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开始,田地播下了粟种,今天是第一次引水。
秦朝的耕种是一年一季,从北到南,无论是比较冷的北方各郡,还是大江以南的荆楚,甚至是岭南都是一年一季。
自从秋收过后,经历过漫长的冬季,田地从来没有引过水。
水渠的泥土应该是老土。
秦越人注意到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水渠的泥土全是新土,明显是从底部翻出来的土。
这么说来......
有人偷偷挖掘过秦越人田地的水渠!
“你们几个。”
秦越人看向了手持耒耜的隶臣,沉声道:“去把水渠的泥土挖掘出来,我倒要看一看,谁家我家的水渠埋了东西。”
里正辅的脸色骤变:“不能挖......”
他很快意识到自己这么说话不对。
里正辅改变了一个说法:“涉及到农耕,任何小事都是一件大事,你们不能擅自挖掘圳,改变圳的深浅,否则,耽误了农耕,只会被抓进县狱!”
换成平时,辅氏族人早就冲过去殴打不服从里正的黔首。
黥夫握着铜殳站在前面,斜瞥了一眼辅氏族人,数十名族人没有一人胆敢上前。
全被群盗黥夫威慑住了。
五名隶臣是二级上造秦越人、三级簪袅杞良的奴隶,只会听从两人的命令,不会在意汉阳里的里正。
隶臣手持耒耜,走进了水渠,不停的挖掘底部泥土。
随着翻出来泥土的渐渐增多,阡陌小路堆起来一层厚厚的泥土。
竟然从干涸的水渠挖出来一个个大陶瓮。
这是积库用来储存粮种的大型陶罐子,底部放着草木灰,用来防潮。
秦越人的脸色一变,赶紧打开了一个陶瓮,看见了满满的一瓮粟米,还有底部的草木灰。
“正是粟种!”
就在粟种出现的一瞬间。
里正辅扔掉手中的长矛,转身就跑,朝着鸿门乡便于躲藏的连绵丘陵跑去。
“咻!”
还没等里正辅跑出去多远,一支箭矢射中了里正辅的膝盖。
“啊!”
里正辅惨叫一声,捂着流血的膝盖,倒在地面不停的打滚。
“快放开我,陶瓮内的粟种不是我藏在这里,我和粟种的调换没有任何关系,你们找错了人。”
小心眼的赵亥放下了猎弓,阴阳怪气的说道:“上造只是说了一句粟种,没有说粟种被调换,再说,粟种遭到调换的消息已经封锁,知道的人很少,你怎会知道?“
“呵呵,不打自招了!”
粮种之一的粟种遭到调换以后,腾立即堵住了知情人的嘴,不许任何人泄露出去。
避免造成了恐慌。
腾紧急调来了芷阳县粮仓的一批粟米,充当粟种,避免耽误了春耕。
知道粟种被调换的人很少。
里正辅不可能知道。
现在,里正辅当众说出了粟种被调换。
就是不打自招。
“我......”
里正辅张了张嘴,找不到任何借口,只能低头认栽了。
他这次栽在了秦越人的手下。
秦越人心中一喜,看着满脸颓色的里正辅,转头看向了黥夫三人。
黥夫三人也是一脸喜色的望过来。
里正辅被抓,还是涉及春耕的大案,最少判处一个城旦舂的无期徒刑。
汉阳里的里正位子空了出来。
杞良拥有三级簪袅的爵位,是汉阳里爵位最高的人,有很大可能担任里正!
“赵亥去一趟县官寺。”
秦越人盯着辅氏族人说道:“黥夫、吴广看住这些氏族的族人,谁敢逃走,立即格杀,县丞腾不会追究我们杀人的罪名,不是杀人,而是在抓捕逃犯。”
杀人是贼杀罪的重罪。
杀了逃犯就不是罪了。
辅氏族人已经有了逃走的念头,看着虎视眈眈的黥夫,一个个战战兢兢,两腿发颤,不敢乱动了。
只要一起逃走,秦越人、黥夫、吴广三人不可能抓住数十名辅氏族人。
碍于黥夫的凶名。
数十名族人站在原地,畏畏缩缩看着黥夫,没有人成为第一个逃走的人。
只因第一个逃走的人,必定会被黥夫的铜殳砸烂脑袋。
“轱辘辘——”
一辆单马轺车疾驰过来,后面跟着数十名亭卒,过来抓捕调换粟种的贼人。
“贼人在哪?”
腾急匆匆跳下了轺车,板着的一张脸,露出了一丝惊喜:“谁是调换了粟种的贼人。”
鸿门乡的粟种遭到调换。
这件事折磨的他焦头烂额,没有任何头绪,始终找不到一点线索。
谁曾想,秦越人只用了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找到了贼人,以及赃物,也就是藏起来的粟种。
腾没有看错人!
“就是汉阳里的里正,辅。”
秦越人踢了一脚躺在地面的里正辅:“伯兄杞良的隶臣挖到了埋藏在水渠内的陶瓮,发现了粟种,揭穿了他调换粟种的阴谋。”
这是秦越人故意说的一句文字游戏。
杞良的隶臣确实参与了挖掘水渠,却是到了秦越人的授意。
秦越人的话听起来,像是杞良发现了里正辅的阴谋。
目的只有一个。
秦越人想把杞良推上汉阳里里正的位子。
往后,由秦越人、吴广、赵亥等三家人掌控汉阳里。
“全部抓走!”
腾冷着脸说道:“汉阳里的里正,以及辅氏族人,一个不留!尽数连坐!”
牵连全族的人!
秦越人愣了一下,第一次见识到了秦法的严苛。
里正辅一人犯错,连坐了全族上百口人。
秦越人很快笑了,县官寺抓走了所有的辅氏族人,省去了他很多功夫。
不用再费心费力的逼走辅氏族人。
“你随我一起前往官寺。”
腾正色道:“涉及春耕的大案,不是汉阳里的一个里正所能主导,背后一定还有主谋,至于你的伯兄杞良嘛......”
腾看穿了秦越人的心思,作为一个从学室子弟一步步爬上来的官吏,很不简单。
古人没有现代人所想的愚蠢,反而极其的精明,又擅长做官。
腾没有揭穿秦越人,还是给了他想要的赏赐。
“明天,我会安排吏曹的文吏前往汉阳里,把杞良的名字记录在伐阅簿,由他担任汉阳里的里正。”
秦越人、吴广、赵亥等人神色大喜。
从今以后,他们三家掌控了汉阳里!
——————————
注1:秦朝,甚至是直到汉朝,耕种的方式一直都是一年一季,不是古代人愚笨,不知道一年两季,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与生产力有很大关系,以后慢慢解释。
注2:古代的长江叫做大江,宋朝著名的一首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大江就是说的长江。
另外,古代的黄河叫做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