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赶我出家门,祖陵崩了你们哭什么? > 第三十七章:主动承认
    萧家附近的栈

    三皇子殷知行、九道仙宗少宗主苏仲,都第一时间感应到了萧府之内的灵气波动。

    二人见多识广,俱是反应过来,是有圣王境强者正在施展推衍之术。

    这个节骨眼施展推衍之术是为了什么?

    自然只能是为了查出宁尘的位置。

    好在他们都已经知晓了宁尘的身上背负着八十一道天机。

    别说圣王境的推衍师,就算是虚空境的推衍师,都根本无法破除。

    故而两人都还相当镇定,开始研判起形势。

    “殷兄,你说他们算不出宁兄的位置,接下来会做些什么?”

    苏仲问道。

    殷知行泰然自若地坐在桌前,斟了两杯温茶,一杯留给自己,一杯推给了苏仲:

    “连天元王朝第一推衍师都无可奈何,也就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大范围的搜查了。”

    “不过宁兄不可能被这么容易地捉到。”

    “他没有被捉回来,也没有到达盛乾王朝,就算我大哥他掌握了再多证据,也依然无法彻底坐实宁兄叛国。”

    苏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也就是说,至少我们还是安全的,不必担忧太子发难。”

    殷知行摇了摇头:

    “只能说,我们两个尚且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但楚兄那边的把柄仍在,还不清楚我大哥会拿这件事怎么发挥。”

    “我计划回一趟皇城,并叫楚兄事先一同前去负荆请罪。”

    “在楚兄绝不可能倒向我大哥的情况,也只有主动把这伤疤揭开,才能让损失最小化。”

    在这件事上。

    殷知行已经反复地衡量了无数遍。

    最终他还是认为,想不被大哥殷砚辞拿捏,就只能先其一步,让陛下知情。这样主动承认错误,一来能让殷砚辞的计划破灭,二来也能让陛下从轻发落。

    而且宁尘的事情,也总不能就这么让殷砚辞的一面之辞,模糊陛下的判断。

    不管现在有没有掌握能够洗清宁尘冤屈的证据,都应当给陛下提供另一种思路。

    唯有如此。

    才能给宁尘日后出面奠定基础。

    苏仲对此并无异议,他也早就想劝殷知行回去同陛下禀报更为细致的情况:

    “好。”

    “那这边就交给我了,我会想办法搜集一些证据,为你提供助力。”

    二人确定好了往后的安排。

    殷知行也没有再浪费时间,当即离开栈,赶往皇城。

    凭借他不朽境的修为,不过是几个时辰之后,他就先太子殷砚辞那边的心腹一步,回到皇宫,求见陛下。

    议事殿内。

    天元王朝的帝君殷昭,还正同臣子们商议着王朝东部旱灾的应对之策。

    得知自己如今最为器重的三儿子殷知行有事求见,又想起殷知行与那叛国的宁尘曾经交情极好,他立即召其入殿。

    “儿臣参见父皇。”

    殷知行入殿,向着帝君殷昭行礼。

    “免礼。”

    “朕还正想找你问些话。”

    “不知你此番前来,和朕想问的是不是同一回事。”

    帝君殷昭叫殷知行就近坐下,而后过问起来。

    殷知行开门见山道:

    “父皇。”

    “若不出儿臣所料,我们要说的,应当是同一件事。”

    帝君殷昭扬了下下巴:

    “那你且说来。”

    殷知行左右看了看朝臣,这其中既有支持自己的,也有大哥殷砚辞的心腹。

    事到如今,却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直言道:

    “父皇,此事说来话长,还请您听儿臣细细说来。”

    “六日之前,儿臣正在书房内研读功法,却是忽然感知到了存放于我皇室之中的聚神珠出现异动。”

    “确认了我皇室之中的聚神珠安然无恙,儿臣第一时间便意识到,或许是另外几颗聚神珠出现了问题。”

