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秦,开局被殉葬,被迫称汉王! > 第47章 犴(an)
    秦朝的县有狱,亭有犴。

    犴是邮亭驿舍一级的监狱,也就是乡亭级别的治安机构下设监狱,主要用于收押盗贼、斗殴等轻罪犯人。

    秦简《效律》规定,如果监狱管理失误,囚犯逃脱、非正常死亡,亭长及属吏需承担连带责任。

    项庄所在的骊山传舍是邮亭驿舍中的舍,也就是传舍,同样设有一座犴。

    刑徒遭受刑罚,剃掉的头发消失不见了,项庄如果找不回来,将会受到秦律的重罚。

    “发髻存放在这里。”

    项庄带着秦越人走进犴附近的一间屋舍,愁眉苦脸的说道:“这间屋舍的钥匙,一直挂在我的房间内,丢失发髻的那天晚上不曾见到有人偷走钥匙。”

    以项庄的警觉,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惊醒,抓住偷钥匙的人。

    钥匙没被偷,屋舍的铜锁完好无损,不曾被人撬开。

    发髻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秦越人很能理解这位贵公子的忧愁,骊山传舍没有后世的监控视频,只要不是当场抓获了偷盗者,很难找到谁偷了东西。

    骊山传舍又是一座大传舍,每天来来往往的戍卒很多,再次加大了调查的难度。

    没有目击者,无法根据形容描绘出刑侦画像。

    几乎成了一桩绝案。

    不可能查出是谁偷盗了发髻。

    “他就是秦越人。”

    这时,旁边传来一道刺耳的声音,一名穿着深红色宽袖长袍的男人,站在旁边讥讽道:“项庄啊项庄,自从来到秦地,你越发没了贵族的气度,堂堂项氏一族的嫡系贵族,竟然求到了一名底层庶民的头上。”

    大秦一统了六国,整个天下都是秦地。

    这个男人一口一个秦地,还是一副战国贵族的口吻。

    秦越人皱着眉头看了过去,一眼就看出来,这人是贵族,还是楚国的旧贵族。

    秦国尚黑。

    楚国尚赤。

    赤就是红色,这个男人穿着标准的红色楚服,衣襟右掩后绕至背后,形成螺旋状曲裾,深衣长及足踝,腰束大带,配玉组佩。

    深红色和宽袖长袍是楚最鲜明的特点。

    “项伯!”

    项庄咬牙切齿的说道:“你虽然是我的叔父,但我才是骊山传舍的啬夫,怎么查案是我的事情,不用你来插嘴。”

    项伯?

    楚汉争霸年间,为了钱出卖族人的项伯,也就是出卖了项羽、项庄的叔父。

    秦越人仔细打量了项伯几眼,脸型瘦尖,眼睛狭长,一脸的奸相,怪不得是个出卖自己族人的贱人。

    “呵呵。”

    秦越人冷笑一声说道:“底层庶民?楚国已经灭了,整个天下都是大秦的疆土,你还以为自己是过去的贵族,不过是个丧家犬罢了。”

    一句话戳到了项伯的痛处。

    项庄也有些沉默。

    “你!”

    项伯大怒,指着秦越人说道:“你等秦人别嚣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早晚恢复楚国的旧地!”

    “啪!”

    秦越人走过去,一巴掌抽在项伯的脸上:“狗屁贵族!在大秦我这个三级簪袅才是贵族,你一个没有爵位的楚人是贱民!”

    在场所有人惊呆了。

    项伯捂着红肿的脸颊,愕然站在原地:“我......我堂堂楚国大贵族,竟然被一个庶民打了。”

    一名贵族还是大贵族遭到庶民的殴打。

    放在六国的历史上都很惊人。

    六国贵族彻底垄断了阶级,底层庶民只有被欺压的份,不像秦国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贵族。

    秦人只要立下足够的军功,再是底层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左庶长等军功贵族。

    项伯一脸的恨意,比起任何时候都仇恨秦国的军功爵制度。

    秦国的军功制把所有贵族扫进了尘埃。

    低贱庶民有机会骑在贵族的头上!

    着实大逆不道!

    “说!”

    秦越人大喝了一声:“是不是你偷走了发髻,故意陷害项庄,让他丢失了骊山传舍的啬夫,好让你担任啬夫。”

    黥夫早就按耐不住,狞笑一声走过去,抓住项伯华丽的楚服。

    “我......”

    项伯吓一跳,结结巴巴的说道:“不......不是我,即便嫉妒项庄担任了骊山传舍的啬夫,也不会陷害他。”

    骊山传舍与寻常的传舍不同,属于秦国重要的大传舍之一。

    常备大量的粟米,类似于秦国专门储存粮食的敖仓。

    项氏一族是楚国的大贵族,却安排嫡系族人担任一个小小的啬夫,有着不为人知的图谋。

    “不可能是他。”

    项庄厌恶的瞧了一眼项伯,正色道:“项伯不敢陷害我,不然,伯父项梁定会严惩。”

    项伯趁着黥夫松开了手掌,躲在数名隶臣后面,恩将仇报的说道:“就算你帮我说话,也改变不了将会丢掉传舍啬夫的事实。”

    “你!”

    项庄的脸色铁青,盯着高大隶臣后面的项伯,气得说不出话来。

    秦越人却是嗤笑一声,说出一句询问。

    “如果能够抓到偷盗的刑徒,又当如何?”

    ——————————

    注1:亭犴,主要针对地方治安案件中的罪犯,如盗窃、斗殴、逃避徭役者,以及押送途中的刑徒。例如刘邦任泗水亭长时,曾负责押送刑徒至骊山,途中因刑徒逃亡而获罪。

    注2:春秋战国更为准确的说法是东周,不过,根据《战国策》和《春秋》来看,已经有了春秋战国的称呼,为了让读者更好的分清时间段,以后用更为准确的春秋、战国来称呼相应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