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秦,开局被殉葬,被迫称汉王! > 第37章 牵扯出来大人物
    秦朝县衙的格局是南衙北狱。

    县狱是一个县官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门口站着几名铁冠黑衣的狱吏,这些人是最让官吏和黔首害怕的人。

    “劓刑!”

    腾曾经就是一名狱吏,崇尚严刑峻法,看着跪倒一片的辅氏族人,一个个套上了暗红色的赭衣,也就是秦朝的囚服,判处了一个严厉的酷刑。

    劓(yi)刑。

    辅氏族人不论男女,也不论老幼,全部被割掉鼻子。

    劓刑就是一个割掉鼻子的酷刑。

    “啊!”

    一道凄厉的惨叫声过后,里正辅被割掉了鼻子,随后县卒拖着他扔在了腾的面前。

    “这人交给你审讯。”

    腾肃着一张脸说道:“一定要审讯出来,到底谁是幕后的主谋,指使他调换了积库的粟种,破坏了春耕大事。”

    只要提起破坏了春耕,腾脸上就会出现愤恨的神情。

    腾刚刚担任县丞,芷阳令一职又出现了空缺,只要他能够在伐阅簿的考核中获得上等评价。

    芷阳令的官职就是属于腾了。

    伐阅簿是秦朝官吏考核与升迁的核心档案文书。

    杞良的名字进入伐阅簿,意味着他成为基层的一名村官小吏,可以在伐阅簿上参加考核了。

    幕后的主使明摆着是想让腾的考核不过关,失去成为芷阳令的机会。

    “上吏放心。”

    秦越人即便是法医,见过各种尸体,瞧见正在遭受酷刑的辅氏族人,也是眼皮直跳。

    “小人亲手抓到幕后的主使,送到县官寺交给上吏审讯。”

    腾轻轻颔首,继续监督劓刑,连坐了辅氏族人,上百口人全部遭受一遍酷刑。

    “嘿!”

    黥夫冷笑一声,拖着辅的赭衣领口,像是拖拽一条死狗,带进了县官寺的左塾。

    秦越人不是县官寺的官吏,没有日常办公的便坐。

    腾就把左塾交给他当做临时查案的地方。

    “如实说来。”

    秦越人拿出一柄短剑,抵在了辅的裤裆位置:“你如果继续嘴硬,不肯说出幕后的主使,让你感受宫刑的痛苦。”

    宫刑!

    割掉男人的那玩意。

    辅浑身一颤,惊慌的说道:“鸿门的氏族中行氏,曾经的芷阳令中行叔找到小人,调换了积库的粟种。”

    中行叔!

    众人瞪圆了眼睛,相互看了一眼,面面相觑。

    怎么也没想到牵扯出来的幕后主使,竟然是芷阳令,曾经试图贪墨了秦越人发明新犁功劳的中行叔。

    中行氏在鸿门乡算是一个大氏族。

    祖上更是春秋晋国,六大卿族之一,后来三家卿族韩、赵、魏瓜分了晋国,中行氏彻底衰落了。

    中行氏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在鸿门乡算得上是一姓大氏族,远不是汉阳里的辅氏所能相比。

    “正是中行叔。”

    辅急忙说道:“县官寺发放粮种的前三天,住在鸿门的中行叔突然找到了小人,还是主动过来汉阳里,中行叔以前可是芷阳令,别说小小的一个里正,就算是鸿门乡的乡啬夫,也难能入了他的眼。”

    “曾经高高在上的芷阳令过来找小人帮忙,就在小人得意的时候,中行叔居然说出了调换粮种的阴谋......”

    辅说到这里,已经过去很多天,还是心有余悸。

    同时,辅还有深深的后悔。

    当初就不应该答应中行叔调换粮种。

    “悔不当初啊。”

    辅痛哭流涕的说道:“从晋国智氏流传下来的分支辅氏一族,毁在了我的手中,死了以后,哪里还有脸去见祖宗。”

    “呸!”

    赵亥终于找到机会羞辱辅,小心眼的他,朝着辅的身上吐了一口唾沫:“估计中行叔许诺了你很大的好处,要不然你也不会冒着劓刑的风险,调换了粮种。”

    “现在知道后悔了?晚了!呵呵,当初刁难我们三家,活该有今天。”

    赵亥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竹简,负责这次审讯的记录,相当于书记员了。

    他记录辅说出的口供,使用了春秋笔法,略微改了几个字,就让辅的罪名加重了。

    赵亥的小心眼性格,总是会狠狠报复敌人。

    “上吏。”

    辅跪在了秦越人面前,哀求道:“我主动说出了幕后的主使,能不能减轻我的罪名......”

    还没等他说完。

    秦越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拉下去,交给县狱的狱吏,这种破坏春耕的贼人就应该严惩!”

    “上吏!饶命啊!”

    辅趴在地面,被黥夫拖出去的时候,不停的哀求着秦越人,希望对方能够心软。

    秦越人脸上只有鄙夷的神情,他又不是圣母,心软放过敌人。

    悄悄相反,秦越人是个莫得感情的法医。

    “去把中行叔抓来!”

    中行叔过去毕竟是芷阳令,余威还在,不是秦越人等黔首所能招惹,就像平头老百姓不敢招惹免职的县长,不在位了,县长还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第一个说出抓捕中行叔的人,不是小心眼报复欲很强的赵亥,也不是群盗出身的黥夫。

    居然是几人中平平无奇的吴广。

    也是众人里野心最大的人。

    “我就算是死。”

    吴广说出了小人物的心声:“也要出身头地!”

    “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秦越人正色道:“秦律讲究证据,只是凭借辅的口供,不能直接抓捕中行叔,需要物证,所以需要一个借口前往中行氏的闾里,寻找物证。”

    以法治国的秦朝,律法与现代法律最为相似。

    秦朝不像后世的朝代,判刑全部是县太爷说了算,全凭人治。

    秦朝是法治。

    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直接抓人。

    秦朝甚至还有上诉的程序。

    乞鞫。

    意思是不服从判决,可以申请复审。

    秦越人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前往中行叔的闾里,查找调换粮种的物证。

    “这件事简单。”

    赵亥笑了:“上造管辖的徒坊,不再是过去负责开凿陵墓的刑徒,换成了打造马车的工室,打造马车需要用到榆木。”

    “中行氏最赚钱的买卖,就是卖榆木,只要拿到上吏司马欣给出的和买公文,就能借着买走榆木,在中行氏的闾里逗留几天。”

    “可。”

    秦越人点头了:“我去找县丞腾要来一份公文,明天一早就去调查曾经的芷阳令!”

    ——————————

    注1:乡啬夫相当于乡镇的乡长或者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