    “而当时国战之中缴获的聚神珠,一颗存放于皇室,其余的分别存放在了楚将军的府中、九道仙宗,以及萧家。”

    “聚神珠出问题,就意味着这三家中的一家,可能遇到了什么大事。”

    “您也知道,儿臣与楚将军、苏兄、萧兄皆为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们早于三年前就承诺过,不论哪方出事,其他三人都需全力相助,所以儿臣赶忙逐一问询。”

    “最终确认了楚将军、苏少主都没有问题,也就说明变故来源于萧家。”

    “救人心切,九道仙宗的少宗主苏仲提前出关前来与儿臣汇合,镇国大将军楚雄,也直接从边疆赶赴了萧家。”

    说到这里。

    帝君殷昭忽然眯起眼睛:

    “你是说,楚雄六日前曾离开过边疆?”

    殷知行点头道:

    “不错。”

    “楚将军一时心急,没有与您禀报,便去往了萧家。”

    “不过您放心,楚将军在离开边疆之前,已经着重安排好了边疆的事务。”

    “且在儿臣得知他没有禀报于您后,立刻劝其返回了边疆驻守。”

    殷知行有意地删改了事情的真相。

    将楚雄来皇城汇合,一同去往萧家,改为他们三人是在萧家附近才汇合。

    在楚雄犯下擅离职守之罪,无可辩驳下,弱化与自己的关联,无疑能进一步的削尖影响。

    免得楚雄被责罚,自己也因纵容而被惩处。

    这属实不划算。

    “他楚雄难道不知道自己是驻守边疆的大将吗?”

    “竟不与朕禀报,就私自离开边疆!”

    “他这眼里,还有没有天元王朝的安危?还有没有朕?”

    毫不意外。

    帝君殷昭得知此事,勃然大怒。

    殷知行起身躬着身子辩解道:

    “父皇。”

    “楚将军也知道他这件事做得不对。”

    “所以当时反应过来,就又回到边疆,拢共离开了不超过八个时辰。”

    “并且楚将军当时委托了儿臣,向您解释情况。”

    “只要获得您的准许,他即刻便会前来负荆请罪。”

    帝君殷昭目露狠色:

    “负荆请罪?”

    “都过去了六日!”

    “我看他压根就没把朕放在眼里!”

    “今天他为了这么一件事就可擅离职守,明天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

    殷知行再度诚恳道:

    “楚将军之过,他不会作任何辩解,儿臣也不会为他开脱。”

    “这件事不论您如何责罚,楚将军都不会有半分怨言。而若您愿给他一次机会,他仍愿为我们天元王朝鞠躬尽瘁。”

    “不知您可否暂且按捺怒火,且听儿臣继续讲下去。”

    帝君殷昭被气个不轻。

    他也不是不能理解楚雄的做法。

    当初国战,谁都知道萧家的萧尘立下了多大的功劳。担心他的安全,前去协助,无可指责。

    但问题是,在帝君的眼中,没有什么比王朝的安危更重要。

    若所有人都只看重兄弟情谊,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放在心上,那天元王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盛乾王朝所击垮。

    所以这件事,一定要严加处理,以儆效尤!

    只不过看上去殷知行还有要事相报,他没有急着对这件事多做定论,而是皱眉道:

    “你继续说。”

    殷知行当即道:

    “我三人一同来到萧家以后,萧家家主萧天道对萧尘的情况一直避而不谈。”

    “直到我等不断追问,他才说出萧尘背叛了萧家,背叛了天元王朝,还改名为宁尘,带走了镇族之宝聚神珠,不知所踪。”

    帝君殷昭如今的脸色不太好看,耐心也少得可怜:

    “你说的这些,朕在前几日都已知晓。”

    “所以说,你此次离开皇宫,并非是闭关修炼,而是前去调查此事了?”

    “那么,可有什么朕不知道的新情况禀报?”

    殷知行直起身子,直视着帝君殷昭,郑重其事道:

    “有!”

    “经过儿臣调查,宁尘根本没有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