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 第263章 ,朱玲:我小题大做?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国庆节,中关村西大街八十七号院。

    王多鱼一大早起来,就换上了军装,顿时让王君宏这个小家伙连着夸赞了很多句。

    看得出来,他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他父亲穿这身军装,非常帅气。

    当然,也是因为王多鱼没有在小家伙面前这么穿过,所以小屁孩这才如此惊讶。

    刘晓俪、王美荷、王美丽她们也同样很吃惊呢,因为确实是没有见过他穿军装。

    “哥,军装不是军人才能够穿的么?你什么时候当兵了?也没见你穿过啊”

    “美丽说的没错,确实没听你说过这件事,不过你穿军装还是很好看的,多鱼你等一下,我去拿照相机给你拍照”

    “爸爸,我也要穿军装,我要当军人”

    院子里,刘晓俪她们嘻嘻笑着,王多鱼则是让袁祖亮他们帮忙矫正一下自己的军姿,比如踢正步等。

    今天是国庆节,举国欢庆的大喜之日,全民都放假,王多鱼当然也不想上班啊。

    虽然他学习踢正步只是凑热闹,但他的身份确实是一名军人,只不过一直都是保密罢了。

    小屁孩想要换上军装,王多鱼便让刘晓俪出去帮忙购买。

    “给蓉蓉和小柠也买一套,还有小安也一样.”

    “外面哪有这样小的军装啊?”

    王美丽一听,当即便道:

    “哥,晓俪姐,要不我们去买一些这种颜色的布料,拿回家自己做呗,反正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这处院子里有缝纫机,而且不止一台。

    尽管王多鱼他们并不是很经常住这套房子,但是该置办的也都已经置办齐全了,只因为他们每次来京城都在这里落脚。

    过去这些年,王多鱼他们都时常来京城。

    原定这套房子就是买来用于存放读者来信的,现在可倒好,成为了他们在京城常住的地方。

    反而是原本的那些读者来信,已经存放在另一处四合院了。

    关于另外一处四合院,是刘晓俪她们去购置的,读者来信和需要窖藏的酒,也都是她们帮忙弄好的。

    “这个主意好,走走走,趁着现在还有时间,我们赶快去”

    刘晓俪她们当即拍板定了下来,美滋滋地离开了。

    只不过,等她们回来的时候,王多鱼已经换上了中山装。

    即便是参加国庆阅兵仪式这样的重要活动,王多鱼现在也没办法身穿军装出席,只能换上中山装。

    平时的话,他就是便装,就是优玛服装厂改良生产的衣服。

    忙碌着,王多鱼眼瞅着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便带上刘晓俪她们一起出门。

    而此时,王君宏、李蓉蓉、陆月柠、王君安他们四个小家伙,全都换上了军装,还有军帽。

    该说不说,刘晓俪她们的制衣手艺确实挺不错的。

    刘晓俪以前是不太会这些的,只不过后来她也学了起来,自从她亲自带王君宏之后,小家伙他的大部分衣服都是她一个人包办的。

    还有少部分则是别人送来的衣服,比如那些领导、刘德本他们这些校领导和教授、老王家亲戚等。

    还有就是王美丽和王美荷两姐妹也会帮忙制作一些衣服。

    乘坐汽车来到文津街大院这边,王多鱼就跟刘晓俪她们分开了。

    她们去的是家属区,跟王多鱼并不是一起的。

    “多鱼你来了,相当精神啊,好年轻”

    方礼和、李瑞他们笑呵呵地跟王多鱼打招呼,钱学森他们也来了。

    跟钱学森他们聊了一会儿,没过多久,大家伙就被安排上车,前往天安门城楼那边。

    进了城楼之后,王多鱼他们就走楼梯上去,部分腿脚不便的老教授们,就只能够排队等电梯了。

    今天这里格外热闹,城楼这边到处都是人,袁祖亮他们是没办法来到这里的,他们都在大院那边等着呢。

    站在城楼的角落里,王多鱼看向天安门广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八四年的国庆阅兵仪式,被后世一致认为是封神的一次阅兵式。

