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忘了斩髻的刑罚!”
秦越人拉住了黥夫,制止他弯腰捡起来发髻的动作,大声呵斥了一句。
秦律严苛,由于秦律推行的时间很长,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黔首不能乘坐牛车、春耕的粮种不能私自更改、发髻不能随意剃掉......
这些人人知道的规矩,形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律。
就像后世的放火烧山牢底坐穿、禁止私藏猎枪等等人人都知道的规矩。
土生土长的秦人,已经形成了与秦律息息相关的生活风俗,只要不是故意去犯罪,就不会触犯秦律。
不能剃掉发髻也是一种秦人的生活风俗。
“这......”
黥夫的后背直冒冷汗,心中直呼幸亏被秦越人拦住,不然触犯了秦律。
秦越人拉着他的身体,向后退了几步,示意旁边的赵亥去找来中校令的文吏,带走工室门口的发髻。
秦国重视首服。
秦律为了凸显发髻的礼制重要性,有着一项专门的规定‘斩人发髻’判处四年有期徒刑。
也就是说,后世遍地都是的理发店,有一个算一个,都要抓进去蹲四年的监狱。
三年以上,已经算是重刑了。
只要黥夫捡起来斩断的发髻,有嘴说不清,如果找不到真正斩人发髻的刑徒,就是他受到处罚。
“发髻在哪里?”
过来的人不是骊山文吏,而是一个熟人,骊山传舍的新任啬夫,也就是那位白皮公子项庄,急匆匆来到了闾门口。
项庄捡起来发髻,仔细打量了几眼,脸色骤变:“没错,正是骊山传舍丢失的那批发髻。”
“丢失发髻?”
秦越人嗅到了立功的机会,主动邀请道:“外面人多眼杂,啬夫里面请,一起坐在弹室内详谈。”
项庄不是一般的乡亭小吏,他是楚国贵族出身,从小受到贵族政治的熏陶,一眼就看出秦越人的意图。
多半是想趁机立功。
别有所图。
项庄没有一点反感,乐得见到秦越人有所图。
只有利益,才能驱使一个人尽心尽力的做事。
众人回到了弹室,跪坐在案几的后面,商量闾门口发现的发髻怎么解决。
项庄虽说穿着一身粗麻襦袴,却显得格外有气度,不像是黔首所穿的粗布,更像是贵族的丝质衣服。
别人是人靠衣服,项庄是衣服靠人。
项庄抖了抖长襦的袖口,脚底和臀着地,两膝上耸,摆出一个蹲坐的姿势,坐在了案几后面。
这是楚人的坐姿,叫做蹲踞。
秦越人看着气度非凡的项庄,暗道贵族和普通黔首确实不同,只是一个坐姿带来的气质,就能分辨出来谁是贵族,谁是黔首。
项庄只是存在于项庄舞剑一个成语的名人,史料没有多少记载,就有这种尔形既淑的气度。
秦越人不禁心生神往,项庄的堂兄霸王项羽是什么样子。
“有人盗公器!”
项庄是贵族出身,还是楚国的大贵族,按理说小贵族邀请他赴宴都不会过去,何况是底层黔首出身的秦越人。
六国已经被灭,贵族还有贵族的骄傲。
后来颠覆大秦的主力,就是六国的旧贵族。
项庄不仅出身于楚国大贵族项氏,还是嫡系族人,却走进了秦越人的弹室。
在于秦越人四个人抓捕了数百名青壮,惊艳到了项庄,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项庄也不隐瞒,直接说出发髻牵扯到的案子:“你也知道,秦律、楚律都有一种剃掉刑徒头发的刑罚,骊山传舍存放的一批刑徒发髻,就在昨天,准备运到县官寺。”
“谁知,等到我打开积库,却发现刑徒剃掉的发髻不见了。”
项庄正色道:“我怀疑有人盗公器,却没有证据,希望请你帮忙查案。”
秦国官寺的任何东西都会详细记录在案。
发髻这样的头发也不例外。
秦律严苛。
偷盗了官寺的东西就是触犯了盗公器罪名。
就算是偷了一根头发丝也是盗公器。
秦越人、赵亥懂得秦律,听到项庄说出盗公器两个字,对视了一眼,难掩喜色。
盗公器是重罪。
只要抓到了罪犯。
就会有赐爵一级的赏赐。
“你意下如何?”
项庄看到秦越人没有说话,正色道:“只要你能帮我抓住盗公器的贼人,我自己拿出一千钱送给你。”
一千钱可以买三十多石粟米了。
相当于数十亩田一年的收成。
“善。”
秦越人热切的说道:“一千钱倒是次要,只要抓捕了盗公器的贼人,首功属于我和几名兄弟。”
项庄明白了他的意思。
秦越人等几人想要赐爵一级的赏赐。
项庄想了想,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善!”
——————————
注1:楚人的坐姿,出土于湖北安吉五福楚墓出土的漆木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