房的套房了,里面有独立卫生间、厨房、厅等,就跟一个家没什么两样了。

    苇子沟新校区已经在建设当中了,预计明年就可以住进去了。

    到时候新校区的寝室楼将会更加夸张。

    隔天上午,数学系教学楼,日野康仁他们四人来到了办公室,看到了杨念真他们几人。

    一番热情地友好交流之后,韦嘉鸿忍不住把荣光夏拉到一旁,小声地询问道:

    “师兄,你们成为老师的学生多少年了呀?我怎么感觉你们读了很多年了呢?”

    荣光夏和杨念真两人是硕博连读研究生,从一九年五月底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四年时间了。

    说起来,这个时间确实足够长久的。

    但那又如何呢?

    现实情况就是他们已经达到了毕业的标准,只不过他们都懒得毕业罢了。

    特别是约克兹和博切尔兹两人,他们恨不得明年快点到来,然后他们可以跟他们老师王多鱼一起拿到菲尔兹奖。

    当然,明年的菲尔兹奖竞争激烈,约克兹和博切尔兹两人未必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杨念真和荣光夏他们两人也不弱,都在努力攀登数学高峰。

    明年不行,那就是等一九九零年,总之他们一定要拿到菲尔兹奖。

    四个人一起竞争,说实话并不是‘师门相残’,而是需要打败外面的人。

    阿兰孔涅这位是最后一届了,因为他已经超过四十岁的年龄限制了,现在看来,他明年必然可以拿到菲尔兹奖。

    除了他之外,还有让布尔盖恩、西蒙唐纳森、弗拉基米尔费尔德他们三人,一个比一个还要强。

    比如西蒙唐纳森,他已经完成了四维的拓扑学流形。

    “师弟你不懂,你们刚入学,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以后慢慢就会知道的了。”

    荣光夏拍了拍韦嘉鸿的肩膀,笑呵呵地说了一句,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不是他冷漠,而是他跟对方也不熟,贸贸然表现得太过热情,不太好,慢慢来呗。

    韦嘉鸿没弄明白,但也不好再多问什么。

    日野康仁他们仨老外倒是没有多少想法,跟约克兹、博切尔兹他们聊过之后,几人便也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了。

    很快,韦嘉鸿他们就发现了,留在办公室的六位师兄师姐,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很快就离开了办公室。

    不管是杨念真还是荣光夏,亦或者是高华建、马克西姆、约克兹和博切尔兹他们四人,全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碌,韦嘉鸿很想问,但没来得及。

    直到过了几天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王多鱼会给这些师兄师姐们发一些科研任务的呀。

    王多鱼并不是把他们当牛马来使唤,而是这些科研任务对他们本身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何况,到了每年年底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没有年终奖拿。

    即便他们的薪资不低,但应该没人会拒绝一些额外收入,嫌弃自己钱多的吧?

    六月十九号这一天,哈工大教师别墅区内,王多鱼家里,今天很热闹。

    过去半年多时间,王多鱼家里跟以前相比,就安静了许多,这样的聚会少了很多。

    原因就是因为刘晓俪之前流产的事情,导致王多鱼对饮食这方面更加注重了。

    最关键的是,上次流产的事情,至今都没有调查出结果,没有把背后的人给揪出来,这是王多鱼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别人都已经对他造成了这样的伤害,让他少了一个孩子,结果却是找不到真正的凶手,更别说背后的人了。

    难受啊!

    王君宏他们这些小屁孩在厅里追逐打闹,王多鱼则是在书房内,听着郑宝印他们的工作汇报。

    “九叔,潘多拉在日本的营收还是很不错的.”

    潘多拉从三月份就已经开始进军日本了,但正式开业还是在五月一日劳动节这一天。

    因为前期的准备非常多,而且为了打响第一枪,王建超可谓是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呢。

    他不仅仅是从日本的三井住友银行、瑞惠银行、横滨银行等进行贷款,也找花旗银行日本分行进行贷款。

    总之,谁利息低,他就找谁借贷。

    借贷来干嘛呢?

    投资房地产、商铺等!

    潘多拉明明是一家高档服装品牌企业,但进入日本之后,却是大举借债,并且还进军房地产和金融市场。

    简直无法理解。

    但是看在潘多拉这个牌子上,这些银行都高兴坏了。

    特别是潘多拉还愿意借日元,还美金,这一招儿,简直无敌,让横滨银行等日本本土银行,差点高兴到原地蹦起,心里笑骂王建超是大傻逼。

    为什么?

    因为日元现在的价值很低,而美元却在持续升值。

    潘多拉从横滨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借贷日元,未来还钱的时候,归还美金,这就是摆明了要给这些银行送钱呀。

    合同签订了就是这样,横滨银行等企业全都火速签订了合同协议,并且还给潘多拉很低的利息。

    也正是因为需要完成这些合同,所以潘多拉进驻日本的时间晚了很多。

    而潘多拉进入日本之后的表现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它居然格外畅销。

    去年潘多拉在美国每家店平均每日营收数据是三点六二万,最高的平均日收数据是圣诞节那段时间,是十二万美金。

    然而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等城市总共有十三家店,但在五月份的三十天时间里,每家店平均日营收数据却是六点七万美金。

    简直就是离谱至极。

    众所周知,高档品牌的利润率本来就很高,结果其营收还如此夸张,那可真的是小刀拉屁股,开眼了。

    就算是王多鱼,听到这个日均营收,也是一阵目瞪口呆。

    因为有如此高的日均营收,也意味着整个五月份,潘多拉在日本的营收,达到了两千七百万美金。

    强得离谱!

    “很好,非常不错!”

    听完之后,王多鱼不由大笑着点头道:

    “这些利润全部都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当中,股市的话,直接购入日本几家大企业当中,比如东芝,比如丰田等”

    他为了能够在接下来的九月份当中,能够持续地获得更多的利润,已经早早开始进行布局。

    借贷是从今年上半年才开始的,之前一直都只是投入利润罢了。

    广场协议必然会签订,未来的市场走向也肯定是跟原时空一样,因为日本根本没有其他办法,他们只能够把更多的资金转移到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蓄水池里,否则的话,日本经济先崩溃了。

    但是有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市场作为蓄水池,他们就认定,日本经济不会崩溃。

    只是万万没想到,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会如此夸张,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逐渐膨胀成为一个超级大气球。

    到了现如今的六月份,王多鱼更加肯定接下来日本经济的走向肯定会跟原时空一样,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贷款也要完成这些投资。

    潘多拉进入日本市场,那是十分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没人能够说得了什么。

    贷款日元,未来偿还美金,这也是策略。

    在横滨银行等日本本土银行看来,这就是潘多拉为了进入日本市场而作出的‘妥协’,毕竟他们可没有怎么花钱,而是直接靠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呢,潘多拉本身并没有投入多少资金。

    差不多就是空手套白狼呢。

    当然,潘多拉也是在贷款时确定了会用潘多拉这个品牌名字,以及购置的相关房地产、商铺等作为抵押,要不然的话,横滨银行等日本本土企业又不是傻子,咋可能会贷款给潘多拉呢?

    所以贷款这事儿很简单。

    而潘多拉的这种方式,基本上都是参考优玛服装等其他品牌,只不过他们彼此间合作的银行不一样罢了。

    “九舅舅,那我们接下来三个月也是这么做么?”郑宝印如是问道:“但是我怕会不会资金链断裂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