    上辈子的王多鱼只能够通过电视节目等资料来观看,没想到这辈子是直接站在城楼这边看。

    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兵式即将开始。

    流程都跟王多鱼上辈子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

    唱国歌、鸣礼炮。

    十点半左右,作为阅兵式第一个出来的方队,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

    紧接着是军事院校方队。

    这支队伍不是国防科技大学、哈工大等国防七子的学生,而是军事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等学校的学员。

    只不过王多鱼并不太清楚这些,他还以为哈工大会有学员参与呢,毕竟他记得哈工大也有国旗护卫队。

    “哈哈,多鱼啊,你想多了,哈工大的学生不参加这些”

    李瑞在旁边笑着解释道,方礼和也跟着附和两句,钱学森他们则是微笑了一下,旋即继续看阅兵式。

    等军事院校方队过去之后,王多鱼精神猛地一震,因为接下来即将过来的是步兵方队。

    另一边,举着照相机的国外记者们,全都傻眼了。

    前面的三军仪仗队和军事院校方队也就算了,毕竟他们都是天天练习踢正步的队伍,非常刻苦,所以他们的军姿队伍整齐划一,很正常。

    可是眼前的步兵方队,不仅队伍人数更多一些,眼神凌厉、精神焕发,几乎跟机器人一样,所有人都形成一个整体。

    不管是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线。

    特别是在经过城楼前,从肩枪齐步走变为端枪正步走。

    “哦卖糕的,不可思议”

    很多老外记者们都傻眼了,在步兵方队劈枪瞬间,他们都屏住了呼吸,过后这才情不自禁地惊呼了起来。

    这些老外记者们在之后的报道里,是这么形容此次阅兵式:

    “中国步兵踢正步,像开了倍速,劈枪劈出残影,部队纪律比机器人还变态,角度误差不到零点五度,声浪震得观礼台茶杯晃荡!”

    便是站在观礼台上面的王多鱼他们,也同样备受震撼,只因为眼前这一切,还真是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整个步兵方队足足有五个之多,每支步兵方队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天安门城楼,声浪之大,震慑寰宇。

    另一处,刘晓俪她们也是倍感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君宏这个小家伙眼神格外认真且兴奋地盯着那些方队,只不过李蓉蓉、陆月柠和王君安他们仨就被步兵方队的呐喊声给弄得不敢哭泣了。

    因为前面三军仪仗队过来的时候,他们仨就已经哭过了,后来军事学院方队来的时候,他们不敢放声哭,但也是被吓得流眼泪。

    直到步兵方队过来,李蓉蓉他们仨根本不敢哭,也不敢看,各自躲回他们妈妈的怀里。

    所以此时的王君宏反而显得有些特行独立,小脸认真严肃的模样,像极了正在踢正步的那些方队士兵们。

    这一幕正好被好几台摄像机给拍摄了下来,其中就有法新社的记者。

    后续的阅兵仪式,越来越让人振奋。

    王多鱼最关心的反而是后续过来的那些坦克、装甲自行火炮、地空导弹、岸舰导弹、战略导弹等机械化方队。

    “钱教授,这种战略导弹.哦,这里不能聊,算了,当我没问.”王多鱼刚指着那些过去的导弹,准备问旁边的钱学森。

    结果他刚说出口,就想起来了,这会儿好像不适合。

    尽管这里是天安门城楼,可隔墙有耳,确实不适合聊这些话题。

    钱学森笑着点点头,没吱声。

    看着被大型牵引车载着的东风快递,王多鱼不由拍了拍李瑞的肩膀:

    “老书记,这像不像咱们学校门口的邮政局快递?不过这个东风快递是使命必达,全球包邮,拒绝签收”

    李瑞:“.”

    方礼和却是觉得王多鱼这句话总结得非常到位,钱学森他们更是笑了起来,有几位老教授更是差点直不起腰了。

    他们自豪啊!

