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兴不认识这种蛇,可一看那体型便知道不好惹,说道:“你胆子还真不小,敢抓这蛇。”
真是不知道害怕!
“这蛇来泡酒,那是顶好的。”李老爷子笑着说道。
用蛇来泡酒,在农村并不罕见,不少人家都会泡着一坛,看着是挺渗人的。
中医上说,蛇酒可以舒筋活血,也能治一些皮外伤,对身体有益处,所以很是盛行。
“那就让三叔弄一下,泡酒给您吧爷爷。”
李复兴着实害怕那东西。
他前世的时候,都听说泡了好几年酒的蛇还能活,甚至都咬了人,一想就头皮发麻。
这并不是谣传。
要是没把酒坛给封好,那便会有空气进去,蛇在这种环境下,可以缓缓休眠,能活很久。
李复兴不敢再看,转头回了屋,把郑老爷子给的东西拿了出来。
这是个并不算小的杯子,杯中是一朵兰花。
正是明末著名的兰花杯。
李复兴把玩着兰花杯,搞不清楚是不是真品。
他能力有限,而且这种价格的古董,唯有专家才能鉴别出真假。
不过李复兴虽然辨不出真假,可他知道一件事,如果这玩意是真品,那到后世便是价值连城。
李复兴准备给郑家四百斤小米,外加一些肉和油,总不能太让人家吃亏不是。
玩够之后,李复兴便重新收回拼夕夕背包里,升级以后,背包能放的东西便更多了。
随后便拿出一把榛子来吃。
“大哥,你吃的啥呀?”旺花悄悄跑了进来。
小妮子满脑子都是吃。
这些日子以来,旺花已经变胖了不少,虽然还称不上白胖,可在眼下这时代,已经算很胖了。
其实不只是旺花,李家庄全部小孩,脸上都变得肉起来。
“是榛子,给。”李复兴给旺花了一大捧,让她把身上的口袋全装满。
旺花笑嘻嘻地离开,接着跑回自己家,把三分之二的榛子全藏了起来。
到现在,她已然藏了一大盒吃的,那些放不住的,她全吃了,藏起来的都是能存住的,什么坚果、糖之类的。
她挨个看了一遍,这才安下心来。
殊不知她自觉非常隐蔽的地方,早就被杨梅给发现了。
吃完榛子之后,李复兴便准备做饭。
他从拼夕夕买了几块羊排,想让爷爷奶奶都尝尝。
品质好的新鲜羊排,只用煎一煎便非常香。
他取出羊排,清洗干净,放在一旁备用。
代水分稍干,便撒上一些盐和胡椒粉腌制。
旺业早就在一旁待命。
把油温烧到合适之后,李复兴便把腌制好的羊排放进锅里,等到一面变成焦褐色后,便翻面继续煎,一直到两边都煎好为止。
至于刀子和叉子,就不必了。
用筷子多舒服啊!
“大哥,这么香!”烧火的旺业已经馋的直流口水。
“小点火。”李复兴说道。
旺业马上调整火势。
这熟练度让人看着心疼。但旺业却非常喜欢烧火,根本就是乐在其中,他喜欢吃,也喜欢看别人做。
“爷爷,今天尝尝洋酒吧。”李复兴对李老爷子说。
李老爷子肯定愿意的。
他最爱喝酒了。
无论什么酒,他都愿意喝。
“行,咱们便开一瓶洋酒。”
乖孙子为他做了个酒柜,好酒都放在里面了。
只有在李家庄,李复兴才敢这么干,再高调一些也没事。
很安全。
“复兴,不切开吗?”李老爷子看见羊排,开口问道。
这也太大了,直接拿拿着啃?
“爷爷,外国人本来是用刀叉吃的,等等我切的小块一些,用筷子吃便是。”李复兴说。
李老爷子有些惊讶。
外国人吃饭用刀叉?
羊排煎好后,李复兴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要是摆好盘,再淋上一些酱汁,那价格可就要大几百了。
李德军回来之后,便忙不迭去把那蛇给处理了,最后放进酒里泡着,给了李老爷子。
“记得塞严实点。”李复兴嘱咐。
如果进去空气,这蛇怕是几年都能活着。而且这玩意很记仇,李复兴前世可是听了不少关于蛇报复的事。
因此前世大人们常说,打蛇务必要直接打死?
“放心好了复兴。”李德军笑着说道。
他看了一眼羊排,下意识地吞了下口水。
“好了,咱们吃饭!”李复兴说。
因为他的缘故,家里人都养成了先洗手后吃饭的习惯,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也是如此。
杨梅先喂菲菲,没有着急吃。
这几天菲菲这小丫头都会爬了。
除李复兴之外,家里的人都是头一次吃煎羊排。
“这羊排真香!”李德军边吃边赞叹。
李复兴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
吃完饭之后,李复兴便把洗好的照片拿给爷爷奶奶看。
和姑奶奶联系上之后,李复兴便拿着姑奶奶寄来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只是少了老爹。
李复兴用相机拍了爷爷奶奶,还有徐倩、菲菲、李德军杨梅、旺财、旺业、旺花等人。
除去这些,还拍了村里的一些风景,和他们的房子。
一共有二十多张。
李复兴觉得,姑奶奶看了这些照片,肯定会很开心。
“挺不错!准备啥时候寄给你姑奶奶?”李老爷子问。
他对照片很满意。
现在这年月,能拍清晰便很好了,哪有后世那么多的讲究。
李老爷子还写了封信,准备让乖孙子一块寄出去。
“这张拍的最好了。”李老太太也在一旁看着照片。
她对手中那张合照最是满意,有些不舍得往外寄。
李复兴当然能看出来。
他说道:“奶奶,咱们有照相机,啥时候想拍都可以。”
李老太太这才后知后觉,笑着放下了照片。
李复兴又转头对爷爷说道:“爷爷,我明天回去就给姑奶奶寄出去。”
李老爷子听到这话,便立马进屋去把那封信拿了出来,递给李复兴:“把这信一块寄上吧!”
“好嘞!”李复兴答应一声,把信收了起来。他不用看,也能猜出信里写了什么。
他现在手里还有很多胶卷,姑奶奶寄过来了不少。
杨梅拿着她们一家人的合照,脸上满是笑意。
这是她头一次拍照呢!
对的,这便是她的首张照片,结婚的时候,她都没拍上一张。这现象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结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照片。
或许有人要问,难道结婚照上面没有照片吗?
是的,的确没有,眼下这时代的结婚证,跟证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