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 第175章:不能用公公家的东西补贴娘家人
    而且现在的结婚证不但没有照片,甚至连字都是手写的。

    相当简陋。

    所以农村大部分人连结婚,都不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也因为如此,能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在农村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

    杨梅带着照片回家,准备找人做个相框,把照片装起来。

    走到半路,有村民见她一直低着头看东西,好奇问道:“杨梅,看啥东西呢?路都不看了。”

    杨梅亮出手中的照片,笑着说:“也没啥,复兴给我们一家拍的合照,你们瞅瞅,是不是拍的还行?”

    村民们听到这话,立马围了上来。

    他们在村里,都没怎么见过照片这种东西,当然想见识一下。

    杨梅一家福气真好,吃的好穿的好不说,现在都拍上照片了。

    不过他们李家庄所有人也是因为李复兴的付出,都越过越好了。别的村现在都吃不上饭,他们村却可以吃饱,这也都是李复兴的功劳。

    “别说,拍的真不错。”

    村民们都啧啧赞叹,脸上都露出羡慕的神色。

    “到照相馆拍也花不了太多钱,复兴说几毛钱便可以,你们去拍一张也行啊。”杨梅说道。

    村民们都沉默了。

    一张小小的照片就要几毛钱,这还便宜吗?

    拍照可是个高消费的事。

    刨去拍照师傅的花费,还有照片冲洗跟打印等费用。

    所以在当下这个时代,拍照算是一项很奢侈的行为。

    村里都知道李复兴那有照相机,也有不少村民想让李复兴帮他们拍一张,不过都不好意思张嘴罢了。

    现在的照相机可相当贵,和自行车相差无几。

    因此一般人根本买不起相机,能买得起的,都是家境比较殷实的。

    过了不多时,村民们便听说,李复兴在帮村里人照相。

    听到此事的村民纷纷向李复兴家赶去,都怕去晚了排不上队。

    ……

    “大伙都排好队,咱们每家都能拍一张。”李复兴看人越聚越多,赶紧维持秩序。

    村民们听罢都乖乖排好队。

    可以免费拍一张全家福,难道还能不听话不成?

    李复兴最终把拍照地点选在了学校的一面墙,小香在上面画了画,她绘画天赋还不错,画的画很好。

    其实一开始李复兴只是想帮学校的老师跟学生们拍几张。

    可没成想消息竟不胫而走,还传的愈发离谱起来。

    不过村民们来都来了,李复兴也就不忍心拒绝,让村民们失望。可每人拍一张确实太多了点。

    “赶紧回去把你爷爷叫来!”有村民安排自己的孩子。

    谁家人先凑齐,谁家便先拍。

    “复兴,我家人都来了。”有村民特地洗了洗头,换上了件补丁少的衣服。怎么说也是人生头一次拍照,得板正一些。

    “好,那便先给你们家拍,你们夫妻俩在后面,让老人与小孩在前面。”李复兴安排位置。

    这家人立马按位置站好,脸上挂着笑意。

    “行,都看镜头,都待好不要动,不然会模糊的,记住了!”李复兴嘱咐。

    “好嘞!”

    周围的村民们都认真地看着李复兴为那家人拍照,想着提前学一下,拍到自己家的时候,才能拍的更好一点。

    “你这臭小子,把手从弟弟身上拿下去。”李复兴说。

    他爹立马给了那小子一下,瞪着眼睛看他。

    那小男孩这才老实了,不再乱动。

    “行,都站好了,三二一!”李复兴按下快门,把照片拍好。

    “来,下一家!”他接着喊。

    拍完照的村民问:“复兴,啥时候能拿照片?”

    “五六天吧!”

    要是他自己洗的话,其实用不了这么久,一天便可以了,让别人去洗,时间肯定会久一点,得排队的。

    不过要是给了好处,那就另当别论。

    “不用紧张,笑一下。”

    ……

    每家拍一张,也没用多长时间,那些拍完照片的,便马上都被老支书和大队长喊去干活了。

    拍完村民,李复兴又为学生和老师们拍了几张。

    到第二天,李复兴去了城里,先把照片和信送到邮局寄出去。

    他也给姑奶奶写了一封信,内容无非就是让姑奶奶安心,他会照顾好爷爷奶奶,同时请姑奶奶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等。

    第一次交流,李复兴并未说其他事。就算他有别的想法,那也要按部就班的来,不能着急。

    而且一些话就算说了,姑奶奶也不见得会相信,很难保证根据他的想法去做。

    随后,李复兴便去了照相馆。

    “你好同志,麻烦帮忙把这些照片洗出来。”李复兴连带着胶卷和两包大前门,一块递了过去。

    工作人员看到两包大前门,笑着说道:“好,我尽快帮你洗出来,过几天来拿就行。”

    “好,谢谢同志。”

    “不气!”

    李复兴忙完之后,这才回了四合院,去老郑家对郑老太太说:“郑奶奶,到晚上我就把东西拿过来。”

    郑老太太清楚,李复兴说的东西便是粮食。

    她立马笑着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了复兴。”

    李复兴摆摆手:“不用这么气郑奶奶,这回的粮食不算少,我得谨慎些。”

    “理解,理解。”

    四百斤粮食,多加谨慎肯定没错呀!现在这年月,几斤粮食便可以娶个媳妇了。

    他们都觉得,以后的日子会更艰难,粮食也会更加紧缺。

    待到李复兴离开,李寡妇对她弟弟说道:“阿兴,咱们家不是也有个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么?你带粮食回去后,再把它送来。”

    公公拿出家传宝贝换粮食,来补贴她娘家,她实在过意不去。

    而且家里的宝贝以后都是她儿子的,就等于是用儿子的东西换了粮食,她身为母亲,肯定要为自己儿子着想。

    无论怎么说,都得把娘家祖上传的那样东西要来,把自家损失给补上。

    “好,回去后我便告诉爹娘。”阿兴答应下来。

    他觉得凭自己爹娘的人品,肯定会愿意的。

    能帮他们一家人挺过这最困难的时候,那祖上的宝贝没了也便没了。祖上传下东西来,用意不正是帮后代渡过难关的吗?

    郑老爷子老两口象征性指责了儿媳妇两句。

    最终“无奈”答应了儿媳妇的要求。

    到晚上,院里人住户们都进入梦乡,唯有老郑家一家人还坐在屋里,他们都在等粮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