    因为这款东风快递,他们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可惜了,于敏他们这些研究员没有来,因为他们还在隐姓埋名,没办法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不像钱学森、王多鱼他们这些人,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躲是没办法躲的,所以便只好大大方方地出现在公众视野。

    阅兵式过后,王多鱼他们从城楼下来,依然心潮澎湃。

    回到文津街大院这边,王多鱼没见到刘晓俪她们,因为她们已经被送回中关村八十七号院那边了。

    而他自己没办法回去,因为方礼和他们挽留,就在大院食堂这边吃了顿便饭。

    下午,他回到中关村这边,然后带着刘晓俪她们去了一趟恭王府,就只是纯粹的闲逛。

    王君宏这个小屁孩,依然非常兴奋,一路上还叽叽喳喳地说着上午看阅兵式的事儿。

    今天是国庆节,来恭王府游玩的旅还是蛮多的。

    第二天,王多鱼他们又去了一趟长城。

    爬长城是真的累,也不是因为那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所以才要来爬长城,而是因为锻炼身体,同时王多鱼也是想让王美丽她们都来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毕竟她们两姐妹在元旦过后,就要前往东京了,别到时候去了一趟东京,回来时,都忘本了。

    这件事还真不少见呢。

    如果是上辈子,很多人在零八年之前出国一趟,那指定会认为国内不如国外。

    但之后呢,零八年之后,我们国家的基建就彻底走上大暴走的模式了。

    而现如今呢,国内很多基础建设,确实是不如人家国外的,这点是事实,咱得认。

    因此王多鱼带着王美丽跟王美荷两姐妹到处转悠,虽然他更多是为了他自己,但同样也是为了两个妹妹。

    李援朝和陆青松两人也都跟着一起,他们不太懂王多鱼的用意,但是跟着就对了。

    特别是陆青松,他毕竟是哈工大机械系讲师,头脑更加灵光一些。

    有些事儿还不太懂,但慢慢经历得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接下来几天时间,王多鱼没有急着返回哈工大,而是留在京城这边,在京城航空航天学院等单位到处转悠。

    并且他还抽时间去了趟五院,跟钱学森他们又聊了好几回。

    陆青松和李援朝则是在三号就先回冰城了,他们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事儿,还不如回去上班呢。

    王美荷跟王美丽两姐妹则是留在了这里,嗯,还得学习。

    对她们来说,每天都是考试。

    这天傍晚,王多鱼回到家,却是看到朱玲也来了。

    跟往常不同的是,朱玲在看到王多鱼的时候,气呼呼地上前,一把将报纸拍在了他面前:

    “王多鱼,你看看你干的好事儿,我儿子都上报纸了.”

    对朱玲来说,王君宏就是她的逆鳞,任何对他不利的事情,她就得炸锅。

    但在之前,王多鱼对待王君宏这个小家伙,学习上要求严格,生活上就跟放养似的,小家伙也是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下成长。

    也因此,朱玲根本挑不出毛病。

    但是这一次,王君宏严肃认真的小模样,出现在了报纸上面,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早被社会外界关注,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王多鱼拿起来一看,这份报纸是一家地方官媒,估计是不知道王君宏的身份,所以就这么报道了出去。

    确实不太严谨,毕竟能够出现在家属区的小孩,能是一般人么?

    “还别说,小家伙挺帅的呢这个记者拍得挺好的,技术不赖!”王多鱼笑着点评了一句,却是彻底惹毛了朱玲。

    “王多鱼,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说话?”

    见朱玲如此生气,王多鱼摇头道:

    “这本来就是一件小事儿,你这么小题大做,想干嘛呢?”

    “我小题大做?”

    朱玲瞬间被气笑了,指着报纸道:

    “你没看到报纸是怎么说的么?祖国的未来,哼,这是捧杀你知道吗,我只想我们的儿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可以了万一以后我们的儿子他扛不住怎么办?难道又要被这些人指责么?”

    王多鱼:“.”

    说实话,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怎么就这么小题大做呢?

    开局一张图,文章全靠编是吧?

    “我不想跟你理论这件事,儿子是跟着我,他以后会怎么样,我会管教好,但是现在他健康快乐,也没有你说的这些乌烟瘴气”

    顿了顿,王多鱼接着说道:

    “你不要听风就是雨,一件小事儿就无限放大,而且人家报纸也没说错,小家伙不是祖国的未来么?这完全没有说错啊.”

