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秦,开局被殉葬,被迫称汉王! > 第58章 离开骊山的办法
    “不更!”

    这时,赵亥突然从工室追了过来,手持一卷竹简,气喘吁吁的说道:“我有了钱,又去学室抄阅了几卷秦律,根据秦律的记载,四级不更无法免除兵役。”

    他追到闾门口,瞧见皮肤白净的项庄,作揖道:“额......公子庄过来了。”

    项庄不是自己人。

    甚至不是秦人。

    赵亥没有继续往下说,及时闭嘴,免得影响了秦越人的图谋。

    “我已然知道。”

    秦越人苦笑一声:“项庄已经告诉我了,四级不更免除的是更役,七级公大夫才能免除所有的兵役。”

    “呵呵。”

    赵亥讪笑一声,挠了挠单版布冠的脑袋:“全怪我缺钱,没能在学室抄阅所有的秦律,让你白高兴了一场。”

    现在不是高兴不高兴的问题。

    怎么保住性命是关键。

    秦越人不想在八个月以后,殉葬于骊山陵的修建完成。

    他不想死!

    “离开骊山......”

    项庄走到闾门口,坐在单马轺车上,沉思了起来:“还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伯兄项羽来了也不可能晋升七级公大夫。”

    他的心情焦躁了几分,又从单马轺车下来,站在闾门口不停的踱步。

    项庄一个白白净净的贵族公子,站在骊山的一个工室门口踱步,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就连中校令司马欣都听说了这件事,派人过来询问,得知是教导秦越人剑术。

    司马欣不再过问了。

    即便他很困惑,项庄一个楚国旧贵族,还是大贵族,怎么会教导一个秦国的黔首。

    司马欣依旧没有继续追问。

    秦越人利用一种新的查案技巧足迹学,抓到了盗公器的盗贼。

    愈发引起司马欣的重视。

    像秦越人这种有奇技的人才,早晚能够用得上,司马欣有着效仿孟尝君的心思。

    司马欣养不了三千门,给予秦越人一些便利还是能够做到。

    “有了!”

    项庄的白净脸容一喜:“你想要离开骊山,不一定非要免除兵役,就像征调一样,还有另外一个法子。”

    别的办法......

    秦越人满脸的困惑,秦律对于兵役极其重视。

    只要确定了一个人的兵役,谁也不能擅自更改。

    何况,还是在骊山陵即将完工的敏感时间点,调走一名参与修建的戍卒。

    掌管骊山营的章邯,也不敢擅自调走了秦越人,最多调走几天的时间。

    “哈哈。”

    赵亥愣了愣,笑出了声,想通项庄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公子庄的意思是说,进入学室学习秦律,成为芷阳县的县吏。”

    四级不更已经有了进入学室的资格。

    学室弟子主修秦律、文书处理、行政实务,学业完成以后就能担任县曹的属吏。

    秦越人明白了学室的地位。

    学室不是一般的学校,类似后世的警校、司法学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拥有一个带编制的铁饭碗。

    “不错。”

    项庄惋惜道:“只可惜秦越人是黔首出身,不然,以他查案的本事,早就离开骊山进入了学室。”

    “好在他一步步爬到四级不更的位子,虽然不是令史后代,也能进入学室了。”

    令史后代?

    秦越人听出来了,进入学室还有限制,不是谁想进就能进。

    “这个令史后代是什么意思。”

    闾门口的项庄是贵族,接触的书籍多,见识也广,赵亥曾经就是学室子弟。

    秦越人趁着有人答疑解惑,直接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令史后代嘛......”

    赵亥想了想,换了一个通俗的说法:“县官寺有六曹,每个县曹的主官叫做令史,比如户曹的主管官吏叫做户曹令史,吏曹叫做吏曹令史。”

    秦越人想了想,令史就是县局局长的意思。

    令史后代,字面意思是说局长的后代才能进入学室。

    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显得不合理。

    县曹的令史,也就是局长只有一个。

    如果只有局长的后代有资格进入学室,人数过少,不可能培养足够一个县使用的学室子弟。

    “当然了。”

    赵亥继续说道:“县官寺的六曹,需要很多底层小吏,不可能只让令史后代进入学室,培养的学室子弟完全不够。”

    “令史后代,是说只要父辈是县六曹的官吏,就能进入学室。”

    秦越人恍然了。

    按照赵亥的意思说,只要是县吏的后代都能进入学室学习秦律。

    由于令史只有一人,属吏的人数更多。

    学室主要面向基层文吏的子弟开放。

    “我不是令史子弟。”

    秦越人皱眉道:“只是黔首的后代,除了依靠军功以外,就没机会通过学室往上爬吗?”

    他这句话有怨气。

    县吏的后代垄断了学室,黔首只能通过军功爵往上爬。

    “唉。”

    赵亥叹了一口气:“这也是无奈之举,不更见过的同乡,有多少人识字?又有多少人熟悉秦律和县官寺的政务。”

    “读书需要脱离劳作耕种,只是这一点,黔首家庭就做不到,不能白白浪费一个劳力。”

    令史子弟从小跟在父辈身边读书识字,还没进入学室,就开始学习秦律,学习县官寺的政务处理。

    学室不过是再让令史子弟系统的学一遍。

    秦越人听到这话,想到了秦朝使用的是竹简,不是轻薄的纸张。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没有出现以前。

    知识是一种很昂贵的资源。

    令史子弟进入学室的限制,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

    当前不是人人都能读书的时代。

    脱产考公在后世,都是一个很费钱的行为。

    何况是秦朝的脱产读书。

    “我怎么才能进入学室。”

    秦越人郑重的说道:“既然你和赵亥说起了进入学室,就能脱离骊山,应该是有其他的办法成为学室子弟。”

    学室子弟大部分是令史后代。

    明显有阶级固化的嫌疑。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目的是为了杜绝阶级固化。

    秦国对待学室,同样设立了避免阶级固化的制度。

    学室每年依旧会拿出一部分名额,让有能力的黔首后代进入。

    这正是项庄所要说的办法。

    “你来说吧。”

    项庄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赵亥,示意让他来说:“你是秦国的学室子弟,比起我这个楚人,更加清楚黔首怎么才能进入学室。”

    “我......”

    赵亥讪笑一声,主动让他说,反倒是不愿意说了:“还是你来说,毕竟,这事是你给不更的建言。”

    谁说了,秦越人就要承那人的人情。

    赵亥不敢越俎代庖。

    项庄点了点头,看来赵亥做事懂得分寸二字,郑重说出了进入学室的办法。

    “訾(i)选为吏!”

    ——————————

    注1:六曹是虚指很多的意思,不是只有六个县曹,通常来说秦朝一个县的县曹,也就是县局,大概有十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