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匈厥使者一听这话,酒意彻底吓没了,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在地上,裤裆都湿了一大片。
“饶……饶命啊,辽王殿下。”
他哪里还敢嘴硬,磕头如捣蒜。
陆准眼神冰冷,不为所动。
“拖下去。”
王府的亲卫如狼似虎般上前,将那几个吓傻的匈厥使者捆了个结结实实,堵上嘴巴,直接拖出了宴会大厅。
其余各部落的使者,此刻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纷纷低下了头。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这位辽王殿下,年纪轻轻,手段却狠辣无比,绝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想从他手里占便宜,那是痴心妄想。
辽东,以后怕是真的要姓陆了。
陆准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恢复了平静。
“诸位,酒宴继续。”
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但所有人都知道,今日之后,辽东的天,彻底变了。
宴席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继续。
很快,吉时已到,拜堂成亲。
陆准牵着富察素音的手,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完成了大婚之礼。
熹贵妃和苏南天坐在上首,看着新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特别是苏南天,他看着陆准,仿佛看到了苏家未来的希望。
“我苏家,后继有人了。”
夜深,宾散尽。
辽王府,书房内。
陆准与苏南天相对而坐,烛火摇曳。
“舅舅,一路辛苦了。”陆准亲自为苏南天斟满一杯热茶。
苏南天摆了摆手,目光灼灼地看着陆准。
“准儿,你的头发……还有阿灵的事情,你跟我仔细说说。”
陆准点了点头,将熹贵妃被陷害,自己被流放,以及如何在辽东立足,如何救出母亲的经过,简略地说了一遍。
当听到陆准为救母一夜白头,苏南天紧紧握住了拳头,指节捏得发白。
“太和老狗,宛氏毒妇。”
苏南天眼中迸发出骇人的杀气。
“竟敢如此欺辱我苏家,此仇不报,我苏南天誓不为人。”
陆准看着苏南天,眼神坚定。
“舅舅,太和老狗无道,昏庸残暴,致使民不聊生,天下怨声载道。”
“如今我母妃已安然无恙,我在辽东也算有了些根基。”
他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想坐那个位子。”
苏南天闻言,猛地抬头,眼中精光暴射。
他盯着陆准,沉默了片刻,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好。”
“不愧是我苏南天的外甥,有志气。”
苏南天站起身,走到陆准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准儿,你想做什么,舅舅永远支持你。”
他的声音无比坚定。
“我这辈子,无儿无女,父母早亡,也没成过亲。”
“这世上,就只有你和你娘两个亲人了。”
“只要你一句话,舅舅这条命,随时都可以给你。”
陆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有些湿润。
“多谢舅舅。”
苏南天摆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我回西北之后,会立刻整顿兵马,暗中积蓄力量。”
“你辽东这边,也尽快发展。”
“时机一到,你我舅甥二人,便给他来个南北夹击,定要将那太和老狗,从龙椅上拉下来。”
陆准重重点头。
“外甥明白。”
“我一定要让太和老狗和宛氏毒妇,血债血偿,为母妃报仇雪恨。”
“这天下,也该换个主人了。”
二人彻夜长谈,商议了许多未来的计划。
苏南天将自己在朝中和军中的一些人脉关系,也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陆准。
天色将明,苏南天才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无比兴奋的神情,回房歇息。
次日,苏南天便向陆准和熹贵妃辞行。
“兄长,不多留几日吗?”熹贵妃依依不舍。
苏南天摇了摇头:“阿灵,西北军务繁忙,我不能离开太久。”
“你在此安心调养,准儿是个有出息的,他会照顾好你的。”
他看向陆准:“准儿,记住我们昨晚说的话。”
“舅舅,您放心。”陆准郑重道。
苏南天点点头,在苗勇等人的护送下,再次踏上了返回西北的征程。
陆准目送舅舅远去,心中豪情万丈。
“接下来,就是全力发展辽东了。”
“钱粮,兵马,人才,一样都不能少。”
“我的目标是,尽快积攒足够的实力,杀回京城,报仇雪恨,然后一统天下。”
苏南天走后,辽东的各项建设,正式进入了快车道。
在钱谭、牛永利等人的统筹规划下,整个辽东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钢铁厂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冒着黑烟,产量节节攀升。
新建的煤矿不断投入使用,乌黑的煤炭如小山般堆积,等待着运往各地。
一座座新的工坊拔地而起,纺织厂、农具厂、军械厂、水泥厂……
各种各样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这些工坊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其中,发展最为迅猛,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造纸和印刷业。
辽东有的是廉价的木材和劳动力。
在陆准提供的改良工艺指导下,辽东生产出来的纸张,不仅质量上乘,而且价格极其低廉,几乎只有关内纸张价格的几分之一。
有了便宜的纸张,印刷业自然也随之蓬勃发展。
陆准下令,将王府收藏的各种孤本善本。
以及一些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农学书籍、医术、兵法等,大规模印刷成册。
这些书籍,字迹清晰,装订精美,价格却低到让人难以置信。
一时间,辽东的文化氛围空前高涨。
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有机会接触到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知识。
“殿下真是神人啊,这纸张,这书籍,简直是我等读书人的福音。”
“以往一本手抄书,就要耗费数月之功,价格更是高昂,如今几百文钱就能买到一本印好的书,简直不敢想象。”
辽东的读书人,对陆准感恩戴德。
这些质优价廉的纸张和书籍,以及辽东生产的各种工业品,如农具、铁锅、布匹等,很快便通过各种商路,源源不断地涌入关内。
关内的普通百姓和中小商人,惊喜地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来自辽东的商品。
这些商品,质量好,价格却出奇的便宜。
“这辽东的铁锅,比咱们本地的便宜一半,还更耐用。”
“辽东的纸,又白又韧,写字舒服,价格还不到江南纸的三成。”
“还有这辽东印的书,太便宜了,我儿子也能读得起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