    “行了,这件事就这样,你还有没有其他事情?没有其他事情的话,你请自便吧。”

    这个时候,王君宏已经过来了,小家伙抱着他父亲的大腿,小声道:

    “爸爸,你不要骂小妈妈,我以后肯定会听你的话”

    朱玲一听,气呼呼地道,“你刚才不是说会听我的话么?”

    小家伙又赶忙过来抱她,哄道,“小妈妈,我肯定也听你的话呀”

    王多鱼和朱玲:“.”

    两人都被小家伙的举动整无语了,因为小屁孩是真的很会哄人呢。

    谁都不得罪!

    “告诉爸爸,你喜欢这张照片吗?”王多鱼拿起报纸,让小家伙自己来决定。

    “如果你喜欢的话,那我打个电话,让人找这家报社,把这张照片的底片要过来,以后你长大了,随时都可以看……”

    照片需要保存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有了底片就可以随时洗出来。

    当然,最好还是将照片进行数字转换,用存储器保存下来。

    小家伙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他小妈妈正瞪眼盯着他呢,想起刚才他小妈妈说过的话,他正准备违心地说他不喜欢的时候,便又听到他父亲如是说道:

    “你别顾忌你小妈妈,她肯定也支持你的决定,你自己想干嘛就去干嘛,只要不干坏事儿,我们都支持你,所以你认真考虑清楚,这张帅气的照片你想不想要?”

    “想!”

    王君宏顿时激动地脱口而出,但下一刻,朱玲就拉住了小家伙。

    他只能够改口,又说不想。

    然而,王多鱼却是笑道:

    “行,既然你喜欢这张照片,那没问题,我这就打电话帮你要回来.”

    朱玲瞬间不乐意了:“王多鱼,你这是在教坏小孩,你不要避重就轻啊你,现在重点不是这张照片,而是这份报纸它随便报道.”

    “晓俪,你过来帮我把孩子带回屋里去!”王多鱼的笑容收敛了起来。

    不远处一直看着的刘晓俪她们,原本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朱玲总是来找存在感,大家都习惯了。

    但是现在王多鱼的表情,却是让刘晓俪她们意识到,恐怕他是真的生气了。

    “多鱼,你.”

    刘晓俪走了过来,表情担忧,欲言又止,王多鱼却是挥手,让她帮忙把小家伙给带走。

    接着他对朱玲冷漠道:

    “你跟我来前院,我们好好聊一聊!”

    说罢,王多鱼转身先去了前院那边,朱玲咬了咬银牙,跺脚跟了上去。

    “聊就聊,你以为我怕你啊?”

    她这是色厉内荏,实在内心慌得一匹。

    在她的印象中,王多鱼的性格相对温和儒雅,对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儿,也不是很在意。

    可是今天这一次,她似乎是惹毛了王多鱼,所以他应该是真的生气了。

    上一次,王多鱼也是这样的表情,只不过那次没那么严重,因为这一次是事关王君宏的教育问题,而她这个当妈的跟王多鱼这个当父亲的,双方在这方面有分歧。

    并且她还逼着王君宏作出倾向于她这边,却是违背小家伙自己意愿的选择。

    八十七号院前院,王多鱼看了一眼朱玲,然后让保卫科帮忙把院门给带上。

    “朱玲同志,我现在很严肃地跟你讨论王君宏这个小朋友的教育问题,虽然他也是你儿子,但你不能阻止他作出一些违背他本意的决定.”

    “他才三岁多,懂什么?”

    王多鱼闻言,冷声道:

    “哼,他不懂,难道我不懂么?虽然他才三岁多,但他已经能够背诵二十多首古诗词了,也已经快学完小学数学了”

    “我们当大人的应该是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让他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引导他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由你自己来帮他做决定.”

    “你没看到他很喜欢穿军装么?这几天他都是穿军装,你眼睛又不瞎,不要告诉我你看不到,既然他都那么喜欢军装了,你说他会不喜欢报纸上面的照片么?”

    朱玲反驳道:“我的意思是他还小,不应该让他上报纸”

    “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年龄小怎么了?他既然是我王多鱼的儿子,是龙是凤全看他自己如何选,你不会以为他现在不登上报纸,以后就没有这样的事儿了么?”

