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们来的时候都带了粽叶,要不三婶只是喊人,可用不了这么久。
她们得知李复兴准备包那么多粽子,觉得家里粽叶一定不够用,便挨家挨户收集一些,一起带来了。
之后,便要泡洗粽叶了。
包粽子需要做的准备可真不少。
把全部准备工作都干完之后,妇女们都很看眼神的离开,要吃完午饭再来。糯米可得泡好几个小时呢!
村民们很快便开始讨论起包粽子的事来了。
有好几个人都被喊去帮忙,肯定瞒不住,而且李复兴也没准备瞒着。
“二十一叔真要分给咱们一块吃啊?”
“那肯定啊!好几十斤的糯米,要不怎么吃?”
要是再加上别的料,怎么都能包几百个粽子了,每个村民分一个也基本能够。
“这话不假,还得是二十一叔啊!”
众人都开始期待,他们听说了,粽子里还有肉呢。
到中午,李复兴便处理起龙虾来,先找刷子把龙虾给刷干净。
接着便把龙虾放在案板上,用菜刀从中间劈开。
随后再清理掉里面的脏东西,然后便切成小块。
要是做清蒸龙虾,倒是不必这么麻烦,只需要处理好放锅上蒸便行了。
可李复兴考虑到爷爷奶奶有可能吃不习惯,便准备做一道十三香龙虾。
旺业仍旧在烧火,他控制着火候的同时,还认真看大哥制作的过程。
李复兴处理好龙虾,把大蒜给剁成蒜蓉,放在一旁备用。
剩下的,便是炒淮盐了。其实也不难,就是把盐和五香粉放在一块炒。
香味很快便被炒了出来。
旺业和旺花兄妹俩都凑在一旁闻。
三叔很快也下工来家里了。
这味道实在太香,他走到半路便闻见了,脚下不由加快速度。他还学旺业和旺花,去厨房特地使劲闻了闻。
“这虾也太大了!”他啧啧赞叹。
李复兴说道:“这种龙虾最大的能有二三十斤呢,这还算是小的。”
李德军眼睛瞪的老大。
二三十斤的虾?
太吓人了!
“好了,端菜吃饭。”李复兴说。
他又取出一瓶洋酒,也是今天带回来的,总共带了三瓶,剩下两瓶都给爷爷了。
“奶奶,快尝一下。”李复兴夹了一块最好的龙虾肉放到奶奶碗里。
李老太太笑的合不拢嘴:“行,复兴你也多吃点。”
李德军夫妻俩只啃了点龙虾脚,也很满足。李德军还喝了一杯洋酒,他能吹很久。
不单是洋酒,这大龙虾他们肯定也是李家庄第一批吃上的。
村里很多人都不曾离开过北平城,也有连村里都没出去过几次的,特别是老人们。他们又怎么能吃到大龙虾呢?
一想到此处,李德军便越发觉得自己那时的决定非常正确,能和李复兴攀上关系。
要没有那时候的坚持,又何来此刻的享受?
李复兴接着把科研所工作名额的事跟爷爷奶奶说了。
李老爷子思索片刻,觉得去研究所干采购员,得找个有些学识,礼节到位的人去好一些,省得丢李家庄的脸。
不过他们李家庄有学识的人少的可怜,初中毕业生都没几个。
“就让志辉去吧,他是初中生,比较懂礼数,做事也有分寸。”李老爷子思索之后说道。
李复兴挠了挠头,他回村这么久,村里人都没认全。爷爷说的志辉就是一个,不过看名字,应该和他是一辈的。
奶奶说道:“志辉是哑巴他儿子,之前和你爹一起上学,学习也还可以,不过家里供不起,也就只能回家帮忙了。”
听到是哑巴的儿子,李复兴立马知道是哪家的了。
李家庄的哑巴只有一个。
而且知道对方是和他老爹一块上学的,李复兴也更放心。
“行!”李复兴点头答应。
在他眼中,李家庄的人谁去都行。
“我去他家说吧。”李老爷子说罢便起身离开。
不多时,李老爷子便来到了哑巴家,把事说了一下。哑巴听完,立马便跪在地上向李老爷子磕头,儿子能得到这种机缘,要对李老爷子跟李复兴心怀感激。
李志辉已经娶妻生子,他跟媳妇和孩子也一起给李老爷子磕头。
“好了好了,我还活着呢,磕头干啥?那科研所可不是普通地方,去了之后,得认真着点,平时多干活少说话,不要丢了咱们李家庄的脸。”李老爷子说,
李志辉立马保证。
这事说完,李老爷子便告辞了。
李志辉一家送走李老爷子,哑巴才对儿子比划起来。旁人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他们一家却差不多都能明白。
“你放心吧娘,往后我就听二十一弟的,他说干啥我就干啥。”
他李志辉可不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难道还不清楚这工作是二十一弟安排的?他也和那些之前拿到工作名额的村民相同,每个月会拿出一些工资来还给二十一弟。
……
到了下午,李复兴睡醒午觉出门,便看见妇女们都来他家开始包粽子了。
“二十一弟,把你吵醒了?”一个妇女有些不好意思。
李复兴笑着说:“没有,我午睡一般都是这个点起,已经包了这老些了?一锅肯定煮不了,我留下一点,剩下的你们带村食堂去吧。”
村食堂的锅足够大。
“听你安排复兴,这些是肉粽,那边是……”妇女们开始介绍。
李复兴每种都拿出来几个。
“这些咋够?”
李复兴说道:“足够了,我们家吃不了太多。”
他没准备多吃,一顿就行。
李复兴把粽子煮上,安排旺业看好火,自己又出门转悠了。
看着河床里大片青绿色的蔬菜,李复兴寻思:国内现在太缺化肥,根本不好弄到。
要不这些蔬菜长势和产量都会更加喜人。
国内现在能生产化肥,但产量很低,根本供给不了大规模的使用。
农民们现在还在用传统肥料,比如牲畜粪便之类的。
“想什么呢!”
老支书不声不响走到李复兴旁边,开口问道。
李复兴说:“想如何增高产量。”
“这东西还是看天吧!”
老支书觉得,种庄稼便是吃老天爷的饭,老天爷心情好,就丰收,反之就像这几年,便只得饿肚子。
李复兴没有说话。
即便在后世,出现旱灾都会觉得束手无策,何况是在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