    很多名人的后代,基本上都是销声匿迹,不再被大众所熟悉。

    聪明这种基因,它确实是没办法遗传的。

    所以王多鱼也不敢确定王君宏这个小家伙,未来就一定会成为数学家,也许他去当兵,进入部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王多鱼看来,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健健康康就好了。

    他对王君宏跟王君安两个孩子,没有很高的要求,就只是开心快乐和身体健康。

    当然,他们现在还很小,王多鱼在学习上面对孩子要求严格,跟他的要求,并不冲突。

    严格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是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之后,能有更多的选择。

    不是说孩子当不了数学教授,王多鱼也会逼迫他们一定要成为数学教授。

    现在的王君宏,听起来他好像是非常聪明,未来可期。

    但孩童时代聪明,并不代表他一直都这么聪明,这个世界缺少天才吗?

    因此王多鱼对此也不是抱有很大期望,免得因此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导致孩子负重前进,甚至成为压垮孩子的一根稻草。

    毕竟在小家伙出生之后,他这辈子注定不会缺少压力的。

    谁让他父亲是名满天下的数学皇帝呢?

    那么王多鱼这个当父亲的,能够做到的就是陪伴和引导,而不是继续给他施加压力。

    朱玲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教育方法,王多鱼并不赞同。

    并且她又不能够陪着小家伙长大,教育孩子这件事,肯定是王多鱼这个当父亲的任务,而不是她。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需要你来操心!”

    王多鱼继续说道:

    “你有时间你就来看看他,但你不要干涉我对孩子的教育.”

    突然,朱玲道:

    “不,我要我的孩子,我不想让他继续跟着你了!”

    “你觉得可能么?先不说我不可能同意,就说小家伙他自己也不会跟你走的。”王多鱼的表情突然变得更加轻松了:

    “再说了,你拿什么来养他?你有时间陪着他长大么?别搞笑了,我不想再听到这些,你好自为之。”

    说着,王多鱼摇摇头,然后回了院子。

    被怼得哑口无言的朱玲,非常生气,可又不知道怎么反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多鱼离开。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明明她可以跟王多鱼好好过一辈子的,但是现在,她都有些讨厌自己了。

    回到后院屋内厅的王多鱼,跟小家伙聊起了那张照片的事情。

    他夸赞了小家伙几句,穿着军装,确实很帅气。

    至于说这种照片的底片,王多鱼明天会让人帮忙拿过来。

    转眼第二天,王多鱼就来到了文津街大院这边,找到了李瑞。

    “老书记,帮我一个忙,我要这份报纸上面的照片,能不能麻烦你帮我联系一下这家报社,我需要这张照片和底片”

    后者闻言,看了一眼报纸,然后翻了一下自己手上的这份报纸,道:

    “你看看,这家报纸也有,话说这张照片上的小孩,是谁家的孩子呀?”

    王多鱼:“.”

    虽然但是,可王多鱼还是挺郁闷的。

    李瑞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惊呼道:“这张照片上面的小孩,不会是你的儿子吧?我记得你好像结婚了,但好像又离婚了.”

    “不对啊,你儿子都这么大了?”

    他在年的四月初便来京城这边报道了,而那会儿的王君宏,也才五个月左右,还那么小,他当然不认识。

    后来这几年,李瑞也不是很经常跟王多鱼见面,就更别说见到王君宏这个小家伙了。

    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家伙呢。

    “对,老书记啊,他八零年十二月出生的,再过两个月就四周岁了”

    听到王多鱼的话,李瑞有些尴尬地应着。

    旋即便表示,他肯定会联系报社那边,尽快地把照片和照片的底片给要回来。

    “对了,报纸上面的照片,要不要通知一下报社,不要再报道了?”

    王多鱼闻言,摇头道:

    “没关系,反正都已经报道了,这个时候撤销也没什么意义,而且他还很小,也基本上不会离开大人的视线.所以不用管那些报社”

    “但是,算了,我等下跟方领导聊一聊吧”

    这一次的事情,确实是报社那边过于莽撞了一些,直接就发表了,也没知会一声。

    但下一次肯定不能够这么办了。

    过了一会儿,王多鱼见到了方礼和,跟后者商量了一下关于他儿子照片的事情。

    “领导,我希望你可以帮我跟新闻媒体部门的领导反馈一下这件事,以后要是类似这样的照片,发之前最好知会一声.”

    方礼和肃然地点头,表示这件事,他会严肃处理。

    “不用严肃处理,我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也不知道”王多鱼摇头道。

    事实上,他也不是小题大做,更不是上纲上线。

    连李瑞这位老书记都不认识王君宏,其他人就更不认识了。

    估计也就经常见到王君宏的刘德本、吴从炘等人才有可能认出来。

    另外,如果是王多鱼和王君宏父子俩站一起,别人或许才会往他身上联想,其他人可不会。

    反正小家伙现在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加上孩子都会长大,也没人会把这样一份报道当回事儿。

    只不过这件事也提醒了王多鱼,确实要稍微关注一下,免得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那就难办了。

    聊完这件事之后,王多鱼转身又去忙工作了。

    可是另一边,接到上级领导通知的几家报社主编,一个个都慌了神。

    他们都没有想到记者随手拍摄下来的照片,背后居然站了一尊大神。

    被领导骂了个狗血淋头之后,拍摄照片的那位摄影师记者,顿时倒大霉了。

    这一切,王多鱼并不知道,他更加不知道的是,法新社已经将他儿子的照片刊登在了他们的刊物上面。

    东方幼龙!

    根据法语的翻译,法新社给王君宏取了这样的外号。

    很显然,这个外号十分形象。

    很多外国人看到这样的报道之后,都非常吃惊。

    当然,也就是丘成桐、约翰米尔诺他们这些人没有看到这份报道,否则的话,肯定会认出来的。

    对于大部分数学家来说,他们都不怎么关注这些时事新闻,特别是这种严肃的新闻,他们更不会去关注。

    这张照片只是短暂地引起了大家的惊讶,但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国庆阅兵仪式,而不是一个身穿军装的小屁孩身上。

    一个年幼的小家伙,屎尿估计都还控制不住的年龄,有什么好关注的?

    国庆阅兵的风浪在国内外都被广泛讨论,但王多鱼身边却是风平浪静。

    时间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十月十号这一天,连续工作了一周的王多鱼,终于是处理完了所有工作。

    “今天休息一天,走,我带你们出去逛逛,你们想去哪里?”

    说是他带人出去逛逛,实际上就是他自己需要放松一下。

    松弛有度才能够更好地协调生活和工作,让自己的身体不至于那么疲惫。

    “爸爸,我想去动物园看狮子长颈鹿”

    小家伙顿时高声呼喊道。

    京城动物园比冰城那边的动物园大多了,并且里面的动物也有非常多。

    狮子长颈鹿这些都是非洲动物,国内可没有。

    “好,那就去动物园逛逛。”王多鱼笑着定下了今天的行程。

    李蓉蓉、陆月柠、王君宏他们几个孩子顿时高兴地直接原地蹦了起来。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当然也开心。

    来到动物园,王多鱼他们也看到了那些奇奇怪怪的动物。

    看着这些来自非洲的动物,王多鱼突然想到了大洋洲那边的考拉、袋鼠等动物,心想着如果国内这边的动物园引进来的话,那么往后小家伙他们也可以看到了。

    实际上,如果能够出国去走走看看,见识一下这个世界的其他风景、动物、美食等,也是挺不错的。

    可惜,王多鱼现在的身份,很大概率没办法再出国了。

    逛了动物园之后,吃过午饭后时间也已经来到了下午两点,王多鱼他们收拾了一下,就前往机场,返回冰城了。

    回到哈工大之后,王多鱼就去找虞正则。

    “老虞,忙不忙?”

    “王教授?嚯,你这个大忙人都不忙,我就算再忙也必须抽时间出来呀,何况你可是财神爷.”

    虞正则看到王多鱼的时候,顿时惊讶得不行。

    身为哈工大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主任,虞正则在这所学校内,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一个人物了,但王多鱼却是没有来找过他几次。

    甚至,他只有在少数时候,才能够在大会上见到王多鱼。

    “说实话,王教授你能来找我,我深感荣幸,蓬荜生辉……”

    “老虞你太俗了,我们都是一个铁锅里吃饭的人,都是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呢?”

    王多鱼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接着道:

    “气话我也不多说了,我今天来找你是想跟你聊聊关于光学镜头、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建造一座天文望远镜观测台。

    等王多鱼说完之后,虞正则顿时惊呆了:

    “王教授,如果要建设天文观测台的话,那肯定不是一笔小数目呀,而且你观测的还是超新星爆炸等天文现象,对光学仪器设备的要求肯定非常高……”

    “以我们学校现在的技术水平,恐怕做不到哦…”

    “老虞你别说这些丧气话!”王多鱼道:

    “帮我搜集一下资料,一周后我就要资料,没问题吧?”

    “搜集资料肯定没问题,我是怕耽误了你的工作…”

    “行,那就没问题,拜托了!”

    王多鱼交代清楚之后,便离开了。

    目送他离开,虞正则却是严肃了起来。

    这种事,王多鱼只需要跟苏正淮交代一声就可以了,让后者跑一趟,或者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但王多鱼却偏要亲自跑一趟,足以说明他非常重视这件事。

    所以虞正则也不敢疏忽大意,轻视怠慢这件事。

    就在虞正则忙着联系他们系内其他教授老师们的时候,王多鱼已经来到了书记办公室,见到了刘徳本。

    “书记,我又来找你申请项目了,给我预留最少二十亿人民币和两亿美金…”

    本来看到王多鱼的进来,刘徳本还挺高兴的,但听到对方开口就要这么多钱,笑容瞬间凝固了。

    二十亿人民币和两亿美金啊,这笔钱太多了。

    “多鱼,什么项目需要那么多钱呀?”

    刘徳本一边招呼着王多鱼坐下来,一边询问着详细情况。

    他没说哈工大现在的资金状况,而是想问清楚,看看能不能省下来这笔钱。

    王多鱼也不含糊,直接便详细地介绍了一下基本情况。

    一座天文望远镜观测台,基础设施并不值钱,真正费钱的反而是望远镜设备。

    拿一九四八年建立的海尔天文望远镜来举例,当时是在一九二八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海尔从洛克菲勒基金会得到六百万美金的补助款,在其参与创建的加州理工学院管理下,计划设计建造一个包括五米反射镜的天文台。

    首先是选址,定在了加州一千七百米的帕洛玛山之上,因为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光污染影响。

    只不过受到二战的影响,最终是在一九四八年才建成。

    但是整个建造过程,先不说技术层面,光是材料就耗费了许多。

    比如为了减小因导热太慢而造成的形变,整个玻璃的背面被浇筑成蜂窝状,浇筑过后又经过十个月的退火处理,最后用专列沿特定的路线,将镜胚运往筹建中的帕洛玛山天文台进行磨制。

    需要使用31吨磨料磨去镜面中心部分4.5吨玻璃,最后成型反射镜本身重大14.5吨,镜筒重140吨,整个望远镜的转动部分重530吨。

    如此庞然大物却能够运转自如,它可以拍摄到暗至23等的天体,换句话说,比我们平时用肉眼所看到的最暗天体还要暗600万倍。

    并且经过长时间曝光,甚至可以拍摄到远达10亿光年的星系的光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技术问题,那就是如此庞大的镜片,在转动到不同位置时,镜片将会因为本身的重量而有轻微的下垂,改变表面形状的精确度,而镜片的精确度必须维持在两百万分之一英寸内。

    也就是二十五纳米!

    因此,在建造过程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使用单一的轻薄镜片或是许多灵活的小镜片组成的镜子群,它的形状可以使用计算机控制的伺服机系统建立内部的支撑细胞自动的控制。

    所以仅仅只是这些工程量,就不会简单。

    王多鱼当然想要建立一个五米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台,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当然,别说如今这个时代,就算是后世那个时空,我们国内也没有一个五米级别的大型光学望远镜观测台。

    那么想要建造这样的光学望远镜天文台,其难度系数之高,技术要求之恐怖,简直难以想象。

    另一方面,也是非常耗钱的。

    刘德本听完之后,整个人都炸了。

    